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品讀 繪圖本(中國傳統文化品讀書係)
定價:35.00元
作者:馬世年 甄惠娟著
齣版社:甘肅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90055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將孔子放在瞭一個平凡人的角度來描寫,把他的喜怒哀樂與他的思想密切結閤,使讀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所倡導的“仁、禮、忠、信”“有教無類”,以及“傷人乎?不問馬”的人文主義關懷,也能使讀者站在孔子的角度為他永不放棄的理想而喝彩。
內容提要
◆該書將孔子放在瞭一個平凡人的角度來描寫,把他的喜怒哀樂與他的思想密切結閤,對孔子所提倡的“仁、義、禮、忠、信”,以及“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思想從故事的層麵重新解讀。全書以比較通俗、生動的語言將孔子深奧的思想略加拓展、引申,力圖使廣大讀者能夠感知到真實的孔子,理解其為人與思想,並能夠在學習、生活、事親、、為人、教育、為政等方麵有所啓迪和收獲。書中也配有大量手繪插圖,圖文並茂,知識性、可讀性與趣味性兼具。
目錄
壹 孔子的故事
1.孔子齣生
2.少年孔子
3.青年孔子
4.洛陽見
5.孔子適齊
6.魯國從政
7.周遊列國
8.子畏於匡
9.子見南子
10.坎坷的旅途
11.學琴師襄子
12.前後為難的抉擇
13.衛亂
14.絕境逢生
15.楚國的生活
16.生命的挽歌
17.《論語》與“十三經”
18.半部《論語》治天下
19.《論語》的傳本之謎
20.孔門弟子(一)
21.孔門弟子(二)
貳 仁德篇
1.何為仁之本
2.禮後於仁
3.裏仁為美
4.顔淵問仁
5.身邊的仁德
6.樊遲問仁
7.仁者管仲
8.子貢問道
9.仁者愛人
10.孟武伯問仁
11.智者為仁
12.陳文子的故事
13.立己難,立人更難
14.殺身成仁
叁 孝道篇
1.真孝子閔子騫
2.三年之喪
3.父子倆的同一個問題
4.什麼叫“色難”
5.子欲養而親不待
6.百善孝為先
7.以孝治天下
8.孟莊子的孝道
9.百裏負米的故事
肆 君子篇
1.天下有德者居之
2.君子必先正名
3.君子的道德標準
4.伯夷、叔齊的故事
5.柳下惠的故事
6.真正的君子
7.史魚和蘧瑗
8.君子以義為上
9.君子小人
10.光風霽月真君子
伍 篇
1.朋友之道
2.交什麼樣的朋友
3.司馬牛之憂
4.的藝術
5.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
6.以文會友
7.誌同道閤的朋友
陸 處世篇
1.傲寒獨立
2.勝者為王敗者寇
3.做一個的人
4.識人必察
5.行己有恥
6.夫子言誌
7.不與鳥獸同群
8.四子侍坐
9.聖人之道
10.路遇隱士
11.孔子擊磬
12.敢說真話的子路
13.吃飯乃是大問題
14.孔子的為人
15.尊禮為禮
16.士的標準
17.夫子的幽默
18.韶華易逝
柒 論學篇
1.六言六蔽
2.孔鯉學詩
3.樊遲學稼
4.有教無類
5.因材施教
6.好學生顔淵
7.宰予晝寢
8.崇德辨惑
9.一以貫之
捌 論政篇
1.葉公問政
2.昏庸的衛靈公
3.割雞焉用牛刀
4.孔子不做官
5.堯舜禹的傳說
6.季康子問政
7.為正義而言
8.誰纔是真正的霸主
9.子張問政
10.冉有做官
11.冉有的無奈
12.冉有之過
13.一句話定成敗
作者介紹
馬世年,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肅省省級精品課程“先秦諸子散文研究”負責人。齣版專著有:《〈韓非子〉的成書及其文學研究》(上海古籍齣版社2011年);《曆代賦評注?先秦捲》(閤著,巴蜀書社2010年);《〈新序〉譯注》(中華書局2013年)。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我對比過市麵上許多版本的《論語》解讀本,坦白說,很多要麼翻譯得過於直白,失去瞭原文的韻味,要麼就是過度闡發,偏離瞭原意。《論語》品讀之所以脫穎而齣,在於它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兼顧瞭大眾的接受度。它並非是對經典進行簡單的“現代化改造”,而是用現代的思維工具去“擦亮”經典的光芒。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君子”形象的構建和描摹,通過串聯不同章節中對君子言行的描述,勾勒齣瞭一個完整且可供效仿的道德楷模輪廓。這種結構化的梳理,使得原本零散的教誨有瞭一個內在的邏輯主綫。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孤立地記憶某一句格言,而是開始思考“我”在麵對類似情境時,應該如何實踐這種君子之道。這本書引導的不是知識的積纍,而是實踐的自覺,這一點,我認為是其最大的成功之處。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統文化類書籍通常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古闆,要麼就是生硬地堆砌辭藻,難以真正走進內心。然而,這本《品讀》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敘事方式極其靈動,完全沒有那種傳統注釋書的沉悶感。作者仿佛化身為一位耐心的老友,娓娓道來,將那些深奧的道德經義,用極其生活化的場景和當下就能理解的道理串聯起來。我特彆喜歡它處理一些經典篇章時的切入點,總能找到一個非常新穎的視角去解讀,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迴事!” 這種“被點醒”的感覺,比單純獲取知識要來得更有衝擊力。而且,書中對某些關鍵概念的辨析非常到位,沒有含糊其辭,對於辨析“仁”、“義”、“禮”等核心範疇的細微差彆,處理得相當精準到位,讓人對傳統倫理的層次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架起瞭古今溝通的橋梁,讓經典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可以融入日常實踐的活水源頭。
評分我收到書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裝幀質感,那種油墨的清新和紙張的細膩觸感,讓人感覺非常踏實。拿在手中,就是一種對閱讀的尊重。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對原文的解析中,非常注重文化背景的鋪墊。很多時候,我們讀不懂古文,不是因為字詞不認識,而是不瞭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習俗。《品讀》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會插入一些簡短但信息量極大的文化注解,讓你清楚地知道孔子說這句話時的社會背景和他的主要關切點。這種“帶著背景去閱讀”的體驗,極大地增強瞭理解的深度。舉個例子,它解釋“學而時習之”時,不僅講瞭學習的重要性,還細緻描繪瞭古代士人日常學習、反思的場景,讓人對“溫故而知新”有瞭更具象的體會。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是翻譯字麵意思,而是努力去重現那個時代的精神圖景,引導讀者去體會古人的心境,這種深層次的共鳴感,是閱讀體驗中最寶貴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古典氣息給吸引住瞭。裝幀設計得非常雅緻,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精品。我尤其欣賞它在保持原著神韻的同時,對內容的解讀和闡釋所下的功夫。很多晦澀難懂的句子,經過細緻的梳理和現代化的語境轉化,變得清晰易懂起來,這對於我們這些想深入瞭解儒傢思想,卻苦於沒有專業基礎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說教,而是充滿瞭對先賢智慧的敬仰和對人生哲理的探討,讀起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與孔老夫子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話。每讀完一個小章節,都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愉悅感,那種感覺,就像是撥開雲霧,看到瞭清晰的遠方。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極其考究,字裏行間留白得當,閱讀體驗極其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並反復研讀的佳作,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盞指引人生方嚮的明燈。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墨色的深淺過渡自然和諧,讓人感覺非常舒服。我是一個對閱讀體驗要求較高的人,紙張的觸感、字體的選擇,乃至裝訂的牢固度,都會直接影響我的閱讀興緻。這本品讀本在這幾個方麵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但更重要的是內容上的流暢性。作者在過渡銜接上做得非常巧妙,從一個主題深入到另一個主題時,幾乎沒有生硬的轉摺,就像一條平緩流淌的河流,帶著你不知不覺地領略瞭沿途所有的風景。特彆是對於一些篇章的總結,往往寥寥數語,卻能精準地概括齣本章的核心思想,這種提綱挈領的能力非常難得。它沒有冗餘的廢話,每一個字似乎都在為提升讀者的理解貢獻力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高質量、無乾擾的沉浸式閱讀環境,讓你真正沉下心來,與古人的智慧進行一次深度、愉快的“約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