書籍信息
中圖分類號:B248.2
編輯
★中國人應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內容簡介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不但全麵闡述瞭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瞭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書籍目錄
上捲
徐愛錄翻開這本“謙德國學文庫”的版本,首先被它的裝幀和排版所吸引。紙張的質感很舒服,古樸中又不失現代閱讀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它精選的這些論學書信和問答體裁,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與其說是在讀一本死闆的學術著作,不如說是在旁聽一場場精彩的辯論與教誨。尤其是那些書信往來部分,可以看到陽明先生在麵對不同門人、不同睏境時,是如何靈活運用他的心學體係去開導、去點撥的。這種動態的呈現方式,讓“心即理”、“緻良知”這些核心概念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解決具體人生難題的有效工具。我感受最深的是,這種智慧是流動的、鮮活的,它要求讀者不僅是理解,更要躬身踐行。每讀完一個章節,都忍不住想立刻起身,去實踐書中所言的道理,這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是許多當代心靈雞湯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部文庫版《傳習錄》的譯注和梳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它在保持原著神韻的同時,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陽明先生那如珠璣般閃光的智慧得以更廣泛地傳播。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心外無物”、“格物緻知”的辯駁,它們邏輯嚴密,層層遞進,展現瞭中國哲學體係中罕有的那種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內心的猶豫、虛妄和不純粹。它不要求你立刻成為聖人,而是鼓勵你每天都比昨天更真誠一點,更坦蕩一點。這種對內在自我負責的態度,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讀它,不僅是學習哲學,更是一種對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度建設和長期投資。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這類經典抱持著一種敬畏又畏懼的心態,怕自己領悟不到其精髓。但這部《傳習錄》的編排方式,尤其是對一些關鍵對談的保留,讓我驚喜地發現,陽明心學其實可以很“接地氣”。它沒有過度糾纏於形而上的玄學探討,而是緊扣“事上磨煉”這個核心。比如書中關於如何處理日常瑣事的論述,如何看待失敗和挫摺,都充滿瞭實操性。這些內容讓我重新審視瞭“內聖”與“外王”的關係,明白心學的修養不是為瞭逃避塵世,而是為瞭更好地在塵世中展現齣純粹的良知力量。讀罷全書,感覺自己的心境沉澱瞭許多,看待世間萬物的角度也變得更加內斂和堅定。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守住那一點最根本的、不受汙染的本心。
評分這本《傳習錄》讀下來,感覺就像是和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陽明先生的學說,特彆是“知行閤一”的思想,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行動力卻日益碎片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欣賞他那種將至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態度,書中那些看似樸實的問答,實則暗藏著對人性、對天理的深刻洞察。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晦澀難懂的古代典籍,反而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讀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某一句精闢的論述而停下來,反復琢磨。它引導我去反思自己平日裏的言行是否一緻,是否真的做到瞭學以緻用。對於想要探究中國古代心學精髓,又苦於文言文閱讀障礙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扇相對平易近人的窗戶。它不僅僅是哲學思辨,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做人的實踐指南,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作者對生命真諦的執著追尋。
評分從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已久的老讀者角度來看,這部《傳習錄》的價值在於它對“主體性”的強調。在那個“存天理、滅人欲”的時代背景下,王陽明能夠將焦點重新拉迴到個體內在的“良知”上,無疑是一次偉大的哲學突破。書中的問答常常圍繞著如何分辨真僞、如何去除私欲的乾擾展開,這對於我們審視當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義和外部標準至上的傾嚮,提供瞭極佳的參照係。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而非外在的名利或他人的評價。它的語言風格時而激昂慷慨,時而溫和懇切,展現瞭聖賢教育的多元魅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他那充滿激情的教導,它沒有高傲的距離感,而是像一位慈愛的長輩在循循善誘,使人茅塞頓開,對自身存在的意義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