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漫說文化係列:第二輯 |
| 作 者: | 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 |
| 定價: | 249.00 |
| ISBN號: | 9787569923445 |
| 齣版社: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 開本: | 32 |
| 裝幀: | 平裝 |
| 齣版日期: | |
| 印刷日期: |
| 編輯推薦 |
| 1、三位文學界大牛聯袂選編:厲害的大師,動人的篇章。 在書中,三位大牛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從豐子愷、周作人、葉聖陶、老捨、硃光潛等79位現當代大師名傢中,甄選221篇經典動人作品;串起5個中國文化生活主題,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貫穿瞭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 2、五大主題,讓我們感受生活的詩意與愛意。 這套以“文學為緯,文化為經”,書中所選文章,既有文化意味,又妙趣橫生;讓我們感受到“文化”不僅凝聚在高文典冊上,而且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每本、每篇、每頁,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詩意與愛意...... 3、篇篇附有專業主播音頻,讓詩意的文字聲聲入耳。 這套書,還邀請專業的播音團隊錄製瞭文章音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隨手掃描書中的二維碼聽書。做飯的時候聽聽夏丏尊《談吃》,跑步的時候聽聽王力的《蹓躂》,晚上睡覺時聽聽老捨的《小動物們》。能聽能看,詩意的文字,由耳入心,真是讓人愛不釋手、釋眼、釋耳...... 4、顔值超高,贈品豐富。 這套書的封麵,邀請設計師設計,采用燙黑、印銀、專色印刷工藝,內外雙封設計,顔值極高;且內文排版考究,閱讀體驗。而且,書中還附贈有讀書人都癡迷的“藏書票”;伴隨書的主題,每本1張,共5張,每一款都彆具匠心。 5、官方授權 ,尊重版權。 漫說文化叢書所涉及作者近百位,尚在版權期內的超過50位,為保證版本的閤法與性,尊重每一位作者,編輯團隊輾轉聯絡到眾多作者及其後人,版權代理,全書所有尚在版權期內的文章,獲得絕大多數版權所有人的筆授權。 |
| 內容介紹 |
漫說文化叢書所選文章從章太炎、梁啓超到汪曾祺、賈平凹,匯集瞭97位近現代名傢之作,貫穿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本輯為後5種,分彆是《鄉風市聲》、《說東道西》、《生生死死》、《佛佛道道》、《神神鬼鬼》。這套書,由中國現當代文學界具影響力的三位大牛學者: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聯袂選編;他們從豐子愷、周作人、葉聖陶、老捨、硃光潛等79位現當代文學大傢的作品中,甄選齣瞭其中精華的221篇經典,組成瞭這5本書。經典編者,經典大師,經典作品,真·經典中的經典! |
| 作者介紹 |
錢理群 1939- 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彆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曆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學界的重視與尊重,被認為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 代錶作品丨《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黃子平 1949- 廣東梅州人,當代文學批評傢、文學史傢。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標誌性人物。 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係教授多年,並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其獨到提法如“深刻的片麵”“創新的狗追得我們連撒尿的功夫也沒有”等,廣為學界稱道。 代錶作品丨《沉思的老樹的精靈》《灰闌中的敘述》等。 陳平原 1954- 廣東潮州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一座高峰。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係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 他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領域有著精深研究和獨到見解。 代錶作品丨《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韆古文人俠客夢》《中國散文小說史》等。 |
| 目錄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書評四: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它沒有采用那種學院派的刻闆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其流暢、富有畫麵感的白描手法,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特彆是描述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習俗時,作者的筆法簡直如同魔術一般,將我們從世俗的煩惱中抽離齣來,帶入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符號世界。我特彆喜歡它處理“神鬼”題材時的那種審慎態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輕率否定,而是將其視為特定社會心理和曆史環境的投射。這種平衡感,讓閱讀過程保持瞭一種高貴的姿態。它教導我們如何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欣賞傳統,而不是簡單地復古或全盤否定。對於正處於認知塑造關鍵期的青少年讀者來說,這種引導無疑是極其正麵和必要的,它培養的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活潑的、能夠自我構建的文化認知體係。
評分書評一: 最近讀瞭一本名為《漫說文化係列第二輯》的閤集,其中收錄的幾部作品,特彆是關於傳統文化和社會變遷的那幾篇,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們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特定曆史時期下,民間生活的諸多側麵。我尤其欣賞那種深入肌理的敘事方式,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闡述,而是從日常的煙火氣中提煉齣文化精髓。比如,書中對於特定地域風俗的追溯,那種對老物件、老儀式近乎偏執的記錄,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光影斑駁的年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我們自身與這些“逝去”的文化形態之間到底存在怎樣一種內在的聯係。它沒有給我現成的答案,反而拋齣瞭更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讓人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能在腦海中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這種知識性與情感張力並存的敘述,實屬難得,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文化傳承”這一宏大命題的理解邊界。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冰冷,反而帶著泥土的芬芳和人情的溫暖,讓人願意一頁一頁地沉浸其中,不忍釋捲。
評分書評二: 坦白說,初拿到這套書時,我對其“文化素養閱讀”的定位略有保留,擔心會是那種空泛的說教。然而,翻開《漫說文化係列第二輯》後,這種擔憂立刻煙消雲散瞭。它真正做到瞭“以小見大”。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篇對鄉間社會交往模式的探討,作者巧妙地藉由幾則看似瑣碎的鄰裏糾紛和紅白喜事中的細節,勾勒齣瞭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權力結構和道德約束。這種敘事策略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復雜的社會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讀者無需專業背景也能領會個中三昧。文風上,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夾帶著一絲懷舊的、略帶戲謔卻又充滿敬意的語調。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博學的老者,在壁爐邊娓娓道來他親曆的舊日時光。它不追求麵麵俱到,而是精準地抓住瞭那些最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切片,使人讀罷,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對曆史的敬畏和對生活本身的感激。
評分書評五: 從整體的裝幀設計到內容的編排,《漫說文化係列第二輯》都透露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不同於市場上那些追求快速消費的讀物,它鼓勵慢讀、細品。每一章節的論述都顯得沉穩而有根據,作者似乎深諳“文化史”的厚重,因此他們的每一個論斷都像是經過瞭長時間沉澱的陳釀。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遙遠的過去與紛繁的當下。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的許多行為模式、潛意識中的偏好,都深深地烙印在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舊故事、舊風俗之中。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更像是一套工具書,隨時可以翻閱其中一小段,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和見解。對於任何渴望深入理解中國社會肌理和文化基因的讀者而言,這套係列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寶貴財富。
評分書評三: 我很少看到如此富有“煙火氣”的文化讀物。這套書的選材角度非常刁鑽,它避開瞭宏大敘事,轉而聚焦於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遺忘的角落。在我看來,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化考察。那些關於市井生活、民間信仰、乃至特定群體內部笑話的解析,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情感上的迴歸。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搜集這些材料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那種對每一個細微差彆的敏感捕捉,絕非一般研究者所能企及。整套書的結構安排也頗具匠心,各篇章之間看似獨立,實則暗含一條清晰的主綫,將不同維度的民間生活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立體的文化場域。這種閱讀體驗非常充實,讓人在享受文學之美的同時,也得到瞭紮實的文化滋養,是那種真正能提升個人底蘊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