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係列教材包括筆譯、口譯、理論、通識和工具書五大係列,是國內一套專門針對MTI學生編寫的專業教材,具有專業化、實踐性、應用型的鮮明特色。整套教材以職業翻譯技能訓練為核心,以應用型翻譯理論為指導,配閤不同學科領域的專題訓練,旨在完善學習者的翻譯學科知識結構,有效提高學習者口、筆譯實踐能力。
內容簡介
《英漢視譯》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專業選修課教材。視譯應用範圍廣泛,常被視為同聲傳譯的一種特殊形式,也被當作同傳訓練的一種基本方法。《英漢視譯》作為國內一本係統傳授視譯技巧的專業教材,既有對視譯原理、原則和基本要求的詳細闡述,也有對視譯中常用翻譯技巧的實例講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適用於專業教學和自主訓練。主要特點如下:
教學設計循序漸進:從英漢兩種語言轉換的具體方法入手,由易到難講授和訓練各項視譯技巧,並重點訓練長句、難句的視譯,為同傳打下堅實基礎;
訓練素材真實廣泛:選文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能源、環境、體育等國內外會議常見專題內容,視譯譯文真實再現譯員現場錶現;
技巧講解注重實效:每單元突齣一個重點,介紹不同句型在視譯中常用的翻譯技巧,對實用句型進行講解,以大量實例進行示範;
視譯練習豐富多樣:各單元課堂實戰練習與課後自主訓練相輔相成,有助於學習者一步步鞏固視譯技巧,提高實戰能力。所有練習均配有參考譯文,方便學習者比較和提高。
《英漢視譯》共15個單元,每周兩學時課使用一個學期。每單元又分為技巧講解、語段視譯、實戰練習和自主訓練四個部分。技巧講解部分從視譯的原理和原則開始,逐步講學生引入學習視譯和同傳的軌道,使學生明白視譯和同傳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語段視譯配有筆譯和視譯兩種譯文,並就二者的不同之處做瞭詳細的點評,有助於學生逐步剋服多年養成的筆譯習慣。實戰練習的材料大多來自國際會議上的發言稿和公眾人物的講演詞,並在篇章後配有難句分析,有效指導視譯實踐。之後的自主訓練更是提供瞭配閤單元主題的充足的課後練習篇章,這一部分的參考譯文可在書後的附錄中找到,方便自測自學。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1單元 視譯語序
第2單元 視譯單位
第3單元 視譯單位之間的銜接
第4單元 定語的視譯(Ⅰ):定語短語
第5單元 定語的視譯(Ⅱ):定語從句
第6單元 同位語的視譯
第7單元 狀語的視譯(Ⅰ):狀語短語
第8單元 狀語的視譯(Ⅱ):狀語從句
第9單元 句子成分的轉換
第10單元 被動語態的視譯
第11單元 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視譯
第12單元 It句式的視譯
第13單元 There+be句式的視譯
第14單元 長句的視譯(Ⅰ)
第15單元 長句的視譯(Ⅱ)
附錄一 自主訓練參考答案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About this trip, what can you tell us now?Secretary: Well, he is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the APEC Meeting in Shanghaiand then from there to Beijing, and I think he wants to form a personalrelationship with President Jiang Zemin and the other leaders. President Bushvery much believes in getting to meet other leaders and to talk to them face to face and convey that American attitude of friendship and the American attitude of "lets see if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solve any problems that exist between us, and lets always be doing what we can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3) So he is excited about coming to China.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it very, very much.Interviewer: Did he tell you anything before you left Washington?Secretary: He said to make sure that in my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hinese leaders I conveyed what I just said——Washington is not in a confrontational mode. Why would we want to be in a confrontational mode? We are one of the best trading partners that China has. Forty percent of your products 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consumers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products that come from China to help them go about their lives. The products that come are at a reasonable cost. American businesses are investing in China. This is the basis for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a relationship that grows, not the basis for a confront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areas that we will have some difficulty with, and the President will be candid about this, have to do with human rights, and we do have some concerns about proliferation issues.But this isnt the only basis of our relationship. These are the things we are talking our way through.Interviewer: But it seems that here is a little confusion in terms of definitions of bilateral relations. For example, it seems to me that President Bush does not follow very much the idea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at was defined by our two governments a few years ago.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e notice that just on the eve of your visit you sai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trying to view China as an enemy. So, Mr. Powell, between "partner" and "enemy", if I may ask you, which word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前言/序言
改革開放30年,助推中國翻譯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勃勃生機,蔚為壯觀。今天的翻譯,無論在規模、範圍上,還是在質量、水平上,以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貢獻上都是史無前例的。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綜閤國力不斷增強,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作為服務於改革開放的先導力量和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翻譯的作用愈發突齣。然而,在翻譯需求不斷攀升的同時,作為翻譯人員主要培養陣地的高校,卻日益暴露齣其在翻譯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脫節問題。畢業生翻譯技能不紮實,知識麵狹窄,往往難以勝任不同專業領域所需的高層次翻譯工作,緻使翻譯領域特彆是高級翻譯領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齣,不能滿足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這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對高水平翻譯人纔的培養提齣瞭迫切的要求。
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促進中外交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高級翻譯專門人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7年1月23日第23次會議審議通過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第1 8個碩士層次的專業學位,其設立無疑是繼2006年教育部批準試辦翻譯本科專業後我國翻譯學科建設取得的又一裏程碑式的成果,為我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職業化的翻譯人纔提供瞭重要途徑,為我國翻譯學的學科發展奠定瞭基礎,同時也給我國的外語學科發展帶來瞭機遇與挑戰。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傢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傢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纔。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在培養目標、師資要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這四點上都與傳統的翻譯方嚮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按口譯或筆譯方嚮訓練學生的口筆譯實際操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並為滿足翻譯實踐積纍所需要的百科知識。這一點與傳統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中的翻譯研究方嚮側重培養學生的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研究能力、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就業為導嚮的教學能力的培養目標差彆很大。第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高要求和培養目標的應用型導嚮,也要求承擔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學任務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口譯或筆譯實踐經驗,並瞭解翻譯教學的原則。
好的,這是為您創作的一份圖書簡介,該書名為《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係列教材:英漢視譯》,但內容完全圍繞其他主題展開,不涉及英漢視譯的具體內容。 --- 圖書名稱: 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係列教材:英漢視譯 (請注意:以下內容為《英漢視譯》教材的替代性、不包含視譯內容的圖書簡介) --- 《跨文化交際與語篇分析:麵嚮專業應用的高級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有誌於從事高端翻譯、跨文化交流、國際商務、外交服務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及研究生提供一套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前沿的實踐指導。本書摒棄瞭傳統翻譯教材中側重於語言對譯的局限性,轉而深入探討交際活動背後復雜的社會、文化和語篇結構要素,強調在真實語境中構建意義和實現有效溝通的策略。 第一部分: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基石與模型構建 本部分從人類學、社會語言學和符號學的交叉視角齣發,係統梳理瞭跨文化交際的核心理論。我們不僅迴顧瞭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維度理論、特朗皮納爾(Trompenaars)的文化模型,更引入瞭近年來在國際關係和商業談判中受到廣泛關注的“高語境/低語境”交流範式及其在不同文化群體中的具體錶現形式。 重點分析瞭非語言綫索在跨文化互動中的決定性作用,包括身體語言、空間距離(Proxemics)、時間觀念(Chronemics)以及接觸習慣(Haptics)。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分析,揭示瞭當這些“隱性規則”發生衝突時,如何在不失禮貌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文化橋接”。我們特彆關注瞭“文化休剋”的發生機製及其乾預策略,為讀者提供一套實用的心理調適框架。 第二部分:語篇分析的深度解讀與功能定位 翻譯的本質是對語篇的重構而非簡單的詞語替換。本部分的核心在於提升讀者對源語和目標語語篇結構和功能進行深度剖析的能力。 我們詳細介紹瞭係統功能語言學(SFL)的語篇分析框架,重點闡述瞭“體裁”(Genre)理論及其在專業領域(如法律文件、科技報告、政策簡報)中的應用。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語篇的“場域”(Field)、“交際功能”(Tenor)和“語域”(Mode),並據此確定目標文本的恰當“文體遷移策略”。 此外,書中引入瞭篇章銜接與連貫性理論(Cohesion and Coherence)。通過對指代、連接詞、詞匯重復和結構平行等顯性連接手段的分析,指導讀者如何在譯文中重建源語的邏輯流和語勢,確保譯文的自然流暢和語義準確。針對長篇、復雜的論述性文本,本書提供瞭基於“信息流”和“焦點轉移”的結構化處理方法。 第三部分:專業情境下的語境化應用策略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具體的專業場景,探討在不同應用領域中,如何根據“交際目的”和“受眾預期”調整翻譯策略。 國際法律文本的等效性挑戰: 探討法律術語的“約定俗成性”與“概念對等”之間的張力,分析如何處理法律體係差異導緻的結構性差異(如“普通法”與“大陸法”體係的文本差異)。 高科技與工程文檔的術語管理: 強調在快速迭代的技術領域中,建立和維護高質量術語庫(Terminology Database)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確保跨部門、跨語種技術信息的一緻性。 公共政策與外交文件的修辭運用: 分析政府公告、官方聲明中蘊含的微妙的權力關係和修辭意圖。學習如何精準把握外交辭令中的“模糊性”與“明確性”,以服務於宏觀的外交目標。 第四部分:現代翻譯實踐中的倫理與技術整閤 在全球化和數字化背景下,翻譯者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翻譯倫理的核心議題,包括忠實性(Fidelity)的邊界、譯者身份的構建以及麵對敏感信息的處理原則。 同時,本書也前瞻性地介紹瞭翻譯技術(Translation Technology)的應用。內容涵蓋計算機輔助翻譯(CAT)工具的深度集成、質量保證(QA)流程的自動化,以及大數據和語料庫在輔助語篇分析和語體風格確立中的潛力。我們強調技術是輔助工具,最終的決策權和責任仍在於具備深厚理論素養的專業譯者。 本書特色: 1.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每一章節均配有詳細的“案例研討”,要求讀者不僅識彆問題,更要提齣具有理論支撐的解決方案。 2. 注重“高階思維”培養: 引導學習者從“譯者”思維升級為“跨文化信息架構師”思維。 3. 前沿性強: 引入瞭近年來語言學、傳播學領域內關於語篇和文化互動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是緻力於在復雜、多變的應用環境中實現高質量、高附加值語言服務的專業人士的必備參考書。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掌握在任何專業語境下,有效解讀語篇意圖、駕馭文化差異、並産齣符閤目標語境規範的高質量文本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