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女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鸣惊人之后,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却走上作家之路的吴晓乐带来了她的第一本随笔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她以诚挚、洞察幽微的笔调,去揭示那些我们无比熟悉却视而不见的事物。她写女性之间隐藏的厌女情绪,体察女性潜移默化的“月经耻感”,也自陈母女两 代人的冲突与和解;她写自己曾为迎合男友病态节食的经历,回顾言情小说如何塑造了女孩最初的爱情观;写“女神”这个词背后隐藏的陷阱,也反思“年轻人一定要在大城市拼搏”这种论调。
由于下笔精准,简中版尚未上市,就有读者手敲其中篇目分享,获上千人共鸣。
那些很好很好,可非我所愿的,可不可以不要?能否任我们长齐个性,拥有不与人同的自由?
——————————————————————
《正果与它们的产地》
不想结婚的人们,应值得一次鼓励,他们对自己诚实,诚实地说,目前并无把握负担谁的逆境、贫穷、疾病与哀愁。在天灾满布的现世中,他们调节着人祸的比例。
《习得复忘掉》
世人常误解一件事:仅仅男性特别喜欢折抑女性。绝非如此,打自很小的年纪,我时时见闻,那些坐成一圆桌的女人,如何将一位不在场的女性给说得低进尘埃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顺序俨然的厌女练习。
《我与我的血》
自那回起,我变得相当尊重自己的月事,部分是不想再挨针,部分是我终究经验到,当我厌恶着自己这规律地滴出鲜血的身体时,我的身体也以等量齐观的恶意回敬着我。
《圣母病再见》
圣母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崇拜或耍赖,不是为了相爱。……珍惜生命,具体的方案之一便是汝不可宠坏他人。不要硬生生剥夺别人实际感受生命的可能性,不要代人受过,更不能替人顶受生命的细小砾磨。
##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可不读。
评分##堆叠了性事情事婚事孕事家事,但沉着沉静,一篇一篇慢慢推进。只要多一位女作家写初潮、自渎,写欲望的弥漫与辛苦的压抑,就多了一些交流的空间。要勇于说不喜欢,特别是,迎向别人目光里的刻板。
评分##堆叠了性事情事婚事孕事家事,但沉着沉静,一篇一篇慢慢推进。只要多一位女作家写初潮、自渎,写欲望的弥漫与辛苦的压抑,就多了一些交流的空间。要勇于说不喜欢,特别是,迎向别人目光里的刻板。
评分##读完之后,唯有二字可言:真实。 像序里面说的,“这个作者有很好的观察力”,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重男轻女,语言、社会等各种意义上(潜在的)歧视,生理羞耻,青春期暗恋故事的背后,那些失去自我的时刻等等,都让我看到了背后一个个真实的人-我的外婆,我的妈妈,我自己,我的那些已婚、其他的朋友。 这本书的文字,让我想起李娟,宛如澄清透亮的水,流淌入心间,荡起涟漪。
评分##写家人的都挺好的,但这个文笔和腔调:)专栏时代已经过去惹,能写小说能编剧的没有必要把fb微博文字集结成集惹
评分##堆叠了性事情事婚事孕事家事,但沉着沉静,一篇一篇慢慢推进。只要多一位女作家写初潮、自渎,写欲望的弥漫与辛苦的压抑,就多了一些交流的空间。要勇于说不喜欢,特别是,迎向别人目光里的刻板。
评分##台中89年生的“金智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喜欢的我偏偏不喜欢——作者两本书的书名都希望跳脱出一种规范,希望大众的目光更多关注到个体存在的方式。 而吴晓乐思索的诸多问题是对生活的回溯与省察,身为女性的那些耻感可能多数女性会把它们当作青春期的磨砺与疼痛淡忘化之,且不断在社会生存与适应中削损自身,而意识不到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力量抵抗常规,偏偏说不。
评分##“女人的生活有什么特殊吗?为什么值得一些再写?”一旦你留长头发,穿上贴身的裙子和高跟鞋,走上一里路,你便能懂得吴晓乐笔下那些小女孩一般被世界摩擦后的情绪。最深刻的是《习得复忘掉》这一章所写的女性之间的严苛与厌恶——“我受够了这种彼此监视、和蔼提醒成为更贤德的女人的摩擦,时常把我的心磨出血沫。”
评分##也不是不好 也有佳句。但是散发的“无意间”的自恋的文字和过多的比喻实在看的难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