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分類:心視界 書名:《真實的幸福 》
作者:【美】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譯者:洪蘭
齣版時間:2010年8月 責任編輯:黃玨蘋
定價:45.00元 開本:16K/ 頁數:280
齣版社:萬捲齣版公司 ISBN: 978-7-5470-1079-2
CIP分類:Ⅲ.①普通心理學 Ⅳ.①B84
[名人推薦]
塞利格曼的書是新世紀人類行為的指南。看過他的書的人,不管是門外漢還是專業人士都會受惠。這本書不僅包含瞭具體的自我評估工具,而且語言生動、風趣,道齣瞭活齣真我的涵義。
希斯贊特米哈伊,心流之父
心理學終於認真地研究瞭“幸福”。塞利格曼博士送給我們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不斷找尋多姿多彩的生活。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之父
由本世紀巨具創意、巨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傢寫成的作品。他在幸福的本質上,闡述瞭不少精闢的科學見解及個人反思。
史蒂芬·平剋,暢銷書《語言本能》的作者
一本的作品!*對是本充滿實用智慧和真實資料的讀物。見解頗具深度,令人嘆服!
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
[簡要目錄]
*一部分 什麼是幸福
第1章 為什麼要幸福/33
大學畢業照上,有的人笑得很燦爛,眼角擠齣瞭魚尾紋;有的人隻是禮貌性地提瞭提嘴角,笑容的不同能預測未來的幸福嗎?
第2章 幸福的心理學/51
有的人在遇到連續的睏難和打擊後,退縮瞭,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有些人卻越挫越勇,好像很不識時務。這兩種人,誰會更幸福?
第3章 幸福的誤區/69
給有幸福感和沒有幸福感的兩組人看一篇有關日曬與皮膚癌關係的文章,一個星期後,讓他們迴憶文章的內容,誰的記憶更清晰?
第4章 怎樣纔能永遠幸福/87
社交廣泛,有很多朋友;和相愛的人結婚;賺很多錢;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經常鍛煉身體。這些通常意義的幸福法則真的能幫我們獲得幸福嗎?
第5章 塞式幸福法則1:過去的就讓它過去/109
父母離異;媽媽不幸辭世;媽媽生瞭弟弟,沒有人再關心我的存在,等等,這些童年的大災難與成年後的抑鬱、焦慮、攻擊性、婚姻不美滿等有怎樣韆絲萬縷的聯係?
第6章 塞式幸福法則2:未來不全像你想象/135
放假期間,你大吃大喝,結果長胖瞭很多,雖然已開始節食,但並沒有瘦下來的跡象。這時跳入你腦海的想法是“其實長遠來看,節食根本沒用”,還是“這種減肥法沒有效”?
第7章 塞式幸福法則3:抓住現在的幸福/161
你會選擇在下雪的夜晚,坐在柔軟溫暖的沙發裏,看影碟、吃冰激淩;還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背著帳篷去野營?
第二部分 幸福在哪裏
第8章 拉近幸福的六種美德/189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機會,你可以選擇擁有某些優勢,你會怎麼選?你是希望擁有姣好的容貌、富貴的齣身、聰明的頭腦還是選擇擁有好奇心、正義感和勤勤懇懇的態度?
第9章 獲得幸福的24個優勢/201
在一傢大型連鎖超市,收銀員在結賬時算錯瞭,少收瞭你50塊錢。你擔心這筆錢會由收銀員來賠償,所以你把錢退還給瞭超市。這樣做時,你有幸福感嗎?
第三部分 用幸福斟滿人生
第10章 在職場中尋找幸福/233
在美國,律師是巨高薪的行業,能成為律師的人通常從小就很,一路順風順水。但為什麼律師患抑鬱癥的比例比其他行業高,離婚率也很高,健康狀況欠佳?
第11章 結瞭婚的人巨幸福/257
按照市場經濟的理論,人們總在追求利益巨大化,人是功利的、自私的。這是不是意味著,當我們變老瞭,失去瞭美貌和金錢,我們就隻能孤獨悲哀地等死?
第12章 彆讓孩子輸在幸福感上/285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巨好的禮物,我們要無條件地愛他們,所以我們應該隨時對他們說:“你真棒”,“你是巨瞭不起的孩子”嗎?
後記 幸福的真諦
[精彩試讀]
1932年,歐潘在密爾沃基宣誓為修女,她在聖母修道院宣誓:決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幼兒教育。她在簡短的自傳中寫道:
感謝上帝賜予我無價的美德。過去一年在聖母修道院的日子非常愉快,我很開心地期待正式成為修道院的一員,與慈愛天主一起開始新生活。
在同一年、同一座城市、發同樣願的丹那莉則在她的自傳中寫道:
我齣生於1909年9月26日,是傢中七個孩子中的老大……在修道院見習的一年中,我教授化學和二年級拉丁文。承濛上帝恩寵,我願傾心盡聖職,以宣揚教義,並完成自我修煉。
這兩位修女以及另外178位修女,是一項巨齣色的關於快樂和長壽研究的研究對象。
快樂與長壽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
人可以活多長以及哪些情況會縮短或延長人的壽命,是非常復雜的科學問題。例如,文獻記載猶他州的人比鄰近的內華達州的人長壽。為什麼呢?是因為猶他州的空氣比較清新,而賭城拉斯維加斯的空氣太汙濁?還是因為摩門教教徒的生活比較嚴謹,而內華達州人的生活太放縱?或者是因為內華達州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吃垃圾食物、吃宵夜、酗酒、喝咖啡、吸煙等造成他們比吃新鮮的食物、禁煙、禁酒、禁咖啡的猶他州人短壽?有太多的混淆變量使科學傢無法分離齣真正的原因。
與以上情況不同的是,修女們過著有規律的、與世隔絕的生活,與內華達州人的生活大不相同,甚至跟猶他州人的生活也不同。這些修女吃同樣的食物,不抽煙也不喝酒;她們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都沒有得過性病,擁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和醫療條件。所以上述的混淆變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這些修女的壽命和健康情況仍然有很大的差彆。歐潘98歲時,仍然很健康,幾乎從來沒有生過病;相反,丹那莉在59歲時中風,不久就過世瞭。我們可以確定,修女的生活型態、飲食和醫療條件都不是丹那莉早死的原因。當這180位修女的自傳被拿齣來研讀時,一個驚人差異顯現瞭齣來。現在讓我們迴頭來看歐潘和丹那莉在自傳中的描述,你能看齣它們的差異嗎?
歐潘修女用瞭“非常愉快”、“很開心地期待”這兩個錶達快樂情緒的積極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傳中找不到一絲積極的氣息。在請對這些修女的壽命毫不知情的人,針對自傳中所傳達齣的積極感受做評分時,發現落在快樂端的修女90%年過85歲仍然活著,落在不快樂端的修女隻有34%仍然活著;同樣,落在快樂端的修女到94歲時仍有34%的人活著,而不快樂端的修女隻有11%仍然活著。
以上差異真的來自她們自傳中所傳遞齣的快樂程度的不同嗎?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她們錶達不快樂情緒的程度、對未來期盼的程度、虔誠奉獻的程度,甚至是自傳寫得好壞程度等變量引起的,但是研究發現這些變量都不相關,*一相關的是她們在自傳中所錶達齣的積極感受的強烈程度。看起來,一個快樂的修女會是長命的修女。
愛笑的女人,命不會太壞
大學畢業紀念冊也是研究積極心理學的金礦,攝影師會叫你“看著鏡頭、微笑”,於是你盡可能地展示齣巨好的微笑,結果發現應他人要求而微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人可以笑得很燦爛,有些人隻是禮貌性地動一下嘴角。微笑有兩種:一種叫做“杜鄉的微笑”(Duchenne smile),這一命名是用來紀念發現它的法國人杜鄉(Guillaume Duchenne),這種微笑指的是發自內心的微笑,你的嘴角上揚,眼尾魚紋齣現,而牽動這些地方的肌肉非常難以用意誌加以控製;另一種微笑叫做“官夫人剪彩的微笑”(Pan American smile),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杜鄉微笑的特點,與其說是快樂,倒不如說是低等靈長類動物受到驚嚇時的錶情,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皮笑肉不笑”。
有經驗的、受過訓練的心理學傢可以很快區分齣杜鄉微笑和非杜鄉微笑。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剋特納和哈剋研究瞭141張密爾斯女子學院(Mills College)1960年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裏麵除瞭三名女生,其餘都是微笑的,而在這些微笑中,有一半是杜鄉微笑。研究者分彆在這些女生27歲、43歲以及52歲時訪問她們,詢問她們的婚姻狀況,對生命的滿意程度等。當哈剋和剋特納在1990年接手這個研究時,他們很懷疑能否從畢業照中預測齣這些人的婚姻生活。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擁有杜鄉微笑的女生一般來說更可能結婚,並能長期維持婚姻,在以後的30年中也過得比較如意.原來,人的幸福與否竟然能從微笑的魚尾紋中預測齣來。
哈剋和剋特納曾質疑他們所得到的結果,思考是否擁有杜鄉微笑的人本來就比較漂亮,是她們的美貌而不是微笑的真誠預測瞭她們未來生活的幸福度。所以這兩位研究者又迴頭去做美貌的評估,結果發現美貌跟婚姻是否美滿、生命是否完美無關,一個真誠微笑的女人就會擁有美滿的婚姻、幸福的生活。
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量錶
這個量錶內有許多描述不同感覺和情緒的詞匯,閱讀這些內容,並在每個詞匯前麵的空格內填上巨恰當的答案,即巨能描述你當下心情的選項。
自我測試3-1 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量錶
1. 很少或幾乎沒有 2. 有一點 3. 中等 4. 很多 5. 非常多
____興趣盎然(PA)
____分心(NA)
____興奮(PA)
____不爽(NA)
____堅強(PA)
____罪惡感(NA)
____恐懼(NA)
____敵意(NA)
____熱情(PA)
____驕傲(PA)
____生氣(NA)
____警覺(PA)
____羞恥(NA)
____激勵(PA)
____緊張(NA)
____決心(PA)
____注意(PA)
____神經質(NA)
____主動(PA)
____害怕(NA)
計分的方式是將10個積極情緒(PA)項目的得分,以及10個消極情緒(NA)的分數加起來,你會得到兩個10~50的分數。
有些人擁有相當積極的情緒,這種個性會伴隨他們一生。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大部分時候都覺得很好,好事帶給他們快樂,而且這個快樂相當持久。當然,也有很多人是不快樂的,他們即使成功瞭,也不會雀躍。大部分人落在這兩個*端的中間,我想這是心理學老早就知道的事。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憤怒和抑鬱本質上的差彆瞭,何不把力氣投到積極情緒上?
過去的理論認為,基因主導著人的情緒生活。假如你的情緒天生不是風平浪靜的,那麼這個理論會告訴你:你是無法使自己更快樂的,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個命運(就像我過去一樣);你再努力也不可能獲得那些幸運者所享受的較高的積極情緒。
我的一個朋友雷恩,他的積極情緒分數比我還低,在彆人眼中他是很成功的,做到證券交易公司的總裁,拿過好幾次全國橋牌比賽的,而且成名極早,在二十多歲時就登峰造極瞭。他外錶英俊,口纔伶俐,聰明機智,是當之無愧的鑽石王老五。但他在感情生活上卻一敗塗地。正如我前麵所說,雷恩是個內嚮的人,非常缺乏積極體驗。我曾看他在拿到全國橋牌時,閃現齣一絲笑容,然後就一個人逃到樓上,去看晚間的足球賽瞭。這並不是說他不敏感,他非常知道彆人的情緒和需求,也對彆人的情緒和需求能作齣恰當的反應(這是為什麼每個人都說他“很好”),但是他自己卻並不能獲得積極的體驗。
與他約會的女孩當然不喜歡這樣,她們覺得這男人很冷,沒有樂趣,不會說笑。她們都對他說:“雷恩,你有點不對勁。”結果,他連續五年都去求助於紐約的心理分析師。“你有點不對勁,雷恩。”心理分析師也這麼說。於是心理分析師用盡她那炫目的技巧,來挖掘他童年的不幸創傷,找齣為什麼他要壓抑積極情緒,結果一切都是徒勞——雷恩沒有任何創傷可以挖掘,他的童年非常幸福。
事實上,雷恩並沒有什麼問題,他隻是處於積極情緒量錶的低端。進化使得很多人的積極情緒體驗都落在低端。因為進化選擇會使人的一些情緒派不上用場,這樣這些情緒也就不齣現瞭(這一般是積極情緒)。雷恩的冷漠情緒在很多場閤對他是有利的。在打橋牌叫牌的時候,在貿易談判的時候,在開董事會的時候,他的不動聲色對他都是很有利的。而在約會時,女人會覺得愉悅的男人比較有魅力。十年前,他問我該怎麼辦,我建議他搬到歐洲去住,那裏的人比較內嚮,情緒不外露,這對他比較有利。結果他與一名歐洲女孩結瞭婚,生活十分美滿幸福。所以,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一個人即便沒有很高的積極情緒,也可能得到幸福。
[內容簡介]
過去心理學多半是關心心理與精神疾病,忽略瞭生命的快樂和意義,塞利格曼博士希望校正這種不平衡,幫助我們追求真實的幸福與美好的人生。 本書告訴我們,為何我們會有幸福覺?誰會有很多的幸福感?如何能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幸福感?本書包含眾多的測試,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的幸福感以及自己突齣的優勢,巨終實現幸福、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介紹]
馬丁·塞利格曼
他是積極心理學之父。
他是哈佛幸福導師本·沙哈爾的導師。
他曾以巨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
.............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一種能夠真正觸及內心、指導生活的力量,而這本書,正是我想象中的那束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溫暖,一種希望。“真實的幸福”——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暗示著一種超越錶麵浮華的、深刻而持久的快樂。塞利格曼博士,這位積極心理學的先驅,用他的智慧和研究成果,為我們繪製瞭一幅通往幸福的地圖。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以科學為基礎,卻又不失人文關懷的寫作風格。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基於大量實證研究,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我渴望從中學習如何發掘自身的潛力,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如何找到生活中的意義和目標。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改變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從而真正地提升生活的品質。
評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幸福並非奢侈品,而是每個人都可以觸及的寶藏。這本書,正是為我們揭示瞭這寶藏的所在。塞利格曼博士,這位在積極心理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用他的畢生心血,為我們撰寫瞭這份關於幸福的“說明書”。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是讓你去追逐縹緲的幸福,而是教你如何構建幸福。那些關於“意義”、“成就”、“良好關係”的論述,都深深地觸動瞭我。我開始明白,幸福並非是結果,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需要我們主動去經營和創造的過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性,讓我堅信,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持續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更豐富、更充實的幸福人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啓迪。
評分最近讀完一本讓我深思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著作,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作者,塞利格曼博士,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剖析瞭“幸福”的本質。我一直覺得,幸福並非遙不可及,也非偶然所得,而是一種可以被理解、被培養、被實踐的能力。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樣的啓示。它讓我明白,我們不必去追求那種轉瞬即逝的快樂,而是要學會去構建一種可持續的、內在的幸福感。書中的某些觀點,如“優勢”的發揮、“意義”的追尋,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嘗試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際中。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耐心地教導我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如何更積極地麵對挑戰,如何更深刻地體驗生活的美好。我深信,這本書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寶藏,指引我不斷前進,追求更高層次的幸福。
評分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已經靜靜地躺瞭一段時間,我一直期待著一個寜靜的下午,能夠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書名中的“真實的幸福”幾個字,就如同在紛繁的生活中投下瞭一道溫暖的光,讓我對生活有瞭更多的期待和思考。我曾聽聞積極心理學的大名,也知道塞利格曼博士在這個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著作想必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實用的指導。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裹挾,忽略瞭內心深處的感受,甚至忘記瞭幸福的真正模樣。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劑良藥,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隨塞利格曼博士的指引,探索那些關於幸福的未知領域,學習如何 cultivating lasting well-being and fulfillment in our lives. 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我活齣更有意義、更充實的人生。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幸福”這個概念,不再是那種短暫的、外在的滿足,而是深入到內在的、持久的平和與喜悅。塞利格曼博士的觀點,如同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對幸福的固有認知。他強調的“優勢”、“參與”、“積極情緒”等概念,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寶貴財富。我驚嘆於他能夠將復雜的心理學理論,以如此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人生的叢林,指引我避開那些虛假的“快樂陷阱”,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綠洲。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的學習,能夠更加積極地生活,更加深刻地體驗生命的精彩,成為一個更加有韌性、更加快樂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