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华经典藏书

后汉书/中华经典藏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芳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
  • 古代史
  • 汉朝
  • 二十四史
  • 古典文献
  • 中华经典
  • 史学
  • 传记
  • 文化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3594
商品编码:30081411332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后汉书/中华经典藏书
  • 作者:校注:陈芳
  • 定价:21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11359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1-0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21
  • 字数:1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陈芳译注《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445)编撰而成。全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东汉史事。《后汉书》吸收综合了当时流传的十多家东汉史书的优长而成一家之言,真实而敏锐地反映出东汉社会和时代特征。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目录

光武帝纪
献帝伏皇后纪
刘玄列传
刘盆子列传
隗嚣列传
寇恂列传
冯异列传
耿弁列传
马援列传
粱冀列传
班超列传
党锢列传序
董卓列传
宦者列传序
范式列传
严光列传
乐羊子妻列传


汉末风云:从外戚宦官专权到黄巾起义的时代悲歌 本书并非《后汉书》中的断代史,也非对中华传统经典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东汉王朝自光武中兴之后,由盛转衰,直至最终走向崩溃的这段波澜壮阔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王朝的内部肌理,深入剖析那些塑造了时代走向的关键力量:权臣的野心,士族的角逐,宦官的阴影,以及底层民众的挣扎与反抗。 这段历史,被后世誉为“汉末”。它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曾经辉煌的帝国,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外表依然光鲜,内里却已千疮百孔。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如同腐蚀剂,一点点侵蚀着王朝的根基。从汉灵帝时期,党锢之祸的严酷镇压,到十常侍的弄权,政治的黑暗达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皇帝的年幼与无能,使得权力的真空被各方势力争夺,皇权旁落,国本动摇。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士族阶层开始逐渐崛起。他们凭借着世代积累的财富、声望与影响力,在地方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些士族,有的致力于维护家族的荣耀,有的则渴望参与国家政治,甚至试图影响朝廷的决策。他们的崛起,一方面是对中央集权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那些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权臣,如梁冀、何进,他们的每一次权力更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都加剧着社会的不稳定。 然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那场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这场起义,绝非简单的农民暴动,它背后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控诉,是对压迫与剥削的反抗。太平道教的兴起,为无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组织形式。张角三兄弟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点燃了反抗的火焰。起义的烽火瞬间蔓延至大江南北,将整个东汉帝国推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黄巾起义的爆发,如同一场巨大的海啸,瞬间淹没了汉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朝廷被迫动员全国的力量来镇压起义,这也就为地方军阀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原本由中央派遣的州郡长官,在镇压过程中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例如,曹操、刘备、孙权,这些日后叱咤风云的人物,正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火中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野心,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找到了施展的空间。 我们将在书中,详细描绘这场起义的起因、经过与影响。从太平道的宣传,到起义军的组织与军事行动,再到朝廷的惊慌失措与残酷镇压,我们将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历史场景。我们将分析黄巾军的社会成分、作战方式以及他们所提出的政治诉求,尽管这些诉求在当时看来是如此遥不可及。同时,我们也必须审视朝廷在应对这场危机时的失误与不足,以及那些为了镇压起义而应运而生的地方武装力量。 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的人物。他们可能是饱读诗书的士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在道义与现实之间艰难抉择;他们可能是心怀理想的青年,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却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他们也可能是普通的百姓,在战火中失去家园,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徘徊。我们将努力捕捉这些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以此来展现那个时代宏大叙事下的微观世界。 在政治斗争方面,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人物关系和权力争夺,而是会深入剖析各种政治力量的运作模式、利益诉求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外戚集团如何利用与皇室的血缘关系获得权力,宦官集团如何通过控制宫廷内务来操纵朝政,士族阶层又如何通过结党营私、拉拢权贵来维护自身利益。这些权力斗争,不仅仅是个人或小集团的阴谋,更是深刻反映了东汉晚期政治体制的弊端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本书还将探讨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在外部战乱频仍,内部政治腐败的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量的流民产生,这些都为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我们将通过史料的梳理,尝试勾勒出当时社会经济的整体面貌,以及它与政治危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会审视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演变。尽管政治黑暗,但思想文化的领域并未完全沉寂。清谈之风的盛行,士人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以及对神仙方术的追逐,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黄巾起义本身,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 《汉末风云》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一次对那个时代深层逻辑的探索。我们将通过对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等多个层面的细致描绘,力求展现一个立体、真实、充满人性的汉末世界。它是一曲时代的悲歌,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辉煌的帝国,都可能在内部的裂痕与外部的冲击下走向衰亡;而每一个看似渺小的个体,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荡出耀眼的光芒。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个时代人物的抉择,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我们将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史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历史,力求避免空泛的论调和程式化的叙述。我们将还原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让读者在历史的洪流中,看到曾经的辉煌,也看到深刻的教训。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探那个远去却又影响深远的时代,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对阅读历史类书籍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注重其史料的可靠性和版本考证的严谨性。这套《中华经典藏书》在这方面无疑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特地比对了其中几个关键章节的若干历史记载,发现它所引用的底本似乎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权威版本,很多细微之处的差异都被考证清楚,并且在卷首的凡例中有所提及。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可以放心地将书中的内容作为深入研究的基础,而不用时刻担心信息来源的准确性问题。对于想系统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读者而言,这种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经过学者们智慧提炼和反复核对的成果结晶。这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感,也让人更加信赖这套书的价值。

评分

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不像有些廉价的版本,一翻开就散发出刺鼻的油墨味。我特别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书签的设计,很有古典韵味,而且实用性也很强,每次合上书,都能找到上次阅读的位置。装帧的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行楷与宋体的结合,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清晰易读的现代标准,即便是对着厚厚的篇幅,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用心绝对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传承的工艺品。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实物比网上的图片展示的还要出色,那种捧在手中的踏实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看着这套书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感觉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也更加紧密了。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巧妙,几乎可以覆盖到不同层次的爱好者。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它提供的白话文辅助解读部分(如果存在的话,或者说,它的语言风格本身就偏向于现代汉语的流畅性)起到了很好的入门作用,让人能迅速抓住历史事件的脉络和人物的性格。而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的资深读者,原典的呈现又是完整且忠实的,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对原文的求索欲。我发现,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非常拗口的篇章,在经过这套书的编排和适当的标点后,其逻辑结构也变得清晰可见。这就像一位优秀的老师,既能用最简单的语言点拨关键,又能为有志者提供深入钻研的阶梯。这种兼顾普适性和专业性的做法,是很多同类丛书难以企及的平衡点,它真正体现了“雅俗共赏”的出版理念。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保护和推广做了一件大好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再现。我注意到,它所采用的纸张和印刷技术,能够保证书籍在正常环境下的长期保存,不易泛黄或脆化,这对于珍视古籍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而且,相较于一些动辄天价的古籍影印本,这套书在保证了极高品质的同时,将价格控制在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使得更多普通爱好者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经典读物。这种“让经典走向大众”的出版情怀,比单纯的商业行为更让人敬佩。拥有这样一套典藏,不仅仅是满足了自己的阅读需求,更是在无形中参与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守护与弘扬,这笔“精神财富”的意义,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价值。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排版,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些担心,毕竟涉及到古代典籍的整理和注释工作,难度是极高的。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编者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注释详实而精准,尤其是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术语或历史事件,都有专门的批注予以澄清,这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阅读其他历史著作时,遇到晦涩难懂之处,需要频繁查阅工具书,但在这套书中,很多疑惑都在阅读的当下就得到了解答,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而且,不同于某些版本将注释堆砌在篇末的烦人做法,这里的注释采用了更人性化的侧边栏或脚注形式,使得我们可以一边阅读正文,一边进行对照理解,阅读体验可谓是大幅提升。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排版细节之中,让人不得不佩服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