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余年,教过2000多个学生,同时也是一名10岁男孩的父亲。
他是“减法教育”的践行者,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与成绩。通过开设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与学生家长和孩子们长期交流互动。
担任开明版语文教材编委,人教版国学教材编委。连续十几年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中考阅卷题组负责人。在《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中学教学参考》《语文报》《作文通讯》等媒体发文数十篇。
减法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能力做加法”,方法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常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扎根一线教学20余年,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他在教学中奉行“三不政策”——不加课,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业,学生看似学时少,但往往能厚积薄发,实现逆袭。 在本书中,于老师将多年的洞察与实践和盘托出,帮助家长在功利化盛行的环境中保持理性:遵循教育规律,宁慢勿快,宁拙勿巧;尊重八大常识,智慧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提升成绩之外的软实力——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夯实根基,在大语文时代获得受益终身的综合能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深耕一条长长的路。慢慢来,才会比较快;看得远,才能走得更长远。
##重点理念: 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学时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把握快与慢,加与减 教育常识: 一、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人生各阶段都是无法超越的) 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要自己为自己负责) 四、功利心可以有,但要适度 五、逆袭不是天上...
评分 评分##如果说母语是认识世界的起点,那语文教育一定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减法也好加法也好,都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变化需要时间和长期平和的心态所支撑,语文学习更是没有一定之法。殊不知,离开学校会发觉语文是工作和生活的仰仗,是内心世界的依靠。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分数高低,以及未来机会的多寡,无可否认,作者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多注重日常培养,聚焦课堂、减少刷题、多读书多运动,提升自我驱动力,减少他控形成自控。提出了辅助阅读的五个问题,在教育孩子时可以使用,我虽然在培养复述能力但这么系统的解释还是有很大启发,“1印象最深的故事?(整体复述)2哪里最打动人(精准描述)3哪个细节过目难忘(原因分析)4使用了设么塑造方法?(写作储备)5哪些词语表达精准(遣词造句)”,非常务实,但也要谨慎使用,挫伤阅读兴趣就不得不偿失了
评分 评分##非常实用,很认同水寒老师的价值观,对大语文的学习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思路,电子书读的不是很细,有空时打算再二刷
评分##2022年要认真学习理论,给自己心里减负,为孩子将来铺路。读罢,为我懒得让孩子刷题找到了理论基础。学习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单单服务于考试而已。 父母是需要有“上岗证”需要学习的。现在社会功利心太强,人难免焦躁,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在下一次考试中考个高分,有个好名次?为了考上985、211?亦或是为了谋求一个好工作?不少家长是这么认为的,这样的家长还不少。这样的前提下,孩子就成了提线木偶,家长和老师成了扯线...
评分##豆瓣评分:8.2 作者:于晓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机缘巧合,公司发了一本书。 本不在原先的读书计划书单中。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自己读了许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但现实生活中总觉得不知道怎么去实际应用,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读过的书就抛到脑后了。 作者是实验中学的语文老...
评分##非常真诚实在的分享。有观点有态度有行动,可以直面质疑,仍保持积极沟通,相信自己,也相信面前的孩子,和孩子背后的父母。 翻到这本书,本想借助语文老师这个角色,学点具体的语文学习之法。但实际感触最深的却是提醒自己“远”一点。想远一点,看远一点,站远一点。 首先说...
评分##《减法教育》 12月的读书会我选了于晓冰老师的《减法教育》,也有幸邀请到了老师到读书会群里跟大家交流和答疑,相关的内容我也整理成了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老师的回答很是坦诚? [这些关于语文、作文、阅读、考试的疑问与解答,希望也能帮到你] 减法教育的核心观点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