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宋镇豪 主,马季凡 纂 |
| 定价: | 168.0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32586561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是《尊六室甲骨文字》一書的新编纂,原书曾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此次将原书所收的甲骨重新拓制,弥补了以往拓工不佳、字迹模糊等缺陷,共汇集原徐宗元甲骨藏品268片,甲骨缀合21组,其中有24片为《合集》、《合补》未收。同时,该书又增加了新釋文,并对徐宗元原有的考释加以重新点校整理,以供学者参考。 |
| 目录 | |
序 凡例 甲骨拓片 甲骨释文 一、徐宗元原釋文 二、新釋文 材料来源表 |
这套书的出版,对于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原始的甲骨材料极其脆弱,每一次被触碰都伴随着不可逆的损耗。而拓印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记录和传播方式,在物理层面“冻结”了某一时刻的文本状态。这套集子,通过对珍贵拓本的再次高质量复制,无疑是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备份档案”。我注意到,在一些边缘的拓片上,可以看到一些过去拓印技术留下的瑕疵,但这些瑕疵也一并被忠实地再现了,这恰恰是一种史料的诚实。它告诉我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定本”,其实是历代整理者心血的叠加。对于那些研究历史文献流变的人来说,这本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研究对象,它反映了近百年以来,学界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努力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古代信息,这种传承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关于“凝视”的修行。面对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穿越时空而来的刻痕,你必须放慢呼吸,调整焦点。我发现,仅仅使用放大镜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所有的想象力去“重构”刻刀在龟甲兽骨上留下的瞬间力度与方向。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历史的尘土。我尝试着去辨认那些看似模糊的笔画组合,体会古人书写时的那种庄重感。这种体验是极其私密和沉浸式的,它让你暂时脱离了现代的喧嚣和浮躁。那些简单的、重复出现的祭祀词汇,在日复一日的抄录与摹印中,反而凝结出了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神秘力量。它迫使你停止对“解释”的急切追求,转而专注于“存在”本身——这些符号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这种对原始文本的深度致敬,是任何数字扫描件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物超所值,初拿到手就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纸张的选择很考究,摸上去有一种细腻而坚韧的质地,配合着内页的排版设计,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甲骨文拓片,在视觉上达到了极高的可读性。尤其是那些摹印的细节处理,线条的粗细变化、残损处的微妙处理,都体现了编纂者对原物最深沉的敬畏与精湛的技艺。我特别留意了版心上标注的各种对照信息,清晰明了,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光是欣赏这些拓片本身,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一个个古老的符号,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祭祀、战争与日常。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并没有采用那种故作高深的古典样式,而是融入了现代的审美,使得它既能置于书房的古籍区,又不失为一件极具品味的艺术品。这样的用心,是如今很多快餐式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让人由衷地感叹,真正的学术精品是需要时间与匠心来打磨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我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甲骨文所反映的早期神权与王权结构。《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在展现具体文字内容的同时,其特殊的选材逻辑,似乎有意地构建了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权力图景。我感觉编者在材料的取舍上,似乎偏向于那些具有明确“国家行为”性质的记录,例如重大的战争、年岁的丰歉以及对祖先神祇的最高规格祭祀。这种选材的倾向性,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商代统治阶层“世界观”的绝佳窗口。它清晰地勾勒出彼时社会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围绕着祭祀谱系与军事扩张展开的。如果能结合拓本中的空间分布信息(如果该信息被详尽记录的话),或许能进一步探讨这些卜骨的埋藏环境与使用场合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商代政治仪式的空间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学术价值的评估是极其审慎且高度肯定的。尽管我并非是专业的古文字学家,但从其对拓片底本的选取和校勘工作的严谨程度上,就能窥见编者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每一幅拓片旁边详尽的考证文字,虽然涉及大量古奥的字形比较和词义溯源,但其逻辑链条是清晰且可供检验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某些罕见符号的多种假说并陈的处理方式,没有草率地下定论,而是保留了足够的学术思辨空间,这对于推动未来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存疑并呈”的态度,体现了治学者应有的审慎与谦逊。再者,全书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出色,不仅仅是按篇目或年代划分,更包含了重要的部首索引和特定主题的交叉引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检索效率,使得我们能快速定位到特定类型的卜辞进行对比研究。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典范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