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義孚認為:“對一個地方生動或逼真的描述,也許就是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最高成就。”
段義孚的人文主義地理學並不研究客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現象,而是以人之生存為核心,研究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把研究重點置於人直接經驗的生活世界和環境的社會建構,強調人性、人情、意義、價值和目的,關注人的終極命運,進而發現人類在生態整體中的定位以及人類與環境的本質關係。
《人文主義地理學》是他作為地理學傢所認識和經曆的一切的見證,書中他反思瞭之前所有作品的內容,並將其重新呈現。
##有趣的個人隨筆,輾轉各個大洲的漂泊經曆造就瞭段老的世界主義視野,同時也讓他對人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復雜性非常敏感。不過本書的重點在副標題“關於個體意義的追尋”,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懷。雖然題名含有“地理學”,但段老的這本書並不研究客觀的地理地貌等等自然現象,而是以人之生存為核心研究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其中又涉及文學、音樂、美學、生物學、宗教、語言學等學科,信息量龐雜。我覺得最好的是對關注“個體”(自我)的殷切呼籲,很顯然,“共同體”這類詞更容易受到當今社會的青睞,而“個體”則常讓人想到孤獨、冷漠,“個人主義”也很容易被狹隘地歸結為利己主義而不再是個人潛能的體現。但要實現進步,仍然有賴於個體的活力與與實踐。讀到最後我也覺得,段老本身的基督信仰其實也很大程度影響瞭他的思想。
評分##讀完全書可以看齣段義孚先生涉及麵之廣以及閱讀量之多,其文難度不高,更多是隨筆性的感悟,故而在讀之時感覺起邏輯性不強。段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者,而這在國外是非常正常的,我也相信一個觀點即“科學的終點是宗教”,科學與宗教本身便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本書名為“地理學”但其實更多講的是“人”,涉及的是“進步”這一話題,講述瞭好壞之彆、進步與退步以及各宗教核心觀點的思考,對我們瞭解這個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在之後有閑時,可能會花一些時間去看下段先生的其他著作。
評分##是Inner landscape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地理”。讀到幾欲拍案而起,贊嘆切入角度精妙絕倫。
評分##“如果罪惡的深度難以理解,善良的高度亦是如此”
評分##看目錄第一章就是重慶,趕緊買來看,結果人傢就是寫在重慶的童年生活罷瞭…這是一部隨筆集,什麼都寫點,有些章節還真的給人不少啓發
評分##段爺爺的書我一開始覺得很淺,但是讀瞭幾本以後我覺得這種詮釋的功力,簡潔明快的文字和寬廣的視野一定是齣自大量的閱讀的。這本《人文主義地理學》也是最近閱讀體驗最好的一本書,第二部分講的是吉登斯所說的“脫域”問題,看來段爺爺和吉登斯一樣樂觀(笑)
評分##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個看上去非常學術的標題,而停下瞭靠近的腳步。概念的蒼白,錶象的有限。段先生所說的“人文主義地理學”,並不是有形的地理,而是構成“人的疆域”的所有要素,以及個人麵對外部世界的反饋。舉凡感官、知識、罪惡、進步、宗教、倫理、個體與群體、平等與不平等,都在思考之列,都是個體意義的終極追尋。這是一部哲思錄,也是一部隨想集,睿智、優美,廣大的同情心,是“璀璨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的錶現。
評分段義孚就像華僑古董店裏彌漫的一股浸潤性的檀香。他的書還是要以這本為起點,順藤摸瓜兩條路:第一條,主體——景觀——恐懼,通往那本《恐懼的風景》(中文譯本為《無邊的恐懼》);第二條:群體——地方——愛,通往那本《戀地情結》。畢竟愛與恐懼是他人文地理學的兩大情感結構支撐。方法論上,《空間與地方》展現的更多是現象學的底子,描述性的還原。有瞭這幾本之後,其他基本就有整體性把握瞭。
評分##...too eclectic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