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 中庸
定价:17.80元
售价:10.7元,便宜7.1元,折扣60
作者:颜培金,王谦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4033904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它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不过《经易》比《中庸》影响大,涵盖面广,而《中庸》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许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从而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漫长的自我对话与和解之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标签和期待所定义,迷失了自己原本的“定盘星”。然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它不评判你的现状,只是平静地展示了“至善”的可能性。它让我们认识到,完善自我并非一个线性的进步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在失衡中寻求复归平衡的动态过程。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恒”的观念,它暗示了大道至简,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博览群书的广度,而在于对核心原则的坚守与实践的深度。当我感到迷茫、怀疑自己努力的价值时,重温书中的几句箴言,总能迅速将我的注意力拉回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成为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人。这是一种内在的赋能,它给予的不是具体的答案,而是面对所有未知问题的强大内在框架。每一次合上书本,都感觉自己内心那片原本干涸或杂乱的土地,被滋养了一番,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评分初读此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语言的穿透力和直指人心的力量。那些看似朴素的词句,经过岁月的沉淀,焕发出惊人的光芒。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而是用最简洁、最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个体修行的终极目标。我常常需要反复咀嚼某一句,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包含的层次感。比如,书中关于“诚”的论述,并非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存在的本体。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日常言行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私密的,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与我进行着灵魂深处的对话。我甚至会关掉所有的电子设备,只留一盏暖黄色的台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这种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思辨之中。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习惯性地合上书本,靠在椅背上,让那些思想在脑海中碰撞、发酵。这种对自我内在的不断拷问和重塑,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书籍都难以给予的深度体验。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人生的诸多不圆满之处,并温柔而坚定地指引方向。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部著作展现了古代思想体系的严密逻辑和宏大视野。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小宇宙模型,从个体修养(修身)出发,层层递进到家庭(齐家)、国家(治国)乃至天下(平天下)的治理蓝图。这种由内而外的推演逻辑,体现了极高的哲学思辨能力。更令人称奇的是,书中虽然充满了古老的术语,但其核心价值体系——例如对内在德性的强调、对社会和谐的构建诉求——在今天这个高度碎片化和功利化的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性。我对比了不同版本的注释和译文,发现即便是最精妙的现代解读,也难以完全捕捉原典的韵味,这反而更加凸显了直接面对文本的重要性。它强迫读者去学习和适应一种更古老、更注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东方文明内核的人来说,都是一堂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它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气质,让人在拿起它的瞬间,就感觉自己仿佛要踏入一个充满智慧与历史底蕴的殿堂。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粗粝感,让人在翻阅时,指尖都能感受到文字的厚重。特别是封面上的字体排版,简约却极具力量,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部经典的永恒价值。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字体选择,字号适中,间距拿捏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拿到书后,我特意在书架上找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放置,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融入我生活空间的艺术品。每次路过,总会不自觉地伸手抚摸一下,那份踏实感和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它不像那些追求快速消费的快餐读物,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慢阅读的邀请,鼓励读者放慢脚步,用心去品味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深意。光是看着它,就觉得心神安定了不少,期待着深入其中,领略那份穿越时空的教诲。
评分这本书对我日常行为模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像一本操作指南,而是像一套深入骨髓的操作系统更新。过去,面对外界的纷扰和突发的变故,我很容易被情绪裹挟,做出冲动或后悔的反应。然而,在反复研读书中关于“中和”与“时中”的论述后,我开始学着在情感的潮汐中,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坚实的锚点。我发现自己处理冲突时,不再急于站队或辩驳,而是会多一份审视——“此刻的反应,是否合乎这个情境的‘度’?”这种对“平衡点”的追求,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调节,更具体地体现在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上。它教会我,真正的力量并非外放的张扬,而是内守的定力。例如,在团队讨论陷入僵局时,我能更冷静地识别出双方的合理诉求,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各方都能接受的中间地带。这种境界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像书中教导的那样,日复一日地进行“慎独”的修炼,将理论付诸于每一次微小的选择之中,其价值不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