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与文学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公共领域
这部著作引入“公共领域”概念,以被称为现代印地语文学“黄金时代”的1920年至1940年为背景,探讨了“剧变时刻的文学文化全貌”。本书拓宽了语言一文学的传统研究视野,全面呈现了在与文学、历史、社会及政治的互动中形成的广阔的印地语公共领域。书中富于创见性的视角、观点及材料为深入认识和思考现代印地语文学的发展,并以此理解印度民族主义和殖民时期印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想象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和方法。
——郭 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古代印度斯坦是一片形散而神不散的邦国林立的土地。本书立体地描绘了印度民族主义知识精英是如何把隐形的“不散的神”显然锻造为对抗殖民话语的团结纽带,并为印度的独立构建了一套属于自我的语言、文学和政治思想体系。
——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
图书亮点或编辑推荐:
语言和文学繁荣的时代往往是人类精神文明飞速前进的时代,1920—1940年的印度印证了这一事实。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思想和制度的影响下,许多受过教育的印度人开始发展规范准则、机构以及一种语言,以表达对“统一”“进步”“共同文化遗产”等新概念的需求。供争辩和辩论的公共空间得以建立,规范准则得到发展,由此,人们认识到他们正在进入共同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容纳了,更是超越了人的社会存在。20年代,文学和政治角色、公共空间与制度、出版市场以及文学和政治读者都在数量上均实现了增长,从而带来了质的飞跃。新主体发出不容忽视的批判性声音,而且还时常形成真正的“反公众”。印地语文学媒介的开放性和视野成就了大胆的实验,促使产生了新的文学类型,缔造了独立作家。与此同时,19世纪的努力所形成的潜在公众似乎终于真正地现身。规范性趋势与批判性声音之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语言和文学是呈现这种张力的显著标志。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承担公共角色,这是一个振奋人心、令人陶醉的时代。印地语界把这个时代称作现代印地语文学的“黄金时代”,而且各领域都展现了真正的、超乎寻常的文学创造力。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上半叶以标准印地语为基础形成的北印度地区性公共领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言、文学、性别、历史以及政治话语的角度分析印地语区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而探索语言和文学勾勒与书写一个新的民族的过程。这一过程对现代印度的政治、文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实践、新视角、大胆批评,以及重新讨论一切的意愿,助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统一的印地语受教育群体的品味。1920年至1940年是一个振奋人心、令人陶醉的时代。印地语界把这个时代称作现代印地语文学的“黄金时代”,而且各领域都展现了真正的、超乎寻常的文学创造力。
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评分FO第一部专著!补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