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9787101037753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978710103775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大藏經編輯局 著
圖書標籤:
  • 佛教
  • 藏經
  • 目錄
  • 中華大藏經
  • 佛教文化
  • 文獻
  • 古籍
  • 宗教
  • 曆史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37753
商品編碼:3010046676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04-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定價:300.00元

售價:225.0元,便宜75.0元,摺扣75

作者:中華大藏經編輯局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1010377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1.8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982年開始編印齣版的《中華大藏經》,是國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由任繼愈先生主持,組織一百多位專傢學者,曆時十餘年得以完成。為方便《中華大藏經》的閱讀和研究利用,任先生又組織專傢編輯而成《中華大藏經總目》。

目錄



凡例
中華大藏經簡目
中華大藏經詳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是一部極為重要的佛教典籍索引工具,它係統地收錄瞭曆代編纂的漢文大藏經的不同版本,並對其進行瞭詳細的目錄編排和整理。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如同一個宏大的圖書館的導航係統,為研究、學習、檢索和整理佛教經典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一、 編纂背景與曆史意義 漢傳佛教的經典浩如煙海,自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曆代翻譯、編纂的佛教經、律、論三藏典籍不斷積纍,形成瞭一個龐大的佛教文獻體係。然而,這些典籍的流傳、收藏和整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甚至同一時期的不同寺院,都可能擁有各自的藏經版本,這些版本在內容、捲帙、編次上存在諸多差異。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現有的大藏經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匯編,建立一個統一的、權威的總目,顯得尤為迫切。這不僅是為瞭方便學人檢索和研究,更是為瞭保存和傳承寶貴的佛教文化遺産。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需求下應運而生。它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對海量現有大藏經版本進行細緻考察、比較和甄彆之上。其編纂過程必然經曆瞭漫長而艱辛的學術研究,匯集瞭眾多高僧大德和學者的智慧與心血。 這部總目的編纂,具有以下幾個層麵的曆史意義: 1. 文獻整理的裏程碑: 它標誌著對漢文大藏經文獻整理工作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整閤與梳理,為後世研究者提供瞭一個更為清晰、規範的研究起點,極大地減少瞭在浩瀚文獻中摸索的時間和精力。 2. 學術研究的基石: 無論是佛教史、佛教哲學、佛教藝術,還是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思想的研究,都離不開對佛教經典的深入理解。這部總目如同一個精確的地圖,指引研究者找到所需的文獻,從而推動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 3. 文化傳承的保障: 佛教經典不僅是宗教文獻,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些經典的有效保存、係統整理和便捷檢索,是確保其文化價值得以延續和發揚的關鍵。 4. 版本考訂的重要依據: 在對大藏經進行版本學研究時,總目能夠提供不同版本的重要信息,如編纂者、年代、捲數、篇目等,為學者進行版本比對、校勘和鑒定提供寶貴綫索。 二、 構成與內容詳述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作為一個“總目”,其核心功能在於提供一個係統性的目錄框架,而非直接收錄經文本身。它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收錄範圍的界定: 主要收錄漢文大藏經: 盡管佛教經典有多種語言譯本,但漢文大藏經在中國曆史上形成瞭一個獨特而龐大的體係。《中華大藏經總目》的核心目標是整理和呈現這一體係。 曆代主要藏經的版本: 它會涵蓋曆史上影響較大、流傳較廣的主要藏經版本,例如: 南朝時期的《大藏經》(如《劉宋罽賓三藏》、《梁錄》等): 雖然大部分已佚,但其目錄和殘篇對後世影響深遠,總目可能會提及相關的編纂信息。 隋唐時期的《大藏經》(如《北周》、《隋》、《唐》各時期的大藏經): 尤其唐朝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譯經、編纂活動十分活躍,總目會記錄這些重要的藏經。 宋朝的《大藏經》(如《開寶藏》、《崇寜藏》、《毗盧藏》等): 宋朝是雕版印刷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大藏經編纂的重要時期,開寶藏更是現存最早的完整大藏經版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元朝的《大藏經》(如《普寜藏》、《弘法藏》等): 元朝時期的藏經在內容和編排上也有其特色。 明朝的《大藏經》(如《永樂北藏》、《洪武南藏》等): 明朝時期的大藏經版本數量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總目會對其進行分類和甄選。 清朝及近代的《大藏經》(如《龍藏》、《卍續藏》、《頻伽藏》等): 龍藏作為清朝官刻大藏經,地位特殊。《卍續藏》和《頻伽藏》則是近代以來重要的影印和整理本。 收錄範圍的限定(不包含): 外文原典: 除非有重要的漢譯本及其源流考證,否則通常不直接收錄梵文、巴利文等原典。 零散的經錄、篇目: 對於僅有零散篇目記載,但未形成實際藏經目錄體係的文獻,可能不會被列入。 非佛教經典: 僅收錄佛教核心經典,不包含其他宗教或哲學著作。 未經整理的文獻: 必須是經過一定程度的分類、編纂和整理的文獻。 2. 目錄編排的結構: 《中華大藏經總目》的編排是其核心價值所在,通常會遵循以下邏輯: 按版本分類: 首先,會將不同的主要藏經版本區分開來,分彆列齣其目錄。例如,會有一個“開寶藏目錄”、“宋元明善本藏目錄”、“清龍藏目錄”、“卍續藏目錄”等獨立的章節。 按大藏經體例分類: 在每個版本之下,或者在一個總的框架下,會按照佛教經典的傳統分類方式進行編排,常見的有: 大藏經(大藏目)的整體分類: 按照“經”、“律”、“論”三藏來劃分。 經藏內部的進一步劃分: 大乘經典: 如般若部、華嚴部、法華部、涅槃部、寶積部、密教部(或稱雜密部)等。 小乘經典: 如阿含部、尼柯耶部(或稱聲聞藏)等。 律藏: 包含各種戒律的律本和注釋。 論藏: 包含論義、釋義、毗曇、中觀、瑜伽等各類論典。 史傳、雜藏、續藏等: 有些大藏經還會包含一些與佛教相關的曆史文獻、祖師語錄、目錄、儀軌、奏疏、碑文等,這些也可能會被納入目錄體係。 各條目的信息: 對於每一個收錄的經、律、論或雜藏中的具體條目,總目通常會提供以下信息: 篇名: 準確的經、律、論的名稱。 作者/譯者: 經典的思想來源,如鳩摩羅什、玄奘、不空、法藏、吉藏等,以及翻譯的祖師。 捲數/目數: 該經典的篇幅,例如“三十捲”、“一捲”、“十目”。 來源(針對版本): 說明該條目在哪個具體的大藏經版本中齣現。 其他信息: 可能包括年代、原語種(如“從梵文譯”)、版本特點、內容概要(非常簡略)、檢索號等。 3. “精”的含義: 書名中的“精”字,通常意味著該書在內容上更為精煉、編排更為嚴謹、信息更為準確,可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瞭校勘、增補或優化。例如,它可能比某些簡單的目錄本更加詳盡,或者在版本考證方麵更為深入。 三、 使用價值與研究意義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的使用價值和研究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麵: 1. 研究者(學者、學生): 快速檢索: 研究者可以通過總目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經典,瞭解其在不同藏經版本中的位置和基本信息。 版本對比: 對於進行版本學研究的學者,總目是進行版本比對、分析差異、追溯流變的重要工具。 文獻梳理: 在撰寫研究論文、專著時,總目可以幫助研究者全麵瞭解某一類經典或某一宗派的文獻總量和主要著作。 史料鈎沉: 對於研究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的學者,總目可以作為一份重要的史料索引,幫助挖掘相關信息。 2. 佛教修行者: 深入學習: 對於希望深入學習佛法的修行者,總目能夠幫助他們瞭解佛法的體係和經典脈絡,選擇適閤自己學習的經典。 理解教義: 通過瞭解不同經論的體例和內容,有助於修行者更全麵、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教義。 3. 圖書館、檔案館、古籍保護機構: 文獻管理: 是進行藏書分類、編目、索引建立的重要參考。 古籍鑒定: 為鑒定和梳理現有古籍善本提供依據。 學術交流: 是與其他學術機構進行文獻信息交流的基礎。 四、 總結 《中華大藏經總目(精)》 是一部集文獻匯集、目錄編纂、學術考證於一體的宏大工程。它並非直接呈現佛教的教義或故事,而是以一種係統性的、學術性的方式,將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中積纍的寶貴佛教文化遺産——漢文大藏經,進行梳理、歸類和呈現。它猶如一把鑰匙,為無數希望深入探索佛教智慧寶庫的人們打開瞭一扇門,是任何對漢傳佛教典籍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它的價值,體現在它能夠幫助我們清晰地認識佛教經典的全體麵貌,理解其脈絡,掌握其分布,從而為深入研究和有效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是衝著它那詳盡的目錄體係纔購入的。在麵對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時,一個係統、清晰的索引或總目,其價值不亞於找到瞭一把開啓寶庫的鑰匙。這套書的編排邏輯非常嚴謹,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書目,更是在體例上做瞭深度的梳理和歸類,讓人能迅速掌握各個分支體係的脈絡。例如,它對不同朝代、不同語種版本之間的收錄和區分,處理得極其細緻入微,這對於進行版本比較研究的學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過去為瞭核對一個特定經文的早期流傳版本,常常需要在多個零散的資料中大海撈針,但有瞭這樣一套權威的總目作為指導,查找的路徑瞬間清晰瞭起來。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過去忽略掉的細微差彆和關聯性,這背後體現的是編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礎工作。如果說原典是森林,那麼這套總目就是那張精確繪製的地圖,讓迷失其中的探索者能找到前進的方嚮。對於想係統學習佛學的人而言,這份目錄的價值,甚至比單一的某部經書本身還要重要。

評分

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我最初接觸佛學典籍時,常常被那些晦澀難懂的譯名和繁復的章節結構所勸退。這套總目在某種程度上,充當瞭一個“嚮導”的角色,幫助我建立起一個初步的知識框架。雖然它本身是目錄,但通過其科學的分類和有序的排列,我能更好地理解“宗派”與“教義”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它將不同體係的論著分開列齣,讓我可以有側重地去閱讀那些我更感興趣的領域,避免瞭初學者一頭紮進大海的無助感。我可以先從一個清晰的分類入手,瞭解某一法門的核心文獻有哪些,哪些是基礎入門,哪些是深入探討,這樣學習起來就有瞭階段性目標。這種結構化的梳理,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和理解宏大佛學體係的門檻。可以說,它讓原本高不可攀的學術殿堂,變得更加平易近人,為我接下來的深入閱讀指明瞭清晰的路徑和優先級。

評分

我個人更看重的是它在學術史料價值上的體現。這套“總目”的意義,絕非僅止於“目錄”二字。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動態的佛教文獻流傳史的縮影。通過觀察不同批次、不同地域收錄的書目,我能清晰地勾勒齣古代高僧大德們在翻譯、整理和傳播這些經典時所經曆的艱辛與努力。比如,對於一些已經散佚的早期譯本,它通過引用他書的記載或殘存的綫索,將其列入條目之中,這種對文獻流失的關懷和記錄,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文獻學意義。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重構那些失落的知識鏈條,想象著雕版印刷的匠人如何在燭光下雕刻齣第一個字,又如何曆經戰亂和歲月侵蝕,最終以這種紙質的形式保存至今。這套書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知識分子群體對“道”的堅守與傳承的偉大功績。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今天所能接觸到的經典,背後是無數代人血汗的纍積。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硬殼精裝,紙張的質地也相當考究,摸上去細膩而有韌性,即便是經常翻閱,想來也不會輕易受損。我本來還擔心會像一些老舊的影印本那樣,字跡模糊,排版擁擠,但實際翻閱下來,體驗齣乎意料的好。印刷的清晰度令人滿意,即便是那些篇幅較長的經文段落,也能保持清晰可辨的墨色,這對於長期閱讀古代典籍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特彆是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反復核對原文的研究者,清晰的版式和字體能極大地減輕閱讀疲勞,提升查閱效率。而且,每一冊的邊框設計和護封的圖案都透露著一種古典的韻味,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彰顯著主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看得齣,齣版社在裝幀設計和印刷工藝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從收到貨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細細品味其中的內容,那份對經典文獻的敬畏感,也隨著指尖觸碰到書頁的瞬間油然而生。

評分

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價值毋庸置疑是長期的。在數字時代,大量文獻正在被電子化,但電子資料的易逝性和版本不確定性,始終是令人擔憂的。實體書,尤其是如此精良裝幀的權威性典籍,纔是抵抗時間侵蝕的最佳載體。我尤其欣賞它在版本校勘方麵的嚴謹態度,這保證瞭其作為“總目”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對於任何一個緻力於佛教文化研究、圖書館收藏,或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興趣的收藏傢來說,這套書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收藏品。它代錶著當代學術界對古典文獻整理的最高水平。我期待未來能結閤這套總目,去搜集那些被單獨印行的珍稀版本,這套書就像一個基石,為我的整個“中華佛教文獻”收藏體係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對知識産權和文獻傳承的鄭重承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