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彩图全解人间词话
定价:56.00元
作者:吴顺鸣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51402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箱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彩图全解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很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集中体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观点新颖,自成体系,精义迭出。自1908年,《人间词话》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世人的青睐与关注。《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书中,王国维以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的视野,对历代诗词名家名作作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并提出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可谓难得的国学经典、里程碑式的文艺巨著。本书选用了完备的《人间词话》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人间词话全解》分为三部分,上篇是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在附录中,则收录了《人间词》及王国维的生平事迹。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怡情养性、开发性灵、提升品位。在附录中,则收录了《人间词》及王国维的生平事典同行,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实在是令人称道。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作家名录堆砌材料,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将那些看似松散的文学评论串联成了一张完整的网。作者很擅长运用“主题切入”的方法,每次深入探讨一个核心概念时,都能迅速地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精准地提取出最能说明问题的范例。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回溯到概念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内化过程。我发现,当我读完一个章节后,那种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零散的片段记忆。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文学流派,作者的处理方式清晰明了,没有丝毫含糊不清之处,使得复杂的对比分析也变得条理井然,让人茅塞顿开,真正体会到了“结构决定理解”的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封面,那淡雅的色彩搭配上精致的插画,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被它抓住眼球。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微微带着粗粝感的触感,很适合反复翻阅。内页的排版布局可以说是下了功夫的,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体现出一种古典韵味,疏密有致的行距,使得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我特别欣赏他们对于留白的运用,恰到好处的空白仿佛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引导着读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流淌过每一个篇章。装订工艺也显得很扎实,即便是像我这样喜欢把书翻开到极限的读者,也不担心书脊会轻易受损。总的来说,从一个纯粹的“物体”角度来看,这本实体书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收藏品,它在细节上透露出的匠心,远超出了许多同类书籍的平均水平,这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充满了教条主义的腔调。作者的文笔是极其细腻且富有画面感的,仿佛他不是在简单地陈述观点,而是在为你娓娓道来一场发生在你眼前的诗意之旅。我最喜欢看他描述那些意境深远的名词时,那种旁征博引却又水到渠成的感觉。他总能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近乎对话的语气,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包裹在一层温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外衣之下。读着读着,你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作者就坐在你的对面,摇着扇子,轻笑着给你讲解那些千古传颂的佳句背后的秘密。这种亲切感极大地降低了文学鉴赏的门槛,让即便是对古典文学略感生疏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并且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启发和乐趣,完全没有阅读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中,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其中穿插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哲学探讨。它远不止于停留在“这个词美在哪里”的表层赞叹,而是深入挖掘了词语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士人的生命哲学和宇宙观。作者的笔触常常能从具体的文学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的流变。比如,在讨论某种意境的表达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引入道家或儒家的思想精髓,将文学批评提升到了人生哲学的层面。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智者进行的跨时空对话。我合上书本时,总会不自觉地停顿片刻,思考自己与自然、与时间的关系,这种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问,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高价值。
评分我必须称赞一下这本书在细节注释和辅助材料方面的丰富程度。虽然内容本体已经足够精彩,但作者在处理那些需要背景知识支撑的关键点时,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严谨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脚注或附录,实际上是构建完整理解的隐形支架。无论是对某个生僻典故的出处考证,还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氛围的简要说明,都做到了精准而不过分冗长。这极大地便利了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省去了在阅读过程中频繁中断去查阅其他工具书的麻烦。这种对读者体验的体贴入微,让整个阅读过程保持了高度的流畅性和沉浸感。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深度和大众的可读性,让那些高深的文学见解得以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欣赏,做到了真正的“普及”与“精深”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