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平洋戰爭
定價:68.00元
作者:兒島襄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60798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圍國傢為戰場。戰爭爆發自1941年日本空襲美國太平洋基地的珍珠港事件。這場戰爭導緻位於歐洲軸心國集團的滅亡、美國使用原子彈等重大事件以及隨後齣現瞭冷戰局勢、反殖民浪潮等局勢,對亞洲與太平洋周邊國傢有著巨大的影響。作者力圖站在中間立場分析戰爭的勝敗得失,翔實介紹瞭日本、軍方、民眾對戰爭的態度,更深層次地闡述瞭戰爭的時代背景,更細緻入微地展現瞭戰爭的曆史細節,描述瞭作為戰爭一方的日本,是如何謀劃、準備、應對、看待這場戰爭的。同時指齣,一場戰爭的勝負,不單純取決於交戰雙方的武器、兵力、戰術,更取決於雙方綜閤實力的對比,包括瞭戰爭體係是否完備、組織理念是否先進,以及國傢體製和政治經濟製度等多方麵因素。
目錄
自 序
章 昭和 16 年鞦,日軍參謀本部
多等待一天就將多流一滴血
是先決心發動戰爭還是先進行戰爭準備
作戰方案研究順利進行
荻外莊會談
近衛內閣總辭職
東條英機首相的立場
戰機不容錯過
發布準備開戰的命令
期望外交談判失敗
對戰爭勝負的評估
美國的判斷
攀登新高山 1208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整體結構布局來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顯得非常具有現代史學研究的視野。它沒有固守傳統的綫性時間軸敘事,而是采用瞭多角度、多維度的觀察視角。有的章節專注於某一特定區域的戰事演變,有的則側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士兵心理的變化,甚至不乏對後勤、情報等“幕後”環節的深度挖掘。這種網狀的結構,使得讀者能夠從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角度去審視那場復雜的衝突,避免瞭單一視角的片麵性。它引導我去思考,戰爭從來都不是單一事件的簡單疊加,而是無數相互交織的變量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開闊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那段曆史的認知邊界。
評分我對曆史題材的解讀一嚮比較挑剔,總覺得很多作品在描述宏大敘事時,往往會犧牲掉個體命運的細微之處,顯得過於冰冷和宏觀。然而,這本書在處理戰爭的殘酷性時,卻展現齣一種令人動容的細膩。它沒有停留在對戰略部署和高層決策的羅列上,而是深入到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小人物的內心掙紮與抉擇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那種試圖還原“人性”的努力,筆觸在宏大背景下穿梭,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恐懼、勇氣、迷茫與堅韌。這種敘事層次的豐富性,使得冰冷的曆史數據瞬間變得有血有肉,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時地停下來,陷入深思,體會到戰爭對人類精神造成的不可磨滅的創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絕,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地,拿到手裏就讓人感到一種曆史的沉澱。封麵那種略帶滄桑感的色調,配上簡潔有力的書名,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喜歡這種不花哨但極具質感的處理方式,它暗示著裏麵承載的內容絕非泛泛之談。翻開內頁,字體排版疏密有緻,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麵對大段的曆史敘述,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裝幀的用心程度,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尤其是那種微微泛黃的側邊,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些遙遠年代的故事,每次翻閱都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儀式,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敬畏和期待。這種對細節的打磨,足以看齣齣版方的誠意與專業。
評分這本書的史料紮根之深厚,可以說是令人咋舌。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動筆之前,恐怕已經將所有能找到的原始資料都進行瞭地毯式的搜集和比對。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留意到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注釋和引文,它們精確地指嚮瞭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那種嚴謹到近乎偏執的考據態度,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這絕非是坊間流傳的那些拼湊之作可比擬的,它擁有學者般的審慎和紀錄片般的真實感。對於真正想瞭解某段曆史全貌的求知者來說,這種建立在堅實證據基礎上的論述,纔是最寶貴的財富,它構建瞭一個讓人信服的知識體係框架。
評分作者的文筆風格,在我看來,是極其老練而富有節奏感的。他似乎深諳如何控製敘事的張力,時而如同平靜的湖麵,娓娓道來,將復雜的曆史背景鋪陳得清晰明瞭;時而又陡然加快,筆鋒犀利如刀,直插事件的核心衝突。這種抑揚頓挫的敘事節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讓人幾乎忘記瞭自己是在閱讀曆史記錄,更像是在跟隨一位高明的說書人,體驗一場跌宕起伏的傳奇。尤其是在描繪關鍵轉摺點時的措辭選擇,精準而有力,沒有多餘的渲染,卻能自然地將讀者的情緒推嚮高潮,這種對文字力量的駕馭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