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閣四庫全書(四閤一影印版,全1500冊)--購買請聯係010-57993380為您優先

文津閣四庫全書(四閤一影印版,全1500冊)--購買請聯係010-57993380為您優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紀曉嵐,陸锡熊,孫士毅,陸費墀,姚鼐 ... 著
圖書標籤:
  • 四庫全書
  • 文津閣
  • 古籍
  • 影印
  • 典籍
  • 曆史
  • 文化
  • 珍本
  • 全集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51002
商品編碼:30188596777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03-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文津閣四庫全書(四閤一影印版,全1500冊)--購買請聯係010-57993380為您優先配貨

定價:600000.00元

作者:紀曉嵐,陸锡熊,孫士毅,陸費墀,姚鼐,硃筠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3-05-01

ISBN:978710005100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79000多捲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規模*的一套圖書集成,
其編纂始於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
收錄瞭當時在全國各地徵收的流通圖書、清內廷收藏的圖書以及《永樂大典》中輯齣來的珍本善本,
囊括瞭從先秦到清乾隆曆代所有的重要典籍,涵蓋瞭古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
全套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按學科分四十四類編排,依春、夏、鞦、鼕四季,采用分色裝潢,
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四庫全書總目》因為是全書綱領,
采用代錶中央皇權的黃色。《四庫全書》共收書3500多種,79000多捲,36000多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
000多人編抄的《四庫全書》 乾隆38年(1773),清朝廷設立“四庫全書館”,開始《四庫全書》的編纂,
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永熔負責,任命皇室郡主於敏中為總裁,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總裁,
召學者紀昀為總纂官,孫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晉涵等一代宗師和大學者無不以畢生精力投入其中,
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前後十五年間,正式列名參與《四庫全書》編撰的文人學者360多人,抄寫人員不下3800人。
七閣珍藏的《四庫全書》 乾隆 49年(1784),《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共抄成7部,
分彆藏於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瀋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
閤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爾後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
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底本存於京師翰林院
230多年後幸存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在其編纂完成後的 230餘年中,曆經戰亂,屢遭噩運。
次戰爭期間,英軍攻陷鎮江,火燒文宗閣,所藏《四庫全書》損失慘重。隨後,在太平天國戰亂中,
鎮江文宗閣與揚州文匯閣均毀於兵火,文宗、文匯兩閣《四庫全書》蕩然無存。杭州文瀾閣雖然沒有遭到火焚的厄運,
但所藏《四庫全書》散失嚴重,後經文人學士收集、補抄,纔基本配齊,現藏浙江省圖書館。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文源閣《四庫全書》化為灰燼,翰林院的《四庫全書》底本也多被毀壞、流失。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翰林院殘存的四庫底本被劫掠齣境,藏於英、法各國圖書館中。
文淵、文津、文溯三閣的藏本則幾經輾轉,所幸一直保留至今並基本完整。1949年,文淵閣《四庫全書》被運往颱灣。
留存大陸的文津、文溯兩閣《四庫全書》,現分彆由國傢圖書館和甘肅省圖書館收藏。

目錄


作者介紹


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齣版工作委員會 經過四年的努力,由商務印書館、
國傢圖書館聯袂閤作的文化巨製———文津閣本《四庫全書》麵世。

這是正式批準、財政部撥專款印行的大陸所藏《四庫全書》。

文摘




序言



中華文化瑰寶,集大成之作:文津閣四庫全書 (四閤一影印版) 概述 文津閣四庫全書,作為中國古代圖書整理和編纂的巔峰之作,是中華民族數韆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此次推齣的四閤一影印版,不僅是對這部巨著的忠實呈現,更是讓其得以走進尋常百姓傢,成為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個人修養的寶貴資源。它集中國古典文獻之大成,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類,收錄瞭自先秦至清乾隆年間(約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18世紀)的各類重要典籍,堪稱中國古代文明的百科全書。 傳承曆史,弘揚文化 四庫全書的編纂始於乾隆年間,曆時近十年,由紀曉嵐等朝廷重臣主持,匯集瞭當時最優秀的學者,傾盡全國之力,旨在搜羅、整理、保存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它不僅是一部書,更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是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技成就、曆史事件等方方麵麵的係統梳理和總結。 這部影印版四庫全書,以原版為基礎,精心影印,最大程度地保留瞭原著的風貌,包括原有的版式、字體、插圖(若有)等,讓讀者能夠直接接觸到古代文獻的原貌。這種“影印”的形式,是對曆史最真誠的尊重,也是對未來最負責任的傳承。它避免瞭現代排版可能帶來的信息失真或風格改變,使得研究者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古代文獻的細微之處。 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四庫”之名,即經、史、子、集,清晰地劃分瞭其宏大的內容體係: 經部: 包含瞭儒傢經典,如《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等,以及後世對這些經典的疏解、注疏、集解、考證等著作。這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頭,是道德倫理、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等的基礎。《易經》的玄妙、《詩經》的意境、《春鞦》的史識,都在這裏得到瞭最詳盡的呈現。它不僅僅是古代聖賢的語錄,更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係的關鍵鑰匙。 史部: 收錄瞭中國曆代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地理誌、年譜、傳記等各類史學著作。從《史記》、《漢書》到《唐書》、《宋史》,再到《元史》、《明史》,乃至各地方誌、野史筆記,無不包含其中。它為我們提供瞭研究中國曆史演變、社會變遷、政治製度、民族關係、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麵的珍貴資料。通過這些史籍,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親曆曆史的風雲變幻,感受王朝更迭的脈搏。 子部: 涵蓋瞭諸子百傢思想、哲學、宗教、藝術、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的著作。包括道傢、法傢、墨傢、名傢、陰陽傢、兵傢、醫傢、農傢、小說傢等流派的經典文獻,以及曆代在天文、曆法、數學、醫學、建築、音樂、繪畫等方麵的傑齣成就。它展現瞭中國古代思想的多元性與創造力,以及在各個學科領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裏的許多著作,即便在今天看來,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 集部: 包含瞭曆代著名的詩歌、散文、詞麯、戲麯、小說等文學作品。從先秦的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小說,各個時代、各個流派的文學精品皆被收錄。這是中華民族文學瑰寶的總匯,是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獨特魅力、體味古人情懷的重要途徑。它讓我們領略到不同時代文人的風采,體會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世界。 版本優勢,實用價值 此次推齣的四閤一影印版,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同時,也充分考慮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需求。 四閤一設計: 將原著四大部類,通過精心編排,整閤為一套更加精煉、易於收藏和查閱的係列。這種設計不僅節省瞭空間,也使得檢索更為便捷,尤其適閤對某一特定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高清影印: 采用先進的印刷技術,確保影印質量,清晰展現原書的每一個字、每一處筆畫,最大限度地還原瞭古籍的原貌,為研究者提供瞭可靠的素材。 精美裝幀: 采用高品質的裝幀材料,不僅經久耐用,更顯典雅莊重,使其不僅是一套圖書,更是一件可以世代相傳的珍貴藏品。 適用人群 文津閣四庫全書 (四閤一影印版) 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是以下人群的理想選擇: 學術研究者: 曆史學、文學、哲學、藝術史、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傢學者,能夠從中找到最原始、最權威的研究資料,進行深入的學術探討。 高等院校師生: 無論是教授、講師還是研究生,這套書都是學習、教學和科研的必備參考。 文化愛好者: 對中國傳統文化、曆史、哲學、文學等有著濃厚興趣的個人,能夠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精神滋養。 教育工作者: 能夠將書中精華融入教學,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收藏傢: 具有收藏價值的古典文獻,是展示文化品味和學術追求的絕佳選擇。 傢庭藏書: 為傢庭增添一份濃厚的文化底蘊,讓後輩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價值體現 購買文津閣四庫全書 (四閤一影印版),不僅僅是購買瞭一套圖書,更是: 投資文化: 擁有一部凝聚瞭中華民族韆年智慧的經典巨著,是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也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傳承價值: 將這部集大成之作置於傢中,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可以影響傢庭成員,尤其是後代,讓他們從小接觸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研究工具: 對於任何對中國古代文明感興趣的人來說,這套書都是最強大、最全麵的研究工具,能夠幫助解答無數的疑問,開啓無限的學術探索。 精神財富: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閱讀四庫全書,能夠讓人沉靜下來,體悟古人的智慧,獲得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升華。 結語 文津閣四庫全書 (四閤一影印版) 是一個時代的文化驕傲,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寶庫。它以其宏大的規模、嚴謹的編纂、豐富的內涵,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中國的大門,讓我們得以領略其輝煌的文明成就。這套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基石,更是點燃文化熱情、滋養人文情懷的火種。擁有一套文津閣四庫全書,就是擁有瞭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讓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在現代社會繼續閃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套書的評價,是從其“工程學”角度齣發的。想象一下,在沒有現代印刷技術和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集閤數韆人的力量,耗費數十年光陰,將浩如煙海的古籍進行整理、謄錄、校對,並最終付梓成書,這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壯舉。影印版,作為對這項工程的現代緻敬,其價值在於它最大限度地保留瞭曆史的“現場感”。我個人的興趣點比較雜,常常在經部和集部之間切換。比如,今天可能沉浸在儒傢經典的義理探討中,明天可能就被某位唐代詩人的絕妙比興所摺服。這套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兼容並蓄,它提供瞭一個完整的文化背景框架。當然,我不否認,麵對如此巨著,使用工具書和索引(如果影印版有附帶的話)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否則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篇幅中。但核心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標準參照係,是後世研究者、修復者無法繞開的基礎文本。它不僅僅是藏品,更是研究的基石,其學術和文化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評分

說實話,我買下這套書主要是齣於一種情懷,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深深依戀。現在社會節奏太快瞭,誰還有心思去啃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但《文津閣四庫全書》不一樣,它就像一個沉默的智者,靜靜地擺在那裏,提醒著我們中華文明的深度和廣度。我尤其喜歡研究其中的史部和子部,裏麵記載瞭大量未經後世修飾的原始資料,很多觀點和見解,放在今天看依然振聾發聵。當然,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1500冊的體量確實是個挑戰,它不是用來“快速閱讀”的,而是用來“參閱和研習”的。我傢的書房專門騰齣瞭一個區域來擺放它,那種氣勢,絕對是鎮宅之寶。更何況,這是“四閤一影印版”,意味著它盡可能地還原瞭原貌,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包括那些精美的版式和硃墨套印的痕跡,這在學術研究中至關重要,因為版式本身也蘊含著抄寫、雕刻和印刷的曆史信息。我至今還沒能完全通讀一小部分,但光是看著那成排的精裝書脊,就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無比富足。

評分

老實講,第一次看到這套書的介紹,我的第一反應是:“天哪,我需要一個圖書館纔能放下它。” 1500冊,這個數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壓迫感。但當我真正擁有並開始整理它們時,我發現瞭一種奇妙的秩序感。它不是雜亂無章的文獻堆砌,而是一個經過精心規劃的知識體係。我並非是全職學者,主要利用業餘時間來翻閱其中的一些地方誌和筆記小說類目。這些內容雖然在學術地位上可能不如經史子集那麼高,但卻是瞭解古代民間生活、風俗習慣最直接的窗口。比如其中一些地方誌的記載,比現代的旅遊指南還要生動有趣得多。我發現,閱讀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與古代士大夫對話的過程。他們對世界的觀察角度、對人情世故的理解,都蘊含在這些墨跡之中。購買這套書並非一蹴而就的決定,它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但這筆投資,我覺得是對自己精神食糧最負責任的儲備。它帶來的那種知識的確定感和曆史的厚度,是碎片化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套《文津閣四庫全書》的影印版,光是“四閤一”這個概念就讓人肅然起敬,光是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感,就能想象當年乾隆皇帝為這部百科全書傾注瞭多少心血。我記得第一次在朋友那裏看到實物時,那種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的質感,簡直就是穿越迴瞭那個時代。我們現在獲取知識的渠道太多瞭,碎片化信息泛濫,但麵對這樣一套鴻篇巨製,纔能真正體會到“學海無涯”的厚重。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座凝固的文化金庫,裏麵收錄瞭從天文地理到詩詞歌賦,從經史子集,幾乎囊括瞭清代以前所有重要的典籍文獻。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在校勘和輯錄上的嚴謹性,很多孤本、佚書都能在其中找到蹤影,這對於做古典文獻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雖然閱讀起來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時間投入,但每一次翻開,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那種沉浸在古代智慧中的感覺,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它代錶瞭一種對知識的終極尊重和係統整理的努力,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最好物證之一,光是將其擺在書房裏,就讓人心境平和,對學術抱有敬畏之心。

評分

從一個資深古籍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套影印本的意義遠超於其本身的內容價值。我們都知道,《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雖然有統一標準的優點,但也難免存在“避諱”和“刪改”的問題,但文津閣本作為原本的底本之一,其保留的曆史信息更為原始和珍貴。我個人關注的重點是其中的醫藥和術數類典籍。很多失傳已久的方劑和古代的觀測方法,都依賴於這套匯編纔能得以保存。影印的質量直接決定瞭研究的深度,好的影印版能清晰展現齣原本的筆法、錯字和批注,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研究古代學者思想流變的關鍵綫索。我仔細比對過其中幾捲關於星象學的記載,印刷的清晰度相當令人滿意,即便是細小的圖錶和注釋,也能夠辨認,這極大地節省瞭我們去查閱原件的時間和成本。可以說,對於任何一位想在國學領域深耕的人士而言,擁有這套書,就等於擁有瞭一把通往古代知識殿堂的萬能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