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包含以下图书:
画说唐诗(汉英对照)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 次:1
页 数:368
字 数:230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01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ISBN:9787500154365
定价:98.00元
编辑推荐
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经典诗词作品,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翻译。多位海上画师作画,一篇一画。本丛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的精品,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盛会。
本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来解说唐诗。《画说唐诗》将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内容简介
《画说唐诗》(汉英对照)一书精选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一百余首唐诗。邀请英文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翻译,采用英汉对照形式。同时,邀集多为海派画师,精心为每一首唐诗创作专门的配画。本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精品。
作者简介
译者:许渊冲教授
诗译英法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12月2日获得中国翻译协会用于表彰个人的高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画作:陈佩秋 等
河南南阳人。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画说宋词(汉英对照)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 次:1
页 数:368
字 数:210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01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ISBN:9787500154372
定价:96.00元
编辑推荐
《画说宋词》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经典的诗词作品,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翻译。多位海上画师作画,一篇一画。本丛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的精品,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盛会。
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经典诗词作品,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教授翻译。多位海上画师作画,一篇一画。本丛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的精品,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盛会。
内容简介
《画说宋词》精选并收录了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117首宋词。本书邀请英文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翻译,英汉对照;邀集陈佩秋、林曦明、陈家泠等30位画师,精心创作了117幅绘画作品对应诠释117首宋词。本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精粹的集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精品,更是当代海派绘画艺术的盛会
作者简介
译者:许渊冲教授
诗译英法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12月2日获得中国翻译协会用于表彰个人的高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画作:陈佩秋 等
河南南阳人。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任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共18位,大部分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馆协会会员,海派画作风格,典雅精致。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阅读许渊冲先生的译作,就像是进行一场高水准的“文学体操欣赏”。他的翻译之所以备受推崇,关键在于他没有仅仅停留在“信”的层面,而是将“达”和“雅”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这次在《画说唐诗宋词》中,我希望能更深入地探究他是如何处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文特性的。比如,唐诗中大量使用叠词、对仗,以及词牌本身的格律限制,这些都是英文结构难以完全复刻的。我很好奇,在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句子时,许先生是如何在英文中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原句的音韵美感,又能准确传达那种物是人非的淡淡哀愁的词汇组合的。这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比拼,更是两种文化对“时间”、“变化”和“美”的理解的交锋。能够通过一本书,近距离学习这种顶级的语言驾驭能力,对我个人无论是对文学鉴赏还是语言学习的提升,都将是巨大的助益。
评分这本书的“汉英对照”结构,对于我这种正在努力提升英文阅读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我深知,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沉浸式地阅读高质量的文本。而中国的唐诗宋词,恰恰提供了最典雅、最凝练的英语材料。相较于现代的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古诗词,其语言结构更加清晰,情感表达更加纯粹。如果我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许渊冲的译文”和“中文原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上,我就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母语为中文的文学家是如何思考英文表达的精确性的。这比单纯阅读一本英文原著的体会要深刻得多,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即时的“校对”和“解析”系统。我可以一边享受诗词的意境,一边潜移默化地吸收地道的、充满文学色彩的高级英文表达,这无疑是一种高效且愉悦的学习模式,远胜于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语法规则。
评分这本《画说唐诗宋词 汉英对照》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古典文学心生向往,却又苦于诗词功底不足的“半吊子”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神器。我一直觉得,要真正领会唐诗宋词的韵味,光看字面意思远远不够,那些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千年的风雅与情怀,没有一个好的“引渡人”,很容易就望而却步了。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早有耳闻其化境之高,能将中文的意境丝丝缕缕地“编织”到英文的结构之中,这种跨文化的转化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在许先生的笔下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通过汉英对照的形式,我可以同步对比原文和译文的细微差别,这对于理解古人的遣词造句习惯,以及不同语言在表达相似情感时的侧重点,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场域。想象一下,在欣赏一幅描绘“大漠孤烟直”的画面时,同步阅读到那精妙的英文翻译,那种超越语言障碍带来的通透感,必然让人心旷神怡,远非枯燥的词典式翻译所能比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普及古典文学,更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多维度的审美体验。
评分我注意到出版社对“中国典籍英译”的定位,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只是一本诗词赏析读物,更是一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美名片。在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拥有一个权威、优美、易懂的英文版本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在国际图书馆和外国友人中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让那些对东方文化感兴趣但又被语言高墙阻隔的人,能够通过许渊冲先生的精彩译笔,窥见盛唐气象和宋代风流的万分之一。作为一名国内读者,拥有这样一本高品质的汉英对照版本,也让我有了一种“文化大使”般的自豪感。我不仅能自己从中汲取营养,更能在向海外朋友介绍我们璀璨的古典文学时,底气十足地拿出这本,作为最生动的“翻译范本”,用最美的语言,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评分我收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住了。虽然内容是严肃的经典文学,但“画说”二字绝非虚言,书籍的版式和配图的选择透露出一种精心雕琢的匠心。对于宋词这种尤重画面感和场景描写的文学体裁来说,恰如其分的插图简直是点睛之笔。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发现配图的风格非常考究,既没有落入俗套的工笔描摹,也没有过于现代的抽象派,而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似乎能捕捉到词人作词时那一瞬间的情绪波动和环境氛围。比如读到苏轼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如果配上一幅留白得当、意境深远的写意画,那种孤独和坚贞的气节便会油然而生,直击人心。这种将视觉艺术与文字艺术深度融合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进入古典诗词世界的门槛。它不再是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孤傲艺术,而是可以被日常欣赏、被轻松消化的文化瑰宝。对于初学者而言,图像提供的直接情感输入,远比晦涩的注释来得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