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集笺校(套装共6册)

白居易集笺校(套装共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白居易 著,朱金城 注
图书标签:
  • 白居易
  • 唐诗
  • 诗歌
  • 古典文学
  • 文学
  • 注译
  • 笺校
  • 古籍
  • 中华文化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028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23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1988-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68
套装数量: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后,白居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凡例
卷一 讽谕一 古调诗五言 凡六十四首
贺雨
读张籍古乐府
哭孔戡
凶宅
梦仙
观刈麦
题海图屏风
赢骏
废琴
李都尉古剑
雲居寺孤桐
京兆府新栽莲
月夜登阁避暑
初授拾遗
赠元稹
哭刘敦质
答友问
杂兴三首
宿紫阁山北村
读汉书
赠樊著作
蜀路石妇
折剑头
登乐游园望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威鹤
春雪
高仪射
白牡丹
赠内
寄唐生
伤唐衢二首
问友
悲哉行
柴藤
放鹰
慈鸟夜啼
燕诗示刘叟
采地黄者
初入太行路
灯鲂张徹落第
送王处士
村居苦寒
纳粟
……
卷二 讽谕二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八首
卷三 讽谕三 新乐府 凡二十首
卷四 讽谕四 新乐府 凡三十首
卷五 闲适一 古调诗 凡五十三首
卷六 闲适二 古调诗五言 凡四十八首
卷七 闲适三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八首
卷八 闲适四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七首
卷九 感伤一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五首
卷十 感伤二 古调诗五言 凡七十八首
卷十一 感伤三 古体五言 凡五十三首
卷十二 感伤四 歌行曲引杂体 凡二十九首
卷十三 律诗 五言 七言 凡九十九首
……
卷七十一 碑记铭吟偈 凡十一首
外集卷上 诗文补遗一 诗词一 凡六十三首 句二
外集卷中 诗文补遗二 诗词二 凡四十六首 句三十四
外集卷下 诗文补遗三 文 凡二十四首
附录一 传记
附录二 序跋
附录三 白居易年谱简编
篇目索引

前言/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宋名家文集》 一、 卷首语:古韵流芳,千年回响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河中,唐宋时期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时代。那是一个诗歌、散文、词曲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无数杰出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绝妙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抒发了深沉的情感,记录了时代的风貌,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本套《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宋名家文集》,便是对这一辉煌篇章的一次精选与呈现,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重温那些浸润着历史芬芳、闪耀着人文光辉的文学瑰宝,感受中国古典文学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永恒价值。 我们相信,阅读经典,是对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是对古人智慧的汲取,更是对心灵的滋养与升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驻足于千年前的文字之间,与那些伟大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够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启迪,一份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 编选理念:精挑细选,体例严谨 本套文集在编选上,遵循“精、深、广、通”的原则。 精: 我们力求精选唐宋时期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及其作品。每一位入选作家,都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深: 我们不仅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更注重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意涵。通过对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的梳理,力求展现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广: 选文范围力求广泛,涵盖了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各个主要体裁,包括但不限于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散文(论说文、叙事文、骈文)、词、赋等,力求展现唐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通: 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我们也力求让文集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规范,力求使当代读者能够更便捷地理解和欣赏。 三、 核心内容:唐宋风华,群星璀璨 本套文集共分为六卷,精选了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十余位大家的作品。每卷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着唐宋文学的辉煌成就展开。 第一卷:盛唐气象——诗歌巨擘的宏伟乐章 本卷聚焦盛唐时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开放、自信、包容著称的时代,孕育了无数诗歌大家。我们将呈现: 李白(约701-762): “诗仙”李白的豪放飘逸,是盛唐气象最完美的体现。本卷精选其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将进酒》的狂放不羁,《静夜思》的思乡情切,《望庐山瀑布》的壮丽奇景,以及《赠汪伦》的真挚友情,让读者领略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我们会重点选取那些展现其浪漫主义情怀、对自由的渴望、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深沉的家国情怀的作品。 杜甫(712-770): “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则以沉郁顿挫的笔触,记录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与民生疾苦。本卷将收录其“三吏”、“三别”等代表作,如《春望》的家国之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登高》的苍凉与感慨,展现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悲悯情怀。 王维(约699-759): “诗佛”王维则以其诗画结合的独特风格,将山水田园诗推向极致。本卷将选取其如《山居秋暝》的宁静致远,《鹿柴》的空灵禅意,《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愁绪,展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白居易(772-846): (请注意:此处为避免与您提供的图书名称冲突,故不详细展开。若需补充,可另外说明。) 第二卷:中晚唐风骨——文人心志的传承与演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诗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卷将展现中晚唐时期文人的风骨与思考: 韩愈(768-824): “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领袖,其散文雄健峭拔,气势磅礴。本卷将收录其《师说》对治学之道的阐述,《马说》对人才的批判,《进学解》的自嘲与抱负,以及其他体现其“文以载道”思想的篇章,展现其力排众议、推崇儒学的坚韧品格。 柳宗元(773-819): 同样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作家,柳宗元的散文以山水游记见长,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本卷将精选其《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壮游体验,《钴鉧潭记》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小石潭记》的清幽绝美,展现其贬谪生涯中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李商隐(约813-858): 晚唐的“诗鬼”,其诗歌意象朦胧,情感缠绵,充满着晚唐特有的凄美与哀婉。本卷将收录其著名的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等,以及其他如《夜雨寄北》等,让读者体验其深邃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杜牧(803-约852): “小杜”杜牧以其俊朗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本卷将选取其《泊秦淮》的怀古伤今,《江南春》的描摹,《山行》的意境,以及其他如《赤壁》等,展现其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照。 第三卷:宋词雅韵——婉约与豪放的时代绝唱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词风从早期清丽到中期婉约,再到后期豪放,呈现出丰富的变化。本卷将聚焦宋代词坛的代表人物: 苏轼(1037-1101): “东坡居士”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浑,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情。本卷将收录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名篇,展现其旷达的人生观和博大的胸襟。 李清照(1084-约1155):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本卷将选取其《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展现其细腻的情感、精妙的笔法以及亡国后词风的转变,字字珠玑,情真意切。 辛弃疾(1140-1207): 豪放派另一位重要代表,其词充满了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壮志未酬的无奈。本卷将收录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展现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柳永(约987-约1053): 作为北宋婉约派的开创者,柳永的词风细腻,铺叙婉转,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本卷将选取其《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展现他对都市生活和男女情感的细腻描摹。 第四卷:宋代散文大家——理性与哲思的深度探索 宋代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哲理的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本卷将呈现: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其散文平易晓畅,娓娓道来,寓意深刻。本卷将收录其《醉翁亭记》对自然与政治的思考,《秋声赋》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伶官传序》对兴亡之道的深刻见解,展现其温润儒雅的文风和对人生哲理的洞察。 苏洵(1009-1066): “三苏”之一,其文章说理透彻,逻辑严谨。本卷将选取其《六国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管仲论》对治国之道的探讨,以及其他体现其政治见解和史识的作品。 曾巩(1019-1083): “三苏”之后,曾巩以其严谨的文风和对史实的精细考证而著称。本卷将选取其《墨池记》对王羲之练字精神的赞扬,《寄欧阳舍人书》对治学态度的陈述,以及其他体现其朴实厚重的文风的作品。 第五卷:唐宋诗话与文论——文学批评的智慧结晶 本卷将目光投向唐宋时期文学批评的领域,通过历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评论,展现其文学理念和审美追求。我们将收录: 《唐宋诗话选》: 精选唐宋时期重要的诗话作品,如司空图的《诗品》及其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这些诗话不仅提供了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如司空图提出的“味象”、“含不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诗歌美学原则,以及严羽强调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歌意境。 《唐宋文论选》: 选取唐宋时期关于文章创作的论述,如韩愈的《文说》、欧阳修的《论文》等,探讨古文运动的理念,文章的体例、风格、内容等,展现唐宋文人对文章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卷:唐宋文人交往与轶事——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片段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本卷将通过唐宋文人的书信、序跋、传记、笔记等史料,展现他们鲜活的生活侧面以及文人之间的交往趣事,为理解其作品提供更生动的背景。 书信与尺牍: 精选唐宋名家之间的书信往来,如苏轼致友人的书信,体现其坦荡磊落的胸怀;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书信,展现其深厚的爱情。 序跋与铭记: 文人为友人著作所作的序跋,既是对朋友的鼓励,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态度。 轶事与传说: 选取唐宋时期关于文人的生动轶事,如杜甫的颠沛流离,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贬谪经历,展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 四、 价值意义:经典永恒,启迪当下 本套《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宋名家文集》,不仅是一套纯粹的文学读物,更是一扇通往中华文化深邃内涵的窗口。 传承文化基因: 阅读这些经典,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汲取人生智慧: 唐宋名家的作品,穿越历史的烟尘,依然闪耀着人生的智慧。无论是面对困境的坚韧,还是对生活的热爱,亦或是对真理的追求,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提升审美情趣: 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高雅的情趣。 丰富精神世界: 在喧嚣的时代,沉浸于古典文学的魅力之中,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力量。 五、 结语:邀您同行,共赏华章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翻开这套《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唐宋名家文集》,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同行,与千年的诗意对话。愿这套文集,能成为您书架上一抹亮丽的风景,更能成为您心灵深处一份恒久的慰藉与滋养。让我们一同走进唐宋,感受那份独属于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店里翻阅了几本书籍,被那些历久弥新、穿越时空的文学作品所吸引。我一直相信,经典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代,触动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灵。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准确性和解读的深度。很多时候,一本经过精心考证和注释的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让我不再感到孤立无援。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提供详尽背景信息、准确注释,甚至能够引领我进行独立思考的书籍。这样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能够让我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评分

我一直对古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重要桥梁。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版本复杂的经典作品,一本严谨的、经过专家悉心校订的版本,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阅读的版本。一个经过仔细考证、校勘精确的版本,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作者的原意,避免因为传抄、讹误而产生的理解偏差。我特别希望能够接触到那些历代名家搜集、整理、校订的古籍,它们凝聚了无数学者的心血,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学术著作。这样的书籍,不仅仅是阅读内容本身,更是一种对知识的传承和对学术精神的致敬。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爱好者,尤其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平时阅读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古籍版本,虽然内容本身精彩绝伦,但往往因为年代久远,文字、注释、甚至是一些文化背景的理解都显得不够清晰,有时读到一些晦涩的词句,或者不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就很难完全体会到作品的精妙之处。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可靠的、经过精心整理和注释的古籍,能够帮我扫清阅读上的障碍,让我更顺畅地进入作品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原文,更重要的是有权威的笺注,能够解释清楚字词的含义,梳理诗歌的背景,甚至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知识。这样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篇章。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唐诗,尤其是那些能够引起我内心深处共鸣的作品。读着读着,就越发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一位诗人,就得深入其作品的海洋,去感受字里行间的细微之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唐诗巨匠的典籍,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能让我读起来不感到枯燥的。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工具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能够引发我思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市面上有很多诗集的版本,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有的过于晦涩,学术性太强,反而让人望而却步;有的则过于浅白,缺乏深度,读完感觉像是走马观花,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记。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够平衡学术严谨与文学欣赏的桥梁,让我既能感受到诗歌的美,又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的初学者,我深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在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很多古籍的传世版本差异很大,阅读起来常常感到困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权威的、能够让我信赖的学术工具书,它不仅要提供最准确的文本,更要有详实的笺注和深入的考证,能够帮助我理清脉络,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字词句,以及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研究的基石,让我在面对繁杂的史料和不同的观点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深入的学术探索,而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古代文献中。

评分

白牡丹

评分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白居易

评分

这里,

评分

句巧借香炉峰的山势和峰名,将高耸的山峦比喻为天然的香炉,把盘旋在山巅的雾霭云气比喻为起

评分

“

评分

灯下翻书青史问谁留政绩;窗前望月白头愧我老风尘。

评分

此处可留春四季人间春不老;何枝堪寄意群芳国里意无穷。

评分

? 任职苏杭

评分

中国文人,最爱白居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