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全集,書不錯,嗯唯一不足的是裏麵包的塑料袋破瞭
評分白居易是最注意編輯、保存自己作品的人,他活瞭七十五歲,早在四十三歲左右便開始將自己的詩歌編成瞭十五捲的集子。長慶四年(824)五十二歲時,又由元稹幫他將詩文正式結成《白氏長慶集》五十捲。此後,遞年增加,不斷續補,從六十捲、六十五捲到六十七捲。最後,於會昌五年(845)終於編定瞭七十五捲的《白氏文集》。其中包括《白氏長慶集》五十捲,後集二十捲,續後集五捲,共收詩文三韆八百四十首。他為瞭防止混入僞作,為瞭避免作品散佚,曾把三本文集分彆寄藏在廬山東林寺、蘇州禪林寺和洛陽聖善寺,又交給侄子和外孫各一本,以便長久留存,傳諸後世。但曆史違背瞭他的意願,由於戰火的破壞,人世的變化,白居易親自編定的文集並未能完好無損地流傳下來。以至從兩宋以來人們便常因為理不清那錯綜的版本源流,而産生瞭一些迷惑和誤解。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書不錯,雖然是老版本,但印刷還算清晰,不到半價買到的。
評分錢仲聯,(1908—2003),原名萼孫,號夢苕。終身教授。江蘇常熟虞山鎮人。1926年畢業於無锡國學專修學校。曾任大夏大學、無锡國學專修學校教授。建國後,曆任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大學教授,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中華大典·文學典》編篡委員會顧問,《全清詞》編篡研究室顧問,《續修四庫全書》學術顧問,《全宋詩》編委會顧問,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中華詩詞學、中國近代文學學會顧問,中國詩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捲》編委會副主任,中國韻文學會第一屆副會長,蘇州大學中國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1984年獲江蘇省政協委員會“祖國統一、撰寫文史資料工作”成績顯著奬;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二等奬,同年被江蘇省教委定為普通高校優秀學術帶頭人;1995年被教委評為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時成果奬;1996年被蘇省教委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教師。
評分這套白居易集很不錯,經典之書,值得收藏
評分“
評分前言
評分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820),湧現一批傑齣作傢,詩文創作很繁榮。其中白居易、元稹的律詩,傳播最為廣泛,當時稱為“元和詩”或“元和體”。在晚唐五代,白居易、元稹的詩歌不但傳播極廣,而且獲得崇高的評價。修撰於五代後晉的《舊唐書》,其編者崇尚駢體詩文的語言音節之美,在元稹、白居易傳後縱論曆代文學,認為詩歌的昌盛期,前有漢末建安時代、南齊永明時代,各以曹植、劉楨與瀋約、謝朓為代錶作傢;唐詩昌盛期則在元和年代,以元稹、白居易為盟主。後麵贊語更雲:“文章新體,建安永明。瀋謝既往,元白挺生。”其所謂“文章”,包括各種散文,而實以詩歌為主,詩歌中又以律詩為主。《舊唐書》編者對元白作品的評價,高齣唐代包括李白、杜甫在內的其他作傢。到北宋前期古文傢歐陽修、宋祁修撰《新唐書》,對白居易的評價就明顯降低瞭。該書《白居易傳》有曰:“最工詩。初頗以規諷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數韆篇。”在肯定其諷諭詩後,對其取得世俗愛好、數量眾多的雜律詩則有微辭。這裏說明宋代古文傢對元白的元和新體律詩是不滿的。北宋以後,白居易詩歌傳播之廣,評價之高,就較李白、杜甫遜色多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