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平洋战争
定价:68.00元
作者:儿岛襄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60798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战争爆发自1941年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的珍珠港事件。这场战争导致位于欧洲轴心国集团的灭亡、美国使用原子弹等重大事件以及随后出现了冷战局势、反殖民浪潮等局势,对亚洲与太平洋周边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作者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翔实介绍了日本、军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更深层次地阐述了战争的时代背景,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细节,描述了作为战争一方的日本,是如何谋划、准备、应对、看待这场战争的。同时指出,一场战争的胜负,不单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武器、兵力、战术,更取决于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包括了战争体系是否完备、组织理念是否先进,以及国家体制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目录
自 序
章 昭和 16 年秋,日军参谋本部
多等待一天就将多流一滴血
是先决心发动战争还是先进行战争准备
作战方案研究顺利进行
荻外庄会谈
近卫内阁总辞职
东条英机首相的立场
战机不容错过
发布准备开战的命令
期望外交谈判失败
对战争胜负的评估
美国的判断
攀登新高山 120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地,拿到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封面那种略带沧桑感的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喜欢这种不花哨但极具质感的处理方式,它暗示着里面承载的内容绝非泛泛之谈。翻开内页,字体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面对大段的历史叙述,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帧的用心程度,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那种微微泛黄的侧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遥远年代的故事,每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仪式,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敬畏和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足以看出出版方的诚意与专业。
评分作者的文笔风格,在我看来,是极其老练而富有节奏感的。他似乎深谙如何控制叙事的张力,时而如同平静的湖面,娓娓道来,将复杂的历史背景铺陈得清晰明了;时而又陡然加快,笔锋犀利如刀,直插事件的核心冲突。这种抑扬顿挫的叙事节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阅读历史记录,更像是在跟随一位高明的说书人,体验一场跌宕起伏的传奇。尤其是在描绘关键转折点时的措辞选择,精准而有力,没有多余的渲染,却能自然地将读者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种对文字力量的驾驭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评分我对历史题材的解读一向比较挑剔,总觉得很多作品在描述宏大叙事时,往往会牺牲掉个体命运的细微之处,显得过于冰冷和宏观。然而,这本书在处理战争的残酷性时,却展现出一种令人动容的细腻。它没有停留在对战略部署和高层决策的罗列上,而是深入到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小人物的内心挣扎与抉择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那种试图还原“人性”的努力,笔触在宏大背景下穿梭,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恐惧、勇气、迷茫与坚韧。这种叙事层次的丰富性,使得冰冷的历史数据瞬间变得有血有肉,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地停下来,陷入深思,体会到战争对人类精神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创伤。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扎根之深厚,可以说是令人咋舌。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恐怕已经将所有能找到的原始资料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搜集和比对。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留意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注释和引文,它们精确地指向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那种严谨到近乎偏执的考据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这绝非是坊间流传的那些拼凑之作可比拟的,它拥有学者般的审慎和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对于真正想了解某段历史全貌的求知者来说,这种建立在坚实证据基础上的论述,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构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分从整体结构布局来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具有现代史学研究的视野。它没有固守传统的线性时间轴叙事,而是采用了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有的章节专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战事演变,有的则侧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士兵心理的变化,甚至不乏对后勤、情报等“幕后”环节的深度挖掘。这种网状的结构,使得读者能够从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角度去审视那场复杂的冲突,避免了单一视角的片面性。它引导我去思考,战争从来都不是单一事件的简单叠加,而是无数相互交织的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开阔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认知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