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
定价:69.00元
作者:马丽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97883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解读人文外交,并做出了客观描述与判断,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中国中东人文外交的重要战略意义,从而巩固“一带一路”战略的民间基础。同时,本书在总结中国中东人文外交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优化“一带一路”软环境的路径选择的基础上,为全球治理尤其是软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为我国加强战略软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支撑。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研究中东和解困境、中伊(朗)人文交流阻障、中土关系中“”问题的影响、宗教*主义全球泛起等一系列关乎“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的现实难题,旨在为优化“一带一路”交汇区软环境建言献策,以推助“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进而提高中国全球软治理能力。
目录
章 本课题研究的新题旨及其理论分析
节本课题研究题旨衍变的现实背景
第二节本课题研究的基本阐释框架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解析
第二章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人文外交
节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人文交流历史
第二节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人文外交现状
第三节 中阿人文外交与中东和解新路径探索
第三章 中国对伊朗的人文外交
节 中国与伊朗的人文交流历史
第二节 中国对伊朗的人文外交现状
第三节 中伊人文外交中制约性因素分析
第四章 中国对以色列的人文外交
节 中国与以色列的人文交流历史
第二节 中国对以色列的人文外交现状
第三节 中以人文外交中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第五章 中国对土耳其的人文外交
节 中国与土耳其的人文交流历史
第二节 中国对土耳其的人文外交现状
第三节 中土人文外交与“”问题影响分析
第六章 中国中东人文外交的运作模式
节 和合理念与价值观之构建
第二节 多轨外交与交流方式之丰富
第三节 特使机制与制度建设之创新
第四节 孔子学院与特色项目之打造
第七章 关于“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思考
节 “一带一路”交汇区软环境建设的新机遇
第二节 “一带一路”交汇区软环境建设的新挑战
第三节 “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新使命
附 录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马丽蓉,女,教授,1966年6月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获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荣获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及“博士后”等称号。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常务副主编。主要致力于中东问题、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国家安全、中国外交及丝路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1部,主持课题2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学术成果奖30余项。
文摘
序言
当我看到“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想象一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如今通过现代化的倡议,重新焕发生机,而人文的交流,更是其中的灵魂所在。我对“软环境建设”这个概念尤其感兴趣。它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便利,更是指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情感上的亲近以及观念上的认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如何在中东地区,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多样性的地区,构建起这样一种“软环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或者是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媒体合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是否能够有效地增进中国与中东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同时,我也想知道,在推进人文外交的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些文化上的误解或者沟通上的障碍?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相信,理解了“软环境”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有效的人文外交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这是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叙事,以及其背后人文交流的深度探索,正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领域。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人文外交,这不仅仅是官方层面的沟通,更关乎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梳理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在中东地区所营造的“软环境”的。这种“软环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学术交流的深化,还是媒体形象的塑造?亦或是民众间的相互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具体的案例,比如孔子学院在中东的运营情况,或者中国在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同时,我也想知道,在推进人文外交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哪些挑战?当地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跨文化交流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互联互通,更是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连接。
评分“一带一路”倡议,早已从一个宏大的经济蓝图,逐渐渗透到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层面,而“中国中东人文外交”这个副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关注点。我一直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人文交流和软实力建设充满好奇。这种“软环境”的构建,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是否是关于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人才培养,亦或是媒体的传播策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详实的案例,来佐证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如何通过这些方式,来增进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goodwill。中东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且多元化的区域,中国如何在此开展有效的人文外交,必然面临诸多挑战。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挑战,比如文化差异、宗教敏感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如何通过文化对话、情感连接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矛盾,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如何以更加包容、互鉴的态度,与中东各国人民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从而为地区的长远稳定与繁荣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是我对这本书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在中东地区构建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是文化和情感上的纽带。我对“软环境建设”这个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意味着中国在中东地区所做的努力,超越了纯粹的经济利益,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认知层面。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教育合作、文化传播、媒体沟通以及民间交流等,来营造这种“软环境”的?我特别想了解,在面对中东地区复杂多样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时,中国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是否会有成功的案例分析,比如中国与哪些国家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及这些进展是如何实现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在中国推进中东人文外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中国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如何跨越文化隔阂,如何建立信任,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有效地传播中国形象。我认为,深入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以及中国在中东地区长期战略的深层含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任何宏伟的国际战略,其最终的成功与否,都离不开人文层面的深厚根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这并非仅仅是贸易通道的建设,更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不同人民的桥梁。“中国中东人文外交”这个副标题,直接触及了我对这一议题最核心的兴趣点。中东,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缘政治复杂的世界区域,中国如何在此开展有效的人文外交,其背后的逻辑、策略和成效,都值得深入探究。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着墨于“软环境”建设的具体路径,比如通过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媒体传播等方式,如何提升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争取当地民众的认同。是否会有对具体国家(如埃及、沙特、伊朗等)的人文外交案例进行剖析?这些案例能否展现出中国在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此外,我也很想了解,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国在中东的人文外交面临哪些独特的挑战,例如文化差异、宗教隔阂、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破解这些难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更广泛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是我期待这本书能解答的关键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