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简单教养经-如何有效管教不同阶段的孩子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7-01 |
| 作者:金.约翰.培恩 | 译者:时璇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9.8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5962045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主营销语:《游戏力》+《养育男孩》作者联袂推荐:这本书为我们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养示范。 卖点分析:1. 《游戏力》+《养育男孩》作者联袂推荐:这本书为我们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养示范。 这本书将教养提升到它应该做的事情上。 2. 华德福教育推广大使、畅销书《简单父母经》作者全新升级之作。 作者是国际教育家,是英国、加拿大、澳洲、瑞士等十几个国家教育协会顾问,美国250多所公私立学校的咨询师和培训师。 3. 提出了一个“三层金字塔”教养模式:管理者-园丁-指导者,提倡用简单的方法,达到温暖和冷静的引导。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父母的教养身份也要不同。 4. 分析了各个阶段孩子的叛逆,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迷茫的孩子。理解了这点,困惑的父母和迷茫的孩子才能重新找回清晰的方向。
·孩子为什么总是叛逆? ·看了一堆书、学了一堆教养方法,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孩子? ·我的孩子要怎么教育才好? 身为父母,*头疼的不是无法吸收教养专家的方法,而是如何将这些方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孩子、孩子的不同阶段,同一种教养方式是否能全面应对? 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作者培恩为父母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养示范,提出了一套“三层金字塔”管教模式。针对不同的孩子、孩子的不同阶段,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同,教育的方式也要灵活转变。有时父母要像管理者一样严格,有时要像园丁一样呵护,而有时则只是在一旁当指导者。 明确了这个基本的框架之后,教养才会有清晰的方向,知道什么时候该对孩子严格,什么时候该放松。父母不困惑,孩子才不迷茫,捣乱叛逆之类的管教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金·约翰·培恩,国际教育家,英国、加拿大、澳州、瑞士等十几个国家教育协会顾问,美国250所公私立学校的咨询师与培训师,30余年教育行业经验,15年私人家庭咨询治疗师。他是华盛顿特区童年联盟的合伙人,常在世界各地开办研讨会和训练营,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比如挑衅、冲动、上瘾、自卑等。 同时,他还致力于在北美和英国推广华德福教育,在全球推广“简单教养经计划“。目前,与妻子、两个孩子居住在纽约州。
**部分 管教的核心 002 / 第 1 章 叛逆还是迷茫 003 / 回声原理 ·孩子为什么爱惹我们生气? ·游戏:孩子寻找自我的方式 ·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叛逆 ·不同阶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叛逆 ·应对方法:拿走“不属于大卫的部分” 017 / 叛逆的根源:内心失衡 ·被围攻的孩子 ·结果:孩子在逃跑,父母在战斗 ·大脑额叶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被情绪淹没的孩子和具备恢复力的孩子 032 / 第 2 章 管教的三个阶段 032 / 如何为孩子立界限 036 / 当内部言语发展时,界限应扩大 ·**阶段:儿童期 ·第二阶段:少年期 ·第三阶段:青少期 041 / 三个不同的发展期,三重管教身份 ·管理者阶段:低龄到9岁左右 ·园丁阶段:10到13岁左右 ·指导者阶段:14岁到青春期后期 044 / 三个篮子,三种管教 ·**个篮子:管理者——我来决定给孩子一个有限的选择 ·第二个篮子:园丁—说出你的计划,我会做决定 ·第三个篮子:指导者—我们一起做决定 第二部分 管理者的原则 054 / 第 3 章 建立界限及让孩子听话的五个步骤 055 / 自我意志强和固执任性 058 / 让孩子“听话”的两大法宝:界限和规范 060 / 为孩子立规矩,先给自己立规矩 064 / 让孩子听话的五个关键步骤 ·步骤一:暂停和想象 ·步骤二:从小事做起 ·步骤三:陪伴和冷静 ·步骤四:坚持原则 ·步骤五:执行到底 079 / 情境转变的时候,如何执行? 084 / 让转变有规可循 089 / 第 4 章 让孩子听话的实用技巧 089 / “现在就要”,现在得不到 091 / 你们都要听我说! 095 / 注意力争夺战:手机重要还是我重要? ·亲子关系破裂的四个阶段 ·修复亲子关系的十个小技巧 103 / 第 5 章 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106 / 让孩子做选择好不好? 107 / 儿童期孩子的大脑回路 110 / 误解孩子的连锁反应 112 / 不要建议,不要请求 116 / 有效沟通的步骤 ·采集和联结 ·直接指示 ·细化指示,分解流程 ·指示+说明 ·先指示,后说明 130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133 / 动作语言的魅力 136 / “面壁思过”的本质是抛弃 140 / 处理争论、回嘴和不当行为的DADD四步法 第三部分 园丁和指导者 148 / 第 6 章 少年期的园丁(10—13岁左右) 150 / 少年期的特点 153 / 区别管教:男孩和女孩 ·与少年期男孩沟通 ·与少年期女孩沟通 166 / 如何成为园丁式父母 169 / 应对有个性的少年 175 / 计划“三明治”:提升沟通能力、锻炼社交技巧 182 / 第 7 章 青少年的指导者(14—19岁) 182 / 成为孩子的指导者 185 / 了解青少年 189 / 青少年的自我主义 190 / 青少年的睡眠问题 194 / 青少年的交友问题 196 / 青春期的不同阶段 ·否定阶段(13-14岁):拒绝改变、大声说“不”的年纪 ·转折点(15-16岁):不确定的年纪 ·肯定阶段(17-18岁):互相认同,大声说“是”的年纪 213 / 指导者的管教原则 ·如何为青少年指明人生方向 ·三个步骤帮助青少年做出判断 ·适时插手,适时旁观 第四部分 让管教回归 224 / 第 8 章 如何灵活转换管教身份 226 / 如何转换 226 / 如何管教多个孩子 228 / 第 9 章 让教养回归简单 234 / 减少物品数量 236 / 规律化,建立可预测性 240 / 少安排活动 243 / 过滤成人信息 245 / 第 10 章 数字时代的管教 246 /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 248 / 电子产品与孩子的社交生活 ·数字时代,孩子的朋友分几类? ·不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生活吗? ·数字时代的孤单 255 / 电子产品如何影响管教和指导 ·数字时代,孩子的朋友分几类? ·不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社交生活吗? ·数字时代的孤单 265 / 做出改变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市面上这类育儿书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觉得大多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经验,并且真正热爱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我非常欣赏它那种不卑不亢、理性分析的写作风格。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反而觉得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它提出的很多观点,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压制”或者“忽略”,而是详细地分析了发脾气的原因,并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我尤其赞赏它强调的“界限”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在爱孩子的同时,也需要为他们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底线,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育儿不是一场与孩子的“战争”,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通过科学的教养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也能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我感觉自己被赋能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它让我从一个非常焦虑的父母,变成了一个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家长。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管教”孩子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在很多时候做得不够好,或者适得其反。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育儿道路上的迷茫。它没有给我灌输什么“神奇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从中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它关于“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的阐述,这让我不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能够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理念,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强调的是鼓励和合作,而不是惩罚和控制。我尝试了一些书中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犯错时,不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温和地引导他们思考,结果出乎意料地好。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效的管教源于深厚的理解和尊重。我感觉自己获得了强大的内心力量,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挑战,并从中找到成长的喜悦。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宝典。我一直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养育,更是一种相互的学习和成长。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没有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的人。我非常欣赏书中那种平等、尊重的沟通方式。它提醒我,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的矛盾,仅仅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当。这本书提供的很多具体方法,比如“积极肯定”和“非暴力沟通”,都非常实用,并且能够立即在生活中应用。我感觉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融洽,孩子也变得更加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最好的管教,是源于爱的教育。它让我重拾了作为父母的信心,并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刻。
评分我是一名拥有几个年幼孩子的父母,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场“战役”。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解决问题的育儿书籍,但很多书都离我的实际情况太远了。这本书不一样,它充满了非常接地气的建议,读起来让人觉得无比亲切。作者仿佛就是我身边的朋友,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曾经遇到的棘手问题。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倾听”和“回应”的部分。我以前总是急于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直接命令他们,却忽略了真正去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它提出的“积极关注”和“情绪安抚”的技巧,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而且,这本书并不是那种一味强调“完美父母”的书,它也承认育儿的艰辛,并鼓励父母要关爱自己,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它让我明白,育儿是一个过程,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爱。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管教孩子,更是关于如何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及时雨一样,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能如此幸运地遇到它。作为一名新手父母,我每天都被孩子层出不穷的“挑战”弄得焦头烂额。看着他从一个温顺可爱的小天使,瞬间变成一个喋喋不休、要求多多的小恶魔,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在他开始有自己想法,并且开始反抗我的一些指令时,我更加手足无措。这本书的到来,仿佛给我指明了方向。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里面的每一个观点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与孩子沟通,如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读完之后,我感觉我不再是一个孤独无助的父母,而是一个有智慧、有策略的“玩家”,能够更从容地应对育儿路上的种种难题。它让我明白,管教并不是压制,而是一种引导,一种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同理心”的讲解,让我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符合我的期望。这本书真的让我豁然开朗,期待在实际应用中看到它的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