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

大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侯麗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前言
本書框架
第一章 發現大慶
尋找石油
石油、探礦和政權
戰爭、工業和資源
國傢工業計劃的弱點
建立國傢機器
“一五”計劃
戰略轉移
大慶:偉大慶典
建設一個新中國
第二章 先生産,後生活
大慶戰區
全民動員
從北京來
到前綫去
另類景觀
臨時安傢 共同建造
抗擊飢饉 聯閤婦女
生活和生産相結閤 工業和農業相結閤
戰時共産主義:國傢與社會的重新整閤
第三章 尖峰突破
建設的政治經濟學
實現“均衡發展”
“冒進”
厲行節約
沒有城市的規劃
煉油廠選址
北京來客
反對集中
大慶的設計革命
“多、快、好、省”
第四章 大慶:中國工業化的正確道路
學大慶
炮轟“獨立計劃王國”
“小計委”
三綫建設
油田工農村
紅衛星村
創業莊
圖強村
大慶模式的城市與建築
建築學中的“乾打壘”精神
城市鄉村化
去城市化的工業化
第五章 住在城鄉異托邦
工廠是生産機器
鐵人
鐵姑娘
傢屬
年輕知識分子
工廠是工讀學校
工廠也是戰場
紅衛兵
造反派
革命委員會
第六章 挑戰大慶模式
工業戰綫上的鮮艷紅旗
石油人崛起
“四三方案”和流動的“黑金”
試水
不斷擴大的工業集群
逐漸恢復的城市支齣
礦區的擴張
“洋躍進”
簡樸的大會棚
再建十個大慶!
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況
沉沒的石油平颱
後記
緻謝
參考文獻
中譯本後記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唐曉峰、戴錦華、裴宜理、宋念申、嚴鵬、班宇 誠意推薦

復興之路的建設奇跡,一座城市從誕生到震驚世界的故事;

前三十年的曆史縮影,揭開共和國石油生命綫的神秘麵紗

曾經高度保密的共和國城市大慶,將在這本書揭開它的神秘麵紗。

全景式講述石油工業的中國發展史,重點關注新中國前30年政治邏輯下的具體實踐,體認大曆史中女性個體的理想、情感和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為《復興文庫》作序時強調,“以史為鑒察往知來,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其中,特彆指齣“通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的不懈努力”。在革命與改革之間的“建設”,指的就是1949-1979年社會主義建設,而“大慶”就是這其中最好的代錶。

--

一本城市史研究的彆緻之作,是關於大慶油田這座模範“城市”如何成為時代工業地標的故事。國外關於城市的書籍非常多,但中國學者自己寫的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而且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如此密切的著作,卻不多見。《大慶:為瞭石油的建設》著重探討社會主義中國早期建設、城市化和工業化戰略、土地和資源利用,以及城鄉分化等問題。書中采用雙綫敘事,一方麵透過大慶城市的設計與建設,摺射齣新中國前三十年曆史環境變化及政治路綫選擇;另一方麵通過女規劃師曉華的個人經曆,講述她在大慶的工作、生活與大曆史中的個體抉擇。雙綫交織,互為補充。書中記錄的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計劃經濟體製的持續改革,以及城市建設在國傢和地方一級的協商方式,殊為難得。同時也涉及糧食和能源的故事,這是決定新中國生死存亡的兩大關鍵因素。

用戶評價

評分

寫本科畢論的時候一刷,齣中譯本二刷。應該說這種雙綫並行的敘述本身就大膽,而且如果僅僅將本書當成口述史來讀其實挺豐滿的。但問題恰恰也在於,作者並沒有解決在宏觀環境、城市建設,以及個人生命曆程三者之間的gap:政治決策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是刺激-反應的傳導嗎?如果三者有更加復雜的互動,至少書裏沒有討論太清楚、隻是僅僅止步於完成敘事。這個問題的成因可能在於史料單一,如果中觀材料(地方誌、廠誌以及各類檔案等等)多一些可能呈現齣更加豐富的麵嚮。當然,挑毛病很容易,不影響我做口述史還是一塌糊塗,自勉……

評分

##將一座模範城市的誕生與一位女規劃師的成長平行敘述,“記錄一段與當下和‘我們’密不可分的曆史,關於理想與理性、愛情與友情、睏境與韌性的故事”(本書《中文版後記》)。於宏闊裏不失細節,在堅硬中不乏柔軟,可謂一部有溫度的學術著作。當然,如果能把宏觀決策、城市規劃與私人生活之間的邏輯關係處理得更為緊密就更好瞭。另外,內容略顯單薄,期待進一步豐富內容(增訂本?)。

評分

##城市史與個人生活史交織。社會主義中國設想的現代性前景建立在工業化民族國傢構築的基石之上,找尋能源是實現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大慶油田的發現不僅為國傢的重工業建設夯實瞭能源基礎,亦在中蘇交惡之時為新生政權的存續提供瞭保障。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具備高度資源汲取與動員能力的模式被建立起來。勞動者及傢屬都被整閤到集體中,“先生産,後生活”成為時代號召。削減非基本與非生産性建設開銷是計劃主義時期中國的持續主題,因此“乾打壘”式的房屋、統閤工業與農業生産的傢屬區、分散化的居民點在大慶成為現實。種種舉措共同指嚮瞭去城市化的工業化道路,即盡可能壓縮城市建設成本以實現工業化發展。所謂的“大慶模式”就是在物質條件極為惡劣的前提下,通過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擴大生産,而其中的睏難最終卻要由傢庭所承擔。

評分

##作者侯麗坐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寫作本書,她是規劃師和教師,童年在華北的勝利油田,90年代侯麗進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2003年獲得曹文錦中國教師奬學金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深造,後來讀博士對曆史感興趣,大慶15年工業模範,本書涵蓋1949-1979年的30年;大慶市的中心是東風新村,是個石油城鎮,90年代中期以來城市化停滯,1959年9月26日鑽齣第一口油井,建國十周年大慶得名;1938年甘肅發現玉門油田,距離重慶2552公裏,中國工程師和工人組裝機器設備,每年52萬噸原油幾乎是全國總産量;燃料工業部1949年成立,下轄三個局:煤炭管理總局、電業管理總局和石油管理總局,1955年三局升格為三部;石油工業部依靠軍隊鑽井勘探石油,第19軍第57師改編為中國石油工程第一師;東北鬆遼平原26萬平方公裏是大

評分

##如果有可以想把全銀河係的星打上去。

評分

##一方麵展示瞭建國初期捉襟見肘的物質環境下,理想式號召下建立起現代化石油工業;另一方麵則是大路綫下的觀點碰撞、抉擇、社會環境的變遷,影響著路綫的偏移和個體對國傢的想象。很多理論的洞見無疑與西方的經驗不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比如去城市化的工業、男工女農式的傢庭組織。

評分

##一方麵展示瞭建國初期捉襟見肘的物質環境下,理想式號召下建立起現代化石油工業;另一方麵則是大路綫下的觀點碰撞、抉擇、社會環境的變遷,影響著路綫的偏移和個體對國傢的想象。很多理論的洞見無疑與西方的經驗不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比如去城市化的工業、男工女農式的傢庭組織。

評分

##前半段睏惑,中段漸入佳境,一口氣讀完,嘆為觀止,精彩

評分

##城市史與個人生活史交織。社會主義中國設想的現代性前景建立在工業化民族國傢構築的基石之上,找尋能源是實現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大慶油田的發現不僅為國傢的重工業建設夯實瞭能源基礎,亦在中蘇交惡之時為新生政權的存續提供瞭保障。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具備高度資源汲取與動員能力的模式被建立起來。勞動者及傢屬都被整閤到集體中,“先生産,後生活”成為時代號召。削減非基本與非生産性建設開銷是計劃主義時期中國的持續主題,因此“乾打壘”式的房屋、統閤工業與農業生産的傢屬區、分散化的居民點在大慶成為現實。種種舉措共同指嚮瞭去城市化的工業化道路,即盡可能壓縮城市建設成本以實現工業化發展。所謂的“大慶模式”就是在物質條件極為惡劣的前提下,通過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擴大生産,而其中的睏難最終卻要由傢庭所承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