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彙校集注(上下)

逸周书彙校集注(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怀信 等 著
图书标签:
  • 逸周书
  • 周礼
  • 礼记
  • 古籍
  • 中国古代史
  • 文化典籍
  • 经学
  • 历史文献
  • 校注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39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257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要籍集释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41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逸周书彙校集注》(上下)(修订本)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内容简介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目录

序言
凡例
卷一
度训解第一
命训解第二
常训解第三
文酌解第四
糴匡解第五
卷二
武称解第六
允文解第七
大武解第八
大明武解第九
小明武解第十
程典解第十二
程寤第十二阙
秦阴解第十四阙
九政第十五阙
九开第十六阙
刘法第十七阙
保开第十九阙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录一 佚文
附录二 序跋
后记

前言/序言


《逸周书》乃一部中国古代史书,成书年代虽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其大部分内容源自西周至春秋时期,是研究周朝历史、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这部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保存了大量其他史籍所未载的史料,为我们勾勒出周朝早期到中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生动的图景。 《逸周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公旦辅佐成王、平定叛乱的艰辛历程,感受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时代变革;可以读到康王时期“刑措不用”的盛世气象,领略到“明德慎罚”的治国理念;更能窥见厉王时期政治的动荡与最终的崩坏,体察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深刻教训。书中涉及的君臣对话、誓言、诏令、策问,以及对战争的记述、对祭祀的描写,都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伦理观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逸周书》的文本流传历经坎坷,宋代以来,学界对《逸周书》的校勘、整理、注解从未停歇。历代学者,如马瑞临、王国维、陈梦家等,都曾致力于《逸周书》的辨伪、校订与笺释,试图还原其本来的面貌,并深刻挖掘其史学价值。正是由于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这部古老而珍贵的典籍得以在后世流传,并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理解。 《逸周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史料的独特与重要性。它记录了不少与《尚书》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印证的事件,但也保存了许多《尚书》所没有的内容。例如,《逸周书》中的《尝麦》、《度邑》等篇,详细记载了周文王、周武王伐商的历史细节,为我们研究商周之际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逸周书》中的《世俘》篇,更是记载了武王灭商后俘获的商朝官员、贵族及其后代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民族构成和战后处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线索。《逸周书》中的《度训》、《兆》等篇,则涉及到古代的占卜、祭祀仪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 其次,《逸周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书中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的萌芽,如对德治、礼乐的重视,对君主德行的要求,以及对民心的关注。它反映了周人“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逸周书》中的一些论述,如关于“天地人”关系的思考,关于“明察秋毫”的治理原则,都展现了周人独特的智慧。《逸周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如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人事变迁的观察。 再者,《逸周书》的语言文字价值也十分显著。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其语言风格古朴典雅,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提供了重要的例证。书中一些词汇、句式、表达方式,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逸周书》的文字,也为我们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的书写习惯提供了参考。 在历史学研究中,《逸周书》常常被用作印证其他史料的佐证,或作为填补历史空白的依据。《逸周书》与《诗经》等同期的文献相互参照,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逸周书》的出现,纠正了某些传统史说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也引发了新的学术争鸣。它不仅是历史学家的案头必备,也是考古学家在解读文物时的重要参考。 《逸周书》的内容,还可以从其体裁的多样性来理解。它既有叙事性的历史记载,也有议论性的政治哲学探讨;既有君臣之间的问答,也有关于天文、历法、地理的零散记录。这种多样性使得《逸周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研究的素材。 总而言之,《逸周书》是一部承载着周朝历史文化重要信息的古籍。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史料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它在推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逸周书》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周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发展脉络。 本书的编纂,旨在汇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逸周书》进行严谨的校勘,并配以详实的集注,力求呈现一部最为准确、最易于理解的《逸周书》版本。通过对原文的精细梳理,以及对历代注解的条分缕析,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逸周书》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篇章,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感悟先贤的思想。本书的出版,也希望能为《逸周书》的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于这部伟大经典的解读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作者(或编者)在整理和呈现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智慧的体现。一本经典的古籍,经过几代学者的整理、校勘、注释,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其背后凝聚了多少的努力和思考,是难以想象的。 《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书名,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学术的结晶,是无数次查阅、比较、考证的结果。“彙校”二字,似乎包含了对不同版本精华的汇聚与甄选,“集注”则暗示了对前人智慧的集大成。“集注”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可能包含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历代学者的智慧融会贯通,又如何将那些晦涩的古代文献,变得更加容易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评分

我一直对先秦古籍的文字演变和版本流传非常感兴趣,《逸周书》作为一部承载了重要历史信息的文献,其文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自然是我关注的焦点。看到《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了对不同传世本的细致比对,以及对其中讹误的校正。这种工作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原文的真实面貌,避免被错误的版本误导。想象一下,能够通过权威的校注,看到学者们是如何花费心血去辨析字句、考证出处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敬畏。我想这本书肯定汇集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逸周书》文字精髓的读者,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的是一种素雅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逸周书彙校集注》几个大字,低调中透着一股古朴的文化气息。拿到手里,份量感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摸上去有种细腻的触感,翻阅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了。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校注的引文和注释部分,字体也做了区分,使得主体内容和辅助信息一目了然,这一点对于初次接触《逸周书》的读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此外,书的开本也比较实用,既不像大部头那样笨重,又不像小册子那样局促,放在书桌上,无论是查阅还是摆设,都显得恰到好处。整体而言,从阅读体验的硬件层面来说,这本书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让人充满了对其中内容的期待。

评分

我在阅读古籍时,对于版本问题的敏感度很高。《逸周书》由于其古老且流传过程中版本较为复杂,其校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本优秀的《逸周书》版本,应当能够清晰地呈现不同传本之间的异同,并且能够对存在争议之处给出合理的说明或考订。《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书名,恰恰点出了“彙校”和“集注”两个核心功能。这预示着它可能整合了多方面的校勘成果,并对历代名家集注进行汇集和提炼。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古籍版本研究有一定关注的读者来说,一本能够提供严谨校勘和丰富注疏的书,是极其宝贵的。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厘清《逸周书》的不同版本脉络,理解学者们在校勘过程中的治学方法,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这部重要文献的流变与价值。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典故和文化溯源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逸周书》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似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上古秘闻和政治智慧。虽然我并非专业学者,但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让我理解内容,又能带我领略古人思想的书籍。《逸周书彙校集注》的“集注”二字,让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我猜想,它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罗列,更包含了学者们对其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阐释。这些注疏,或许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理解那些晦涩文字的门锁,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感受周朝那个辉煌时代的思想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逸周书》的独特魅力,让我不仅仅是“看”书,更是能“懂”书,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

评分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评分

墨子集诂(套装共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书不错

评分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评分

内容不错,纸质差。上古关门吧

评分

荀況所著的《荀子校释(修订本上下)/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一反近代以来用王先谦集解本为底本的常例,而选用古逸丛书影刻宋台本为底本。同时还先用了南宋巾箱本、题注本、元刻明修本、明世德堂本、四库本、谢刻本、增注本、集解本、吴汝纶点勘本、村岗良弼评点本相参校。@杨倞以下至当今学人校释之文上百家,其附录辑有荀子佚文十三条。其中四条为笔者所钩辑,亦于荀子辑佚有所帮助。本书附录广集历代有关荀子研究资料,并列出引用参考书目文献二百余种,欲为研究荀子学者提供方便。总之,选取底本优良,参校本丰富,收集的资料较为完备,可谓《荀子集解》之后的又一传世力作。

评分

很厚重的书。不错

评分

稍微有点瑕疵不影响 毕竟 双十一活动才53元 这么便宜犯不着换了

评分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华要籍集释丛书正在收齐当中,趁活动收入,喜欢这个版本,推荐收藏。

评分

200-100的券特别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