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彙校集注》(上下)(修订本)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序言
凡例
卷一
度训解第一
命训解第二
常训解第三
文酌解第四
糴匡解第五
卷二
武称解第六
允文解第七
大武解第八
大明武解第九
小明武解第十
程典解第十二
程寤第十二阙
秦阴解第十四阙
九政第十五阙
九开第十六阙
刘法第十七阙
保开第十九阙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附录一 佚文
附录二 序跋
后记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作者(或编者)在整理和呈现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智慧的体现。一本经典的古籍,经过几代学者的整理、校勘、注释,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其背后凝聚了多少的努力和思考,是难以想象的。 《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书名,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学术的结晶,是无数次查阅、比较、考证的结果。“彙校”二字,似乎包含了对不同版本精华的汇聚与甄选,“集注”则暗示了对前人智慧的集大成。“集注”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可能包含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古老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历代学者的智慧融会贯通,又如何将那些晦涩的古代文献,变得更加容易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评分我一直对先秦古籍的文字演变和版本流传非常感兴趣,《逸周书》作为一部承载了重要历史信息的文献,其文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自然是我关注的焦点。看到《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了对不同传世本的细致比对,以及对其中讹误的校正。这种工作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原文的真实面貌,避免被错误的版本误导。想象一下,能够通过权威的校注,看到学者们是如何花费心血去辨析字句、考证出处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敬畏。我想这本书肯定汇集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逸周书》文字精髓的读者,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的是一种素雅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逸周书彙校集注》几个大字,低调中透着一股古朴的文化气息。拿到手里,份量感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摸上去有种细腻的触感,翻阅时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了。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校注的引文和注释部分,字体也做了区分,使得主体内容和辅助信息一目了然,这一点对于初次接触《逸周书》的读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此外,书的开本也比较实用,既不像大部头那样笨重,又不像小册子那样局促,放在书桌上,无论是查阅还是摆设,都显得恰到好处。整体而言,从阅读体验的硬件层面来说,这本书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让人充满了对其中内容的期待。
评分我在阅读古籍时,对于版本问题的敏感度很高。《逸周书》由于其古老且流传过程中版本较为复杂,其校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本优秀的《逸周书》版本,应当能够清晰地呈现不同传本之间的异同,并且能够对存在争议之处给出合理的说明或考订。《逸周书彙校集注》这个书名,恰恰点出了“彙校”和“集注”两个核心功能。这预示着它可能整合了多方面的校勘成果,并对历代名家集注进行汇集和提炼。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古籍版本研究有一定关注的读者来说,一本能够提供严谨校勘和丰富注疏的书,是极其宝贵的。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厘清《逸周书》的不同版本脉络,理解学者们在校勘过程中的治学方法,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这部重要文献的流变与价值。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典故和文化溯源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逸周书》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似乎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上古秘闻和政治智慧。虽然我并非专业学者,但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让我理解内容,又能带我领略古人思想的书籍。《逸周书彙校集注》的“集注”二字,让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我猜想,它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罗列,更包含了学者们对其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阐释。这些注疏,或许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理解那些晦涩文字的门锁,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感受周朝那个辉煌时代的思想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逸周书》的独特魅力,让我不仅仅是“看”书,更是能“懂”书,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
评分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评分墨子集诂(套装共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书不错
评分《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评分内容不错,纸质差。上古关门吧
评分荀況所著的《荀子校释(修订本上下)/中华要籍集释丛书》一反近代以来用王先谦集解本为底本的常例,而选用古逸丛书影刻宋台本为底本。同时还先用了南宋巾箱本、题注本、元刻明修本、明世德堂本、四库本、谢刻本、增注本、集解本、吴汝纶点勘本、村岗良弼评点本相参校。@杨倞以下至当今学人校释之文上百家,其附录辑有荀子佚文十三条。其中四条为笔者所钩辑,亦于荀子辑佚有所帮助。本书附录广集历代有关荀子研究资料,并列出引用参考书目文献二百余种,欲为研究荀子学者提供方便。总之,选取底本优良,参校本丰富,收集的资料较为完备,可谓《荀子集解》之后的又一传世力作。
评分很厚重的书。不错
评分稍微有点瑕疵不影响 毕竟 双十一活动才53元 这么便宜犯不着换了
评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华要籍集释丛书正在收齐当中,趁活动收入,喜欢这个版本,推荐收藏。
评分200-100的券特别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