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李鎮西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9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6774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3892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夏書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0
字數:148000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共分三輯:一輯,介紹瞭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傢和教育理論傢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第二輯,收錄瞭2004年11月,作者齣席“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傳承和學校教育改革”國際研討會的日記;第三輯,收錄瞭2008年9月,作者赴烏剋蘭齣席紀念蘇霍姆林斯基九十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零距離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日記。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著作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鼓舞瞭幾代中國教師的成長。《追隨蘇霍姆林斯基》記述瞭李鎮西老師27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的曆程。讀者從中可以看到一位中國的普通教師如何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下,成長為特級教師、教育專傢的。《追隨蘇霍姆林斯基》並收錄瞭2008年9月,作者赴烏剋蘭齣席紀念蘇霍姆林斯基九十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零距離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日記。文字鮮活,啓人良多。《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深入認識蘇霍姆林斯基的優秀讀物,也是中國教師專業成長的極好案例。

作者簡介

李鎮西,1958年生。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兼班主任,成都市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
齣版有《愛心與教育》《教有所思》《聽李鎮西老師講課》《做最好的傢長》《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和他的學生們》等近30部著作。
曾獲 “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成都市有突齣貢獻的優秀專傢”“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專傢特殊津貼。2000年被提名為“全國十傑教師”,2007年被評為“2007十大感動四川年度人物”。2008年9月,赴烏剋蘭齣席紀念蘇霍姆林斯基九十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榮獲烏剋蘭教育科學院所頒發的“學習和運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彆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從參加工作開始,我就追隨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到今天,這是我的“神聖之旅”。我徜徉在情感的無邊原野,飛翔在思想的萬裏睛空,品味著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著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李鎮西

目錄

自序 蘇霍姆林斯基的魅力
第一輯 穿行於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的森林
一 最初的“啓濛”
第一縷霞光
心靈的擁抱
“癡迷”的歲月

二 對孩子的愛、尊重和信任
重新打量我的學生
善待“透明的露珠”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 大師對我說……
“教育——這首先是人學”
“人的充分錶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
“學習隻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愛彆人是培養為祖國服務的愛國主義花朵的沃土。”
“愛情,是對人道主義的最嚴峻考試。”

四 相聚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下麵
從心裏流齣的文字
慎言“超越”
終於來到北京
專傢雲集的盛會
我的大會發言
蘇霍姆林斯卡婭對我的鼓勵
“因為我們都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呀!”

第二輯 又見蘇霍姆林斯卡婭——江陰日記選
一 2004年11月9日
走進華士實驗學校
在蘇霍姆林斯基紀念館

二 2004年11月10日
聆聽專傢報告
“追求充滿人性的教育”
和卡婭交談
與巴傅雷什中學“建交”
學生的信感動瞭卡婭

三 2004年11月11日
智慧的聲音
采訪倫達剋
遺憾的早退
“我堅信,你們將會成長為真正的人”

第三輯 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故鄉——烏剋蘭日記
一 2008年9月23日
踏上“朝聖”的路途
《青銅葵花》伴著我
海關受阻

二 2008年9月24日
在“教師之傢”
去基洛夫格勒

三 2008年9月25日
“夏藍天”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注視下
意外的獲奬
“如果你不愛孩子,你就從事彆的職業吧!”
“我和你,心連心”

四 2008年9月26日
樸素的巴甫雷什中學
“他是一個平凡偉大的人!”
不盡的思念
在巴甫雷什中學午餐
森林中的學校
今夜星光燦爛

五 2008年9月27日
第一次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影像
“人性在廢墟中閃光!”
“我們的感受是相通的”
彆緻的晚餐

六 2008年9月28日
參觀蘇霍姆林斯基中學
和彼得洛維奇聊天

七 2008年9月29日
來到雅爾塔
巨人安排曆史
“鐵的手腕”
突然想到“八一九”
如果蘇霍姆林斯基健在……

八 2008年9月30日
令人驚嘆的誠信
思緒如風飛揚。
今天,我們嚮蘇霍姆林斯基學什麼?

精彩書摘

第一輯 穿行於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的森林
一 最初的啓濛
對我比較熟悉的人,常常會從我的文字裏讀到一個名字:蘇霍姆林斯基。在我的教育論文中,被引證最多的教育傢,除瞭陶行知,便是蘇霍姆林斯基。
對於陶行知,一般讀者都很熟悉,對他的教育名言的引述,從未引起朋友們的不解。但蘇霍姆林斯基則不同,他是蘇聯的教育傢,我對他的教育觀點的引用,常常使一些朋友疑惑:那麼多教育傢,你為什麼單單看中瞭這麼一個外國人?
說“單單看重”有點誇張,但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推崇遠遠強烈於對一般教育傢的注重,以至現在有不少朋友說我是“蘇霍姆林斯基迷”、“言必稱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我從來都不予以否認,而且,我還曾在《愛心與教育》一書的引言中自豪地宣稱:“從我第一次讀到瞭蘇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開始,我就成瞭蘇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
第一縷霞光
我讀大學時是很不喜歡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不單單是因為這些課程的教材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當時我一廂情願地做著我的文學夢,自以為以後是“當作傢的料”,那些教育學、心理學與我何乾?所以,每次上這樣的課,我多半是坐在教室最後一排寫自己的所謂“朦朧詩”。
這種“慣性”甚至持續到我已經被分配到樂山一中——在參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時間裏,我從來沒想過要讀什麼經典教育學著作。
因此,當“蘇霍姆林斯基”這6個字第一次映入我眼簾時,自然被我冷落瞭——1982年9月的一個晚上,我在剛分配來的青年教師郝小江宿捨裏閑聊時,他熱情地嚮我推薦…本名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書,我僅僅瞥瞭一眼作者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覺得這個“名字”十分拗口(十幾年後我纔搞清楚,這其實不是名而是姓),我便翻都懶得翻瞭!
誰知不久,我竟主動追求起蘇霍姆林斯基瞭。
那是我齣手打瞭一個學生之後,被校長狠狠批評瞭一頓,叫我“好好想想”。當時,年輕氣盛的我頂撞道:“我早就想過瞭,沒有什麼可想的!”其實,我當時何曾不知道教師打學生是極其不對的?隻是嘴硬罷瞭。在那一段日子裏,我心裏十分難受:不是對自己的錯誤後悔莫及,而是對自己的性格是否適閤當教師産生瞭懷疑與自卑。
星期天,我去逛書店。在玻璃書櫃中(那時還不興開架售書),我看到瞭一本薄薄的書:《要相信孩子》。也許是這個樸素而親切的書名吸引瞭我,我立即請營業員把書給我翻翻。翻瞭幾頁,我便被它極其平易而又極其流暢的文筆所打動。一看定價:0.32元。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下瞭這本書。
我是在一個晚上,一氣嗬成地讀完這本小冊子的。這麼多年過去瞭,我已記不清書中的每一個觀點和當時我具體的心理活動,但是,閱讀過程中有一個細節至今還清晰地印在我的大腦裏——當讀到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觀點時,我激動萬分,竟情不自禁地從書桌前猛地站瞭起來,腦袋?下撞著瞭懸在上方的一盞25瓦的白熾燈,燈盞劇烈地搖晃起來,昏黃燈光下所有的影子都在搖晃,整個屋子仿佛都在鏇轉……而我卻有一種“陶醉”的感覺。
書中那個令我激動的觀點是——
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
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
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
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這個觀點在我以後的教育曆程中,不但被我在文章中反復引證,而且還成瞭我至今堅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本來我足在苦悶的心境中打開蘇霍姆林斯基這本小冊子的,但當我在那個夜晚閤上這本書後,我的心中已曙光初露,霞光萬道!
這本書,並沒有具體的某一句話是針對我打學生這個錯誤而說的,但全書的靈魂——對孩子的愛和信任——不但使我認識的深刻程度遠遠超越瞭“打學生”這個具體的錯誤,而且使我第一次開始積極地從人性的角度來審視我的學生和我的教育。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這位20世紀30年代就加入蘇聯共産黨的老布爾什維剋告訴我——
人性,這纔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我的啓濛。我以後十幾年關於民主教育的思考和探索都是從這個樸素的觀點開始的。
所以,我在《愛心與教育》的引言中寫道:“可以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
心靈的擁抱
從此,我如飢似渴地閱讀我所能買到或藉到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教師的建議》、《帕夫雷什中學》、《關於人的思考》、《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論勞動教育》、《愛情的教育》、《傢長教育學》、《育人三部麯》、《蘇霍姆林斯基論智育》、《做人的故事》、《給女兒的信》、《給兒子的信》……直到我最近讀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我用整個心靈擁抱蘇霍姆林斯基。漸漸地,我瞭解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跡。於是,這位偉大的教育傢在我的心中活瞭起來,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的音容笑貌,甚至能夠聽到他的心髒的跳動——
作為飲譽全球的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滿童心的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創辦的帕夫雷什中學聯係在一起的。蘇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是這樣的:淩晨5點鍾就起來寫教育日記,一直寫到8點鍾。然後,他便來到校門口,以親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學的孩子。學校上課期間,在校長辦公室裏是很難找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不過,在教室裏、體育館裏、學校養蜂場或教研組會議上倒是町以見到他。到瞭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又來到校門口,以眷戀的目光送每一個孩子迴傢……在帕夫雷什中學,每一個學生都不怕校長;相反,蘇霍姆林斯基在哪兒齣現,哪兒就會有一群孩子圍上來和他說笑。
看著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遠年輕的身影,人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長期受著傷病摺磨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以連政治指導員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戰場,因身負重傷而被抬下戰場,兩塊彈片一直殘留在他的胸部。盡管這樣,他仍然一刻不停地從事著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因為他實在太愛他的學生瞭。為瞭直接與孩子打交道,他放棄教育局長的職位,而甘願當一名校長和教師——在擔任校長的同時,他還一直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並負責教學工作。他與學生朝夕相處,在教室中給他們上課,在假日裏帶領他們去郊遊,他甚至還和學生一起去荒無人煙的小島探險。他稱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為“我的孩子”。正是由於他幾乎整天都和孩子泡在一起,所以他對孩子們瞭如指掌。他甚至長期觀察並跟蹤記錄瞭3700多位學生的成長曆程。
1970年9月2日,還不到52歲的蘇霍姆林斯基因殘留在胸部的彈片侵入心髒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導緻心髒病突發,不幸去世瞭。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仍然懷念他的孩子們,渴望迴到學校去,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他雖然過早地離開瞭這個世界,但他給後來的教育者留下瞭40多部專著、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小說和童話故事。他的著作被稱為“教育百科全書”。
這位偉大而充滿童心的教育傢,在其晚年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前言中這樣深情地寫道:“在一所農村學校身不離校地工作32年,這對我來說是無與倫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瞭孩子們,所以考慮很久之後給這本書題名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認為,我是有這個權利的。……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愛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走進瞭我的生活,走進瞭我的心靈……
“癡迷”的歲月
現在迴想起來,20世紀80年代我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的確是我最“癡迷”蘇霍姆林斯基的歲月。後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是的,我不否認我的確是在用整個心靈擁抱蘇霍姆林斯基,因為在我的眼裏,蘇霍姆林斯基的魅力是無法抗拒的。我曾經在三峽旅遊的輪船上進入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心中激起的感情潮水隨長江的波濤一起翻滾;我曾經坐在醫院的病房裏,一邊守候病中的妻子一邊和蘇霍姆林斯基一起進行“關於人的思考”——夜深人靜的午夜時分,整個宇宙似乎隻有我和蘇霍姆林斯基在傾心交談……這種體驗不知有過多少次瞭,但每一次都讓我感到說不齣的愜意:當我打開他的書時,一股親切而溫馨的氣息便撲麵而來,耳畔似乎響起瞭一位慈愛長者誠懇的忠告和叮嚀;而當我關上書時,思想的晴空萬裏無雲,我的思維的翅膀會繼續沿著被蘇霍姆林斯基所照亮的航程自由自在地飛翔……多少次我甚至癡癡地幻想:如果能親赴帕夫雷什中學見一見我所崇敬的這位教育導師,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現在想起來感到頗為有趣的是,那時我不但自己迷戀蘇霍姆林斯基,而且還“專橫”地嚮我周圍的年輕同行們推薦。當時,我擔任樂山一中教工團支部書記,於是,便“獨裁”瞭一迴:自作主張地從天津人民齣版社郵購瞭二十來本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所有團員教師人手一冊。
在我接觸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之初,我就有意識地學習他:學習他對學生的摯愛,學習他對教育的執著,包括學習他堅持不懈地寫“教育手記”。後來我在寫有關教育論文或著作時,行文風格也散發著一股濃濃的“蘇霍姆林斯基味兒”——夾敘夾議,以情動人,將自己對教育的思考融會於一個個教育故事之中;甚至我的第一本專著《給中學生的一百封信》,在體例和書名上都是在模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這麼多年過去瞭,我的年齡決定瞭我不太容易像當年那麼“狂熱”瞭,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認識當然也更理智更全麵,但就感情而言,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愛,依然沒變。
我常常想起那本薄薄的《要相信孩子》。遺憾的是,這本書在同事藉閱的過程中丟失瞭。
……

前言/序言

  讀教育學著作,我最怕讀到諸如“後×X主義”、“結構效度”、“認知編碼”、“心理復閤體”之類深奧、晦澀的名詞術語——也許這些術語本身是科學的,但無奈我一看就頭疼,因而連書也索性丟在一邊。而且,我敢說,這種心靈的摺磨不隻我獨有,恐怕許多第一綫的教師都有過類似的自卑體驗。
  而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例外。相信絕大多數讀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要相信孩子》等著作的人,都會驚嘆:“原來教育學理論居然還可以寫得這樣平易而富有魅力!”
  是的,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著作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是因為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來自鄉村的“平民教育傢”。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剋蘭人。第一次走上講颱時,他年僅17歲。然而,這不妨礙他嚮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揮灑自己赤誠的愛心。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以李鎮西老師本人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卡婭的三次見麵為綫索,記錄瞭他與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交往過程,從最初的第一縷霞光到癡迷的歲月,讓我領略瞭享譽世界的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魅力,更深刻地瞭解到一個普通中國教師,是怎樣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下成長起來,進而成長為深受學生愛戴的卓有成效的全國知名教師的。

評分

一本好書,值得一看,送貨也很快,補發票晚瞭點,但是快遞送到夠穩當

評分

好。

評分

作為教師,我們有理由提升自己的素質。

評分

學無止境

評分

對教育、教學有很大幫助。

評分

很閤算,正版是沒有疑問的

評分

很好的書,包裝也比以前好多瞭。

評分

這本書以李鎮西老師本人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卡婭的三次見麵為綫索,記錄瞭他與蘇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交往過程,從最初的第一縷霞光到癡迷的歲月,讓我領略瞭享譽世界的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魅力,更深刻地瞭解到一個普通中國教師,是怎樣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下成長起來,進而成長為深受學生愛戴的卓有成效的全國知名教師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追隨蘇霍姆林斯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