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唐诗三百首
定价:29.80元
售价:17.9元,便宜11.9元,折扣60
作者:(清)蘅塘居士订,墨香斋评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80124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代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唐诗以丰富的生活内容、绚丽的艺术风格,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成为了后世诗歌的典范。《唐诗三百首》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好的入门书籍。
内容提要
目录
卷一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其一》
《感遇·七》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卷二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孟郊
《列女操》
《游子吟》
卷三七言古诗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李颀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夜归鹿门山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
《韩碑》
高适
《燕歌行·并序》
卷四七言乐府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卷五五言律诗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沈佺期
《杂诗》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钱起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昚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
《送李端》
李益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张籍
《没蕃故人》
《草》
杜牧
《旅宿》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温庭筠
《送人东游》
马戴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张乔
《书边事》
崔涂
《除夜有怀》
《孤雁》
杜荀鹤
《怨》
韦庄
《章台夜思》
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卷六七言律诗
崔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祖咏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①》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元稹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利州南渡》
《苏武庙》
薛逢
《宫词》
秦韬玉
《贫女》
卷七七言乐府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卷八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①》
《静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王之涣
《登鹳雀楼①》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①》
李端
《听筝》
王建
《新嫁娘》
权德舆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张祜
《何满子》
《登乐游原》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金昌绪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卷九五言乐府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二》
《玉阶怨》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四》
《江南曲》
卷十七言绝句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曲》
王翰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①》
《滁州西涧》
张继
《枫桥夜泊》
《寒食》
刘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顾况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①》
《春词》
《后宫词》
《赠内人》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二》
《题金陵渡》
朱庆馀
《宫中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郑畋
《马嵬坡》
韩偓
《已凉》
《金陵图》
陈陶
《陇西行》
张泌
《寄人》
《杂诗》
卷十一七言乐府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出塞》
《金缕衣》
作者介绍
墨香斋,图书策划人,擅长社科国学和励志类图书策划。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曾拥有过好几本不同的唐诗选本,但大多要么是注释过于简略,读来如隔靴搔痒;要么就是学术气息过重,晦涩难懂。这一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在介绍和解读中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在描述宏大历史背景时,文字气势磅礴,如同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在解读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时,笔触又变得极其婉转柔和,颇具文人情怀。我注意到,即便是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编者也能用非常平实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既尊重了不同的解读空间,又给出了最主流和最富洞察力的观点。这种多维度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诗句本身,更是一种看待世界、感受生活的方式——用更精炼、更有韵律的方式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与哀愁。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普及性与深刻性的完美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和赏析部分,是其超越一般选本的关键所在,它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架起了一座通往古典文学殿堂的坚实桥梁。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克制而精准的学术态度。注释部分绝不冗余,每一个生僻字词、每一个典故的解释都直击要害,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避免了过度学术化带来的枯燥感。更难得的是,赏析部分的文字功底极深,它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赞美,而是深入到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乃至诗人当下的心境进行剖析。譬如,对某首边塞诗的解读,不仅点出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对比手法,还结合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诗人的人生际遇,让人读完后茅塞顿开,对诗歌的理解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层次。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解读,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位渊博又和蔼的私塾先生在旁边细心指导。它成功地将晦涩的古典诗歌,转化成了可以被现代人充分理解和共鸣的美学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感。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篇和编排逻辑,完全击中了每一个热爱唐诗的灵魂深处。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或者诗人名气来堆砌篇目,而是似乎融入了一种更高维度的情感脉络。初读时,你会被那些朗朗上口的盛唐气象所震撼,仿佛能听到边塞的号角和长安的喧哗;随着深入,你会发现那些婉约深沉、寄托着离愁别绪的篇章巧妙地穿插其中,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阅读节奏。这种编排,使得每一次阅读体验都是一次全新的心境转换。比如,刚读完李白的豪迈,紧接着出现的便是杜甫沉郁顿挫的忧患意识,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与对话,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那个时代复杂情感图谱的理解。编者对诗歌意境的把握极其精准,这种“无形”的引导,让初学者也能自然地进入古人的情境,而资深爱好者则能从中体会到编选者独到的匠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它不是强迫你去理解,而是温柔地邀请你进入那个诗意的世界,让你在不经意间,便领略了唐诗三百年的风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润的纸张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古典韵味。封面采用的素雅配色,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的排版,那精心挑选的字体,读起来既不费眼,又能让人立刻沉浸到那个诗意的世界里。装订方式也非常考究,翻阅起来顺滑自然,不用担心书页会松脱,这对于经常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常常在午后的阳光下,泡一壶清茶,就着这本书的墨香,细细摩挲着每一页,感受着文字的呼吸。它不只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器物,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和专业水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墨色浓淡适中,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篇幅较长、字数密集的篇章,也毫无阅读障碍。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极致追求,让我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更加珍惜手中这本实体书的温度与厚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审美体验的延伸。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所营造出的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超越了单纯的文字阅读范畴。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节奏来观察周遭的世界。比如,在通勤路上,看到一抹斜阳映照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我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古人描绘“落日熔金”的意象,瞬间,现代的场景被赋予了古典的诗意滤镜。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正是优秀诗集应有的功力。而且,这本书的选材范围似乎比许多同类书籍更广,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家名篇外,还收录了一些颇具韵味、但相对小众的佳作,让我的诗歌知识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们如同散落在珍珠链上的稀有宝石,虽然光芒不似主篇那般耀眼,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温润和光泽。总而言之,这本书已经不再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陪伴我、引导我与中国古典美学进行日常对话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