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合一影印版,全1500册)--购买请联系010-57993380为您优先

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合一影印版,全1500册)--购买请联系010-57993380为您优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姚鼐 ...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文津阁
  • 古籍
  • 影印
  • 典籍
  • 历史
  • 文化
  • 珍本
  • 全集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1002
商品编码:3018859677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合一影印版,全1500册)--购买请联系010-57993380为您优先配货

定价:600000.00元

作者: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陆费墀,姚鼐,朱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1000510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79000多卷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的一套图书集成,
其编纂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
收录了当时在全国各地征收的流通图书、清内廷收藏的图书以及《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珍本善本,
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历代所有的重要典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
全套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按学科分四十四类编排,依春、夏、秋、冬四季,采用分色装潢,
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是全书纲领,
采用代表中央皇权的黄色。《四库全书》共收书350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
000多人编抄的《四库全书》 乾隆38年(1773),清朝廷设立“四库全书馆”,开始《四库全书》的编纂,
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永熔负责,任命皇室郡主于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
召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一代宗师和大学者无不以毕生精力投入其中,
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前后十五年间,正式列名参与《四库全书》编撰的文人学者360多人,抄写人员不下3800人。
七阁珍藏的《四库全书》 乾隆 49年(1784),《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共抄成7部,
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尔后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
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各藏抄本一部。底本存于京师翰林院
230多年后幸存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在其编纂完成后的 230余年中,历经战乱,屡遭噩运。
次战争期间,英军攻陷镇江,火烧文宗阁,所藏《四库全书》损失惨重。随后,在太平天国战乱中,
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均毁于兵火,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荡然无存。杭州文澜阁虽然没有遭到火焚的厄运,
但所藏《四库全书》散失严重,后经文人学士收集、补抄,才基本配齐,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化为灰烬,翰林院的《四库全书》底本也多被毁坏、流失。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残存的四库底本被劫掠出境,藏于英、法各国图书馆中。
文渊、文津、文溯三阁的藏本则几经辗转,所幸一直保留至今并基本完整。1949年,文渊阁《四库全书》被运往台湾。
留存大陆的文津、文溯两阁《四库全书》,现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收藏。

目录


作者介绍


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 经过四年的努力,由商务印书馆、
国家图书馆联袂合作的文化巨制———文津阁本《四库全书》面世。

这是正式批准、财政部拨专款印行的大陆所藏《四库全书》。

文摘




序言



中华文化瑰宝,集大成之作:文津阁四库全书 (四合一影印版) 概述 文津阁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图书整理和编纂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此次推出的四合一影印版,不仅是对这部巨著的忠实呈现,更是让其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宝贵资源。它集中国古典文献之大成,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收录了自先秦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8世纪)的各类重要典籍,堪称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 四库全书的编纂始于乾隆年间,历时近十年,由纪晓岚等朝廷重臣主持,汇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学者,倾尽全国之力,旨在搜罗、整理、保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部书,更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是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历史事件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这部影印版四库全书,以原版为基础,精心影印,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包括原有的版式、字体、插图(若有)等,让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代文献的原貌。这种“影印”的形式,是对历史最真诚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最负责任的传承。它避免了现代排版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或风格改变,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献的细微之处。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四库”之名,即经、史、子、集,清晰地划分了其宏大的内容体系: 经部: 包含了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以及后世对这些经典的疏解、注疏、集解、考证等著作。这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是道德伦理、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等的基础。《易经》的玄妙、《诗经》的意境、《春秋》的史识,都在这里得到了最详尽的呈现。它不仅仅是古代圣贤的语录,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钥匙。 史部: 收录了中国历代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地理志、年谱、传记等各类史学著作。从《史记》、《汉书》到《唐书》、《宋史》,再到《元史》、《明史》,乃至各地方志、野史笔记,无不包含其中。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历史演变、社会变迁、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些史籍,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亲历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王朝更迭的脉搏。 子部: 涵盖了诸子百家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著作。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兵家、医家、农家、小说家等流派的经典文献,以及历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性与创造力,以及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里的许多著作,即便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集部: 包含了历代著名的诗歌、散文、词曲、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从先秦的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文学精品皆被收录。这是中华民族文学瑰宝的总汇,是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独特魅力、体味古人情怀的重要途径。它让我们领略到不同时代文人的风采,体会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世界。 版本优势,实用价值 此次推出的四合一影印版,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四合一设计: 将原著四大部类,通过精心编排,整合为一套更加精炼、易于收藏和查阅的系列。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空间,也使得检索更为便捷,尤其适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高清影印: 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确保影印质量,清晰展现原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处笔画,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古籍的原貌,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精美装帧: 采用高品质的装帧材料,不仅经久耐用,更显典雅庄重,使其不仅是一套图书,更是一件可以世代相传的珍贵藏品。 适用人群 文津阁四库全书 (四合一影印版)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以下人群的理想选择: 学术研究者: 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史、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从中找到最原始、最权威的研究资料,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 高等院校师生: 无论是教授、讲师还是研究生,这套书都是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必备参考。 文化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有着浓厚兴趣的个人,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精神滋养。 教育工作者: 能够将书中精华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收藏家: 具有收藏价值的古典文献,是展示文化品味和学术追求的绝佳选择。 家庭藏书: 为家庭增添一份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后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价值体现 购买文津阁四库全书 (四合一影印版),不仅仅是购买了一套图书,更是: 投资文化: 拥有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经典巨著,是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传承价值: 将这部集大成之作置于家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可以影响家庭成员,尤其是后代,让他们从小接触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研究工具: 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都是最强大、最全面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解答无数的疑问,开启无限的学术探索。 精神财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四库全书,能够让人沉静下来,体悟古人的智慧,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升华。 结语 文津阁四库全书 (四合一影印版) 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骄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编纂、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的大门,让我们得以领略其辉煌的文明成就。这套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石,更是点燃文化热情、滋养人文情怀的火种。拥有一套文津阁四库全书,就是拥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让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在现代社会继续闪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讲,第一次看到这套书的介绍,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我需要一个图书馆才能放下它。” 1500册,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压迫感。但当我真正拥有并开始整理它们时,我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秩序感。它不是杂乱无章的文献堆砌,而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的知识体系。我并非是全职学者,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来翻阅其中的一些地方志和笔记小说类目。这些内容虽然在学术地位上可能不如经史子集那么高,但却是了解古代民间生活、风俗习惯最直接的窗口。比如其中一些地方志的记载,比现代的旅游指南还要生动有趣得多。我发现,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与古代士大夫对话的过程。他们对世界的观察角度、对人情世故的理解,都蕴含在这些墨迹之中。购买这套书并非一蹴而就的决定,它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但这笔投资,我觉得是对自己精神食粮最负责任的储备。它带来的那种知识的确定感和历史的厚度,是碎片化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

从一个资深古籍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影印本的意义远超于其本身的内容价值。我们都知道,《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虽然有统一标准的优点,但也难免存在“避讳”和“删改”的问题,但文津阁本作为原本的底本之一,其保留的历史信息更为原始和珍贵。我个人关注的重点是其中的医药和术数类典籍。很多失传已久的方剂和古代的观测方法,都依赖于这套汇编才能得以保存。影印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好的影印版能清晰展现出原本的笔法、错字和批注,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研究古代学者思想流变的关键线索。我仔细比对过其中几卷关于星象学的记载,印刷的清晰度相当令人满意,即便是细小的图表和注释,也能够辨认,这极大地节省了我们去查阅原件的时间和成本。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位想在国学领域深耕的人士而言,拥有这套书,就等于拥有了一把通往古代知识殿堂的万能钥匙。

评分

说实话,我买下这套书主要是出于一种情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现在社会节奏太快了,谁还有心思去啃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但《文津阁四库全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智者,静静地摆在那里,提醒着我们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广度。我尤其喜欢研究其中的史部和子部,里面记载了大量未经后世修饰的原始资料,很多观点和见解,放在今天看依然振聋发聩。当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1500册的体量确实是个挑战,它不是用来“快速阅读”的,而是用来“参阅和研习”的。我家的书房专门腾出了一个区域来摆放它,那种气势,绝对是镇宅之宝。更何况,这是“四合一影印版”,意味着它尽可能地还原了原貌,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包括那些精美的版式和朱墨套印的痕迹,这在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因为版式本身也蕴含着抄写、雕刻和印刷的历史信息。我至今还没能完全通读一小部分,但光是看着那成排的精装书脊,就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比富足。

评分

这套《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版,光是“四合一”这个概念就让人肃然起敬,光是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感,就能想象当年乾隆皇帝为这部百科全书倾注了多少心血。我记得第一次在朋友那里看到实物时,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简直就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我们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太多了,碎片化信息泛滥,但面对这样一套鸿篇巨制,才能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的厚重。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座凝固的文化金库,里面收录了从天文地理到诗词歌赋,从经史子集,几乎囊括了清代以前所有重要的典籍文献。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在校勘和辑录上的严谨性,很多孤本、佚书都能在其中找到踪影,这对于做古典文献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虽然阅读起来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时间投入,但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那种沉浸在古代智慧中的感觉,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它代表了一种对知识的终极尊重和系统整理的努力,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最好物证之一,光是将其摆在书房里,就让人心境平和,对学术抱有敬畏之心。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评价,是从其“工程学”角度出发的。想象一下,在没有现代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集合数千人的力量,耗费数十年光阴,将浩如烟海的古籍进行整理、誊录、校对,并最终付梓成书,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壮举。影印版,作为对这项工程的现代致敬,其价值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的“现场感”。我个人的兴趣点比较杂,常常在经部和集部之间切换。比如,今天可能沉浸在儒家经典的义理探讨中,明天可能就被某位唐代诗人的绝妙比兴所折服。这套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兼容并蓄,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背景框架。当然,我不否认,面对如此巨著,使用工具书和索引(如果影印版有附带的话)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否则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篇幅中。但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参照系,是后世研究者、修复者无法绕开的基础文本。它不仅仅是藏品,更是研究的基石,其学术和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