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元曲鉴赏辞典 新一版 | |
| 定 价 | 96.00元 | |
| 作 者 | 蒋星煜 主编 | |
| 重 量 | 1400克 | |
| 开 本 | 大32开 | |
| 装 帧 | 精装 | |
| 页 数 | 1551页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8月第1版 | |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条 形 码 | 9787532641482 |
| 编辑推荐 |
| 文学鉴赏辞典系列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品牌。《元曲鉴赏辞典》是这一鉴赏辞典系列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与《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等在中国出版界一度形成热点,成为有品牌效应和品位的精品图书。新一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封面、版式、字体,字号放大,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若干幅,全面提升了本书的档次和品味。 媒体评论
从根本上来说,由《唐诗鉴赏辞典》开山的这一“大系”,之所以能有辉煌的往昔,至今仍成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品牌书之一,其所依恃的就是创造性和高质量。这是一切图书的生命力之所在;我衷心希望兼具这两种特色的出版物今后越来越多。 ——章培恒
上海辞书出版社总是在默默无声地做大事。展示它的业绩的,既不是新闻媒体的热闹,更不是书店仓库的堆积,而是一年又一年千家万户的书房。那一套中国古代诗词文曲鉴赏辞典,二十多年前开始出书,一直广受读者欢迎。 ——余秋雨 |
| 内容简介 |
| 蒋星煜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新1版)(精)》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含三百一十九支曲),杂剧一百三十七折(涉及八十八本,含四百六十四支曲)。共有篇目七百十二篇。本书所列篇目及原文,基本上参照《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元人杂剧钩沉》等著作校订,为免繁琐,一般不另作说明。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作家的作品,一般依《全元散曲》与《元曲选》篇目次序排列,个别作品酌情略作调整。本书赏析文章,小令基本上每曲一篇,也有数曲一篇者;套数每套一篇;杂剧每折(或选一曲,或选数曲)一篇,个别例外。 |
| 目 录 |
| 出版说明 |
| 作者简介 |
| 陈振鹏,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章培恒, 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复旦大学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在倡导中国文学古今贯通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赢得了学界的广泛称誉,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代表作《中国文学史新著》。 |
从包装的精细程度来看,上海辞书出版社这次似乎下足了本钱,这种精装版的耐用度远超平装本,意味着我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可以伴随我未来数十年学术探索的伙伴。我购买这类工具书,最看重的是其“一锤定音”的权威性,即遇到争议性的解释时,它能提供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有理有据的观点。因此,我非常关注它对传统版本(如《全元曲》中的某些注释)的继承与批判性吸收。希望新版在保留经典解释的同时,也能引入现代红学、元曲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读或被淡化的细节,能有精准的修正。如果这本书能做到既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不乏现代学术的敏锐性,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书房里不可替代的“定海神针”。大字体的舒适感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无可置疑的学术可靠性。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鉴赏”二字抱有极高的期望,它不应该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字典”,而更应该是一本“导读手册”。真正的鉴赏,需要结合当时的音律、舞台表演习惯,甚至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考量。我期待新版中能加入更多关于曲牌、曲调的背景知识,让读者在查阅某个剧目的唱词时,能顺带了解它原本是配以何种旋律吟唱的。这样,即使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士,也能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更接近原作的听觉体验。我之前翻阅的几本同类书籍,往往在文化背景的阐释上非常单薄,解释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戛然而止了,让人意犹未尽。希望这本辞典能深入挖掘词语背后的文化意蕴,提供更丰富、更具启发性的见解,真正做到“鉴赏”二字名副其实。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元曲的时候,那种文白夹杂的表达方式和特有的俚俗气质,真的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很多剧目里的唱词,光是看字面意思根本体会不到当时的韵味和情感张力。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辞典,不光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还能稍微点拨一下它在特定语境下的“言外之意”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一个看似平常的词,在元代可能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或者仅仅是当时市井的流行语。我希望这本新版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提供更丰富的注释和例证。上海辞书出版社出品,通常意味着其文本校对和规范性是极高的,这对于我这种对学术严谨性有要求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之前买过一些地方出版社的类似书籍,常常发现注释前后矛盾或者错漏百出。这本书的“新版”字样也让我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它对前一个版本进行的大幅修订和增补,尤其是对近些年学术界新发现的一些元曲材料的收录情况。
评分这本大部头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最近迷上了研究古代文学,尤其是宋词和元曲,但总觉得手头的资料不够系统,有些词汇和典故一遇到就卡壳。我希望找一本既权威又能兼顾到我这种“初级进阶者”需求的工具书。市面上那种薄薄的小册子,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就是冷门得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大字体的排版,简直是为我这种需要戴老花镜的“中青年读者”量身定做的,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精装的质感也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摆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陈设。我特别看重主编的学术背景,蒋星煜先生的名字在古典文学圈里那是响当当的,他的版本自然让人多了一份信赖感。我期望它在收录的广度和深度上能做到平衡,既要涵盖主流经典,也要对一些细微的、容易被忽略的文化背景有所阐释。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案头工作增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那种“终于找到靠谱的了”的踏实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戏曲爱好者,我主要关注的是元杂剧的唱词和散曲的格律问题。我发现很多时候,理解一篇散曲的妙处,关键在于对其中典故的精准把握。如果典故错了,或者理解偏了,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个精巧的结构和讽刺的力度就完全散架了。我尤其关注辞典里对那些“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在古典文献中,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朝代,甚至在同一朝代的诗、词、曲中,意义都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本辞典如果能清晰地勾勒出这种语义的流变,那对深入理解文本简直是雪中送炭。此外,大字体的设计,虽然是为了方便阅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出版社对读者群体的细致考量——他们理解到,真正深入研究古代文献的群体,可能更看重清晰度和长时间使用的舒适度,而不是追求便携。这种用户导向的思维,在许多工具书的制作中是缺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