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宪,浙江省临海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第七、八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培训团专家,浙江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站导师,浙江省台州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曾获浙江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研员。主编或参编了10多种教学用书,在多家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分析110多篇。
永葆青春的教育人生/斯苗儿
前言/陈庆宪
一、教学观点论述
1.基于自主学习下教材的利用与开发
2.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例谈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行动缺失与改进
二、教学案例思考与评析
1.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思考
——“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2.“算”中梳理 “用”中提升
——“表内除法(二)”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3.排除视觉干扰增强对比感知
——“克和千克”前后两次教学实录与评析
4.遵循规律的简约 凸显思维的本真
——“用连乘解决问题”两次教学后的思考
5.关注本质联系促进自主感悟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6.整合学习素材强化问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7.让学生经历*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活动
——“长方形面积计算”三种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8.用好起点引发自学创设素材加深理解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9.研读文本尝试画图 质疑辨析发挥想象
——对“平行与垂直”两种教法思维价值的思考
10.带着初步感知自学抓住整合问题思辨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11.发挥题组功能 自主掌握技能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12.针对学情整合素材把握动态练中梳理
——“小数的意义和}生质”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13.基于自学与操作重在技能与想象
——“三角形的特性”(**教时)教学实录与思考
14.创设简约素材拓展思维想象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次教学后的思考
15.适当拓展练习感受数学魅力
——“三角形内角和”练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16.强化画图感知 凸显运动本质
——“图形的运动(平移)”教学实录与评析
17.创设探究题组 自主解读算理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18.抓住联系整合素材发挥自主练中提升
——“小数除法”单元综合练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19.抓起点引发自主学习 拓内涵增强含义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与思考
20.回归认知本真关注自主经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与评析
21.再谈“怎么想不到”到“怎么能想到”
——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的二次思考
22.注重自主解读培养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导学案例思考与评析》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独到见解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的探讨。书中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平移”、“旋转”的演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而且,作者在评析时,不仅仅是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更会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建议,并解释原因。例如,有一个案例是关于引导学生用“剪纸”的方式来认识轴对称图形,作者就指出了学生在剪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对称轴画错了,或者剪裁时力度不均导致图形变形。接着,作者就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让学生在折叠后先用铅笔轻轻描出轮廓,或者使用更锋利的剪刀等。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的在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质量。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只是换汤不换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但是,当我翻开《小学数学导学案例思考与评析》的首页,就被一股扑面而来的“真诚”和“深入”所吸引。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大而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直接切入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图形的初步认识”那几个案例,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个老师如何讲授,更是深入剖析了学生在理解“角”的概念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混淆“顶点”和“边”,或者无法区分大小角。更难得的是,在评析部分,作者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式的“正确”做法,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发现不同处理方式的优劣,以及背后的教学理念。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同行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让我觉得自己的教学困惑得到了理解和回应,也学到了很多可以立刻应用到课堂上的实用技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样。特别是关于“分数”这一章节,我以前一直觉得,讲清楚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就行了。但这本书通过一系列案例,让我看到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分享披萨、测量长度等等。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讲,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在这上面卡壳。书中分析了学生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而产生的错误,这一点我以前真的没怎么注意到。作者的评析部分,特别有启发性,它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比如从“平均分”的角度引入,或者利用“图形分割”来可视化分数加减。这些方法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学数学教学风景的书。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在案例的选择上非常接地气,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的真实情境,比如“认识钟表”的难点,或者“统计图表”的误用。而更关键的是,作者的评析部分,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优点缺点,而是深入挖掘了案例背后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论。比如,在分析一个关于“人民币单位换算”的案例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强调“1元等于10角”,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让学生亲身去“买东西”、“找零钱”的模拟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人民币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受用。
评分不得不说,《小学数学导学案例思考与评析》在“解决问题”这一模块的处理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往很多教材和书籍,都只是给出几种常见的解题模型,让学生去套用。但这本书则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记得有一个案例,是关于“植树问题”的,学生们刚开始很多都是直接数树的数量,或者简单地根据间隔来计算。作者的评析部分,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并引导教师如何通过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比如增加“两端都要栽树”或“只有一端栽树”的条件,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本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让我在阅读时,仿佛也参与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