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星云智慧 | 作者 | 星云大师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ISBN | 9787108061416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星云智慧》一书精选星云大师八十余篇*重要的论述及开示,以“人间事、悲苦事、大众事、谈心事、智慧事、佛家事、两岸事、大千事”归类,提出“舍去、放下、忍让、行善、读书、修行、善解、正见”的修心解结之道。并收录远见·天下文化创办人高希均教授的述评感言,充满“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智慧交集。 |
| 作者简介 | |
|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十二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担任佛光山寺、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三百余所道场,创办二十四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五十部“云水书坊”行动图书馆、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学院、五所大学等。 大师著作超身,现有三百余册著述,并被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二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2013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6年向国家博物馆捐赠北齐佛首,现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终身荣誉总会长。 |
| 目录 | |
| 001 星云自序 “破船多揽载” 001 编者序 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人间佛教 人间事: 要舍去,解人间烦恼 挑战压力的勇气 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如何战胜自己 正人心、去虚假 明辨杀生之因——对皮草话题的回答 生命的密码 以忍为力 十度空间 让下一代正确面对人生 马先生打瞌睡 看见梦想的力量 民主的修为——吾言有罪 【述评】 山上有星云 悲苦事: 须放下,解人生苦悲 在无常中重建希望 器官移植的意义 转危为安的方法——为SARS疫情祈愿 七月须知 救灾无国界 如何转祸得福 暴力 开放 妥协 战火 【述评】 生命七七、云端九九——写在星云大师生日八八 大众事: 修忍让,解生活之道 团结力量大 请全民支持反贿选 没有台湾人——在台湾居住的,都是台湾人 对国民党选战策略之建议 大和解·救台湾 我们的“牛肉”在这里! “去中国化”之我见 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后 选举的良心·人民的觉醒 “终止国统论”之我见 上台下台——论施明德“倒扁” “萧仔,你要回来救台湾啦!” 权力之前,该怎么办? 拒领公投票的重要性 让“选贤与能”复活 爱台湾要讲究法治,是非应止于智者——响应李家同教授 我的意见: 选贤与能 【述评】 “星云价值”能改善乱象吗? 谈心事: 勤行善,解蒙昧杂心 慈悲爱心列车要永远开下去 什么是福报? 2003年新春告白 行三好,救台湾——读高希均教授《挑“好”的说》一文有感 放生与护生 从和谐到和平 2012年新春告白 对玄奘遗迹大唐兴教寺将拆除的看法 【述评】 慈悲与智慧——星云大师创建的佛陀纪念馆 智慧事: 喜读书,解世上痴愚 教育的省思 明“因”识“果”,圆满自在——谈教育 我对废除死刑的看法 圆——谈辛亥革命100年的代表字 丈夫七出 抢救文化出版业 有感寺庙不收门票 为台湾大专院校校长会议开示 【述评】 星云之心——读《百年佛缘》 佛门事: 主修行,解入世之法 中国佛教与佛教青年 复兴佛教与批评 佛教青年临到时代的考验 我们要有殉道的精神 一个“卍”字两个头 佛诞节,为何不能放假?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2002年4月20日“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学术研讨会专题讲演 宗教与和平——于国际自由宗教联盟世界大会演讲 印度佛教复兴——安贝卡博士五十周年纪念致辞 明治维新的镜子 弱者!你的名字叫“和尚” 授外籍宗教人士荣誉证,值得喝彩! 【述评】 “改变”的力量——记届“星云人文世界论坛” 两岸事: 用包容,解人际之间 佛教对全球问题的概观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人间福报》十年有感 花,美丽了台湾 禅在中国 理性、包容、爱台湾 看到两岸融合的契机 欢迎张志军主任来台 两岸和敬,不计较一两句话 【述评】 挑“好”的说——“家和万事兴”的曙光会出现 大千事: 执正见,解偏执之言 佛教走向国际 我对宗教融和的世界观 佛牙来台 邪教之害 十邪: 再论邪之害 世纪生春 宗教与当代世界 融和与和平——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专题演讲 【述评】 星云奇迹——佛光山人间佛教的兴起 |
| 编辑推荐 | |
| 九十高龄的星云大师,近十多年来持续关心着普罗众生、国家社会、天下大事,尤其是攸关两岸和平、台湾未来的事,更是念兹在兹,经常执笔为文,见诸媒体。以历史宏观的见地、近距微观的体验,提出想法与建言。 |
| 文摘 | |
| 序言 | |
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读书”部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论。它不只是罗列书单或推荐读物,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阅读才能真正获得滋养”的本质问题。作者强调,阅读不应止于信息的接收,而应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和精神的共鸣。他分享了他自己与经典对话的心得,那种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为自身生命经验的过程,极具启发性。比如,书中提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紧接着就阐释了如何让“行万里路”的反思,反哺给“读万卷书”的深度,两者缺一不可。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很多阅读习惯的不足之处。如今,我拿起任何一本书,都会不自觉地去思考:我与作者的精神连接点在哪里?我能从中提取哪些可以用于改造我自身处境的“智慧火花”?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对未来所有的学习和探索,都多了一份笃定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它不像许多散文集那样卖弄辞藻,也不同于学术著作的刻板,而是在一种近乎诗意的自然状态下,展现出惊人的文字张力。每一个段落的选择、每一个词语的堆砌,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但读起来却毫无雕琢之感,反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例如,描述某次静坐的体验时,作者的笔触细腻到几乎能让人感受到空气的温度和内心的微澜,那种宁静而又充实的画面感,让人恨不得立刻放下手头的一切,也去寻得那份属于自己的静谧。而且,它的结构安排也极为巧妙,知识点与生活感悟的穿插转换得毫无滞涩,如同高明的乐师在演奏一曲复杂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张弛有度,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读者情感上的慰藉或思想上的激励。这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一位智者进行的心灵对话,充满了尊重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约却不失格调,那种淡雅的色调仿佛能让人瞬间静下心来,去品味文字里的深意。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生活”二字的诠释,绝非仅仅是柴米油盐的琐碎记录,而是将日常生活提升到了一个哲思的高度。作者似乎总能从最寻常的场景中捕捉到宇宙的规律和人性的光辉。比如,书中对于“一粥一饭,皆是禅机”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食物、对待日常劳作的态度。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像一位慈悲的长者在耳边轻声开示。读着读着,我甚至会停下来,关上书本,去感受窗外此刻的光影变化,去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试图在那些被现代生活高速运转所忽略的细节里,找到那份“智慧”的具象体现。这种引导人回归本心、重塑感知世界方式的功力,实在令人叹服。它像是为我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清凉的庇护所,让我在喧嚣中找到了一块可以安放灵魂的净土。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试图将复杂的人生哲理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语言包装起来的书籍感到厌倦,而这本作品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拥有极其清晰、流畅的叙事脉络,但其深度却丝毫未减。特别是它在探讨“新知”与“传统”如何交融共存时展现出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非简单地复述旧有观念,而是以一种极其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将前沿的学术思考、最新的科学发现,巧妙地编织进对古老智慧的理解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感”的论述,它打破了我们习惯的线性时间观念,引导读者去体验一种更具多维度的存在状态。阅读过程中,我的思绪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在历史的长廊和未来的展望之间自由穿梭。这种思维的拓展,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发,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正在被温柔地重塑。它提供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是能够立刻投入实践并引发深刻反思的活水。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大师”类的传记或言论集抱持着一定的距离感,总觉得容易流于形式,缺乏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连接点。然而,这本关于“星云大师”的种种论述,成功地消弭了这种隔阂。它没有将人物神化,而是展现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智者形象,他如何面对困境,如何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以及他是如何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念,落地到具体的人际交往和自我约束之中。书中关于“包容”和“慈悲”的论述尤其让我动容,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真实发生的事件,展现了这种精神力量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实际应用。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耐心,不再轻易陷入评判和指责的怪圈。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可以提升和修正的地方,它带来的不是压迫感,而是一种被温柔地推动着向前迈步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