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悦读联播.英美文化读本(中学第1册)(配光盘)(2010)
:35.00元
作者:(英)麦卡弗蒂,(美)莫泽 著,张华嵩 等注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1
ISBN:9787560099163
字数:
页码:16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目录
1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an introduc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think of Britain?
United or divided?
American stereotypes
Multicultural US
2 Peo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ople of Britain
Who was the greatest Brit ever?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he greatest and best-known Americans
3 Family and society
The place of children in British society today
A closer look at British family life
The breakdown of Western family life
Birth and breeding, or beauty and brains?
4 Homes
Houses in the UK
Houses in the US
On-campus apartment
The unspoken rules on visiting people's homes
5 Life in the county and the city
Where is your dream home?
The British love of the past
From London to St:DaVid, what makes a city in the UK?
Differences i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 the US
6 Education
How education works in Britain
If it's tiee, why do some parents choose to pay?
School leaving traditions and rituals
Educalion in the US
7 Work
May the best candidate win!
Career building in the UK
Office etiquette in the UK and US
Longer holidays or hivher taxes
8 Leisure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making new friends
Leisurely walk or 'extreme sports' - it's your choice
Get rich quick or 'easy come, easy go'
Shop till you drop
9 Holidays
Thanksgiving
National day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Days to remember the special people in your lif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oly days and holidays
10 Cuisine
What do we like toeat in the UK?
You are what you eat!
A quick 'cuppa' or an extravagant spread?
What is 'on' and what is not when it comes to eating?
内容提要
学习英语必须了解英美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息息相关。大量事实表明,语言理解的障碍往往不在语言结构本身,而在相关文化知识的缺乏。何谓文化?从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科学、技术、哲学、地理、建筑等。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用语言表达。英语有句名言:想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Tobe bilingual,One must be bicultural.)英美文化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对于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来说,如果能够掌握广博的英美文化,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能够更加准确、传神地讲述教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外研社基础教育分社经过长达四年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决定开发一套英美文化读本,以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并兼顾大专院校学生和一般读者的需求。为此,中方团队密切关注英美文化发展的态势,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提出选题方案,然后依据文章主题聘请各个领域的英美学者撰写书稿。在稿件完成后,中方专家又就内容和语言问题提出意见,请英美学者再进行修改和完善而成。
作者介绍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严谨性,体现出编撰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情怀。不同于市面上许多追求时髦而略显浮躁的读物,它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课程打磨和内容筛选。我尤其赞赏它在引入特定文化主题时所采取的循序渐进的策略,这对于学习者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它不是强迫你一次性吸收所有信息,而是像一个耐心的向导,逐步引导你深入到文化的肌理之中。比如,在介绍美国文学流派时,它会巧妙地将理论性阐述与具体的文本节选相结合,让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了鲜活的例证支撑。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的持久性。此外,每一单元的结构设计都非常平衡,既有宏观的背景介绍,也有微观的细节剖析,形成了一个完整、自洽的学习闭环,让人感觉每读完一章,都能扎实地掌握一些核心的文化知识点。
评分从教学辅助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显然是经过了对中学教育实际需求的深刻洞察。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像是一整套完整的学习工具箱。那种精心设计的引导性问题和课后思考环节,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探究精神。这些问题设置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那种简单的是非题或选择题,而是倾向于开放式、比较式的讨论,迫使我们必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这种训练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它鼓励我们跳出单一的文化视角,用更广阔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而且,书中对一些核心词汇或文化专有名词的处理,也显得十分专业和细致,确保了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错失了对深层文化内涵的把握,这种对学习难点的预判和细致周到的铺垫,看得出编者对目标读者的关怀。
评分这本书散发出的那种浓郁的“原汁原味”感,是其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成功地在保持文化原貌和适应学习者接受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些英美社会的不同场景之中,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还是对当下社会风貌的描摹,都充满了真实的细节和鲜活的生命力。这种沉浸感,远非碎片化的网络资料能够比拟。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化、有深度、有厚度的知识框架,让我们得以系统地去理解“英美”这两个广阔概念背后的复杂性、矛盾性与多样性。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论。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在内容深度、编排逻辑和辅助设计上都达到了高水准的读本,对于任何渴望真正领略英美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悦读联播》的封面设计,首先就给我一种清新、又不失厚重的年代感。装帧的质地拿在手里是恰到好处的份量,让人感觉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读物。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快,文字与留白之间的呼吸感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英美文化这样略显严肃的主题,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上对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比如在一些关键的文化概念旁,会点缀一些精致的插图或者旧照片的剪影,这些细微的用心,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它仿佛在告诉我,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时代背景和一群生动的人物在等待被发掘。这本书的字体选择也很有品味,大小适中,字号的选取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需求,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学习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整体而言,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我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或读本,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文化邀请函,让人迫不及待想翻开内页,领略那些跨越太平洋的故事与风俗。
评分初翻开正文,那种扑面而来的语言质感,立刻让我意识到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它似乎避开了那些泛滥到让人麻木的经典片段,转而挖掘了一些更具生活气息、更能体现当代或近现代英美社会脉络的素材。我注意到文章的用词既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又兼顾了中学生认知和接受的特点,没有一味追求生僻和晦涩。更重要的是,这些选篇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它们不是孤立的文化符号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叙事下的多个侧面。例如,在讲述某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时,作者并非简单罗列活动内容,而是深入挖掘了该习俗背后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念的迭代,这种深度挖掘,使得我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从表层的“知道是什么”提升到了深层的“理解为什么”。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复杂的文化现象抽丝剥茧,用如此精炼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