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干:墨成形之后还要晾干,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种方法。平放晾干的初期,墨要不断翻转,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自行恢复平整。晾墨环境的温度、湿度要严格控制,风大、阳光直晒、过分干燥都会导致墨内水分析出不均匀,以致产生碎裂纹。另外,温度过大也不好,会使墨出现霉变,影响墨的质量。
评分书很好很值得购买!印刷很精美
评分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实用,而且也是一件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墨的历史久远,且各种墨品繁多,大致可按照制墨的原料划分为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 古代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等 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墨远在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墨已经与人的生活不可分割了。 墨是我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主导,历代墨的繁荣使得墨成为中国的象征
评分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尤其是在京东618搞活动购买,物超所值。就是原价太贵。
评分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评分撕开书外表的塑料薄膜,在书的封面竟然有黑乎乎的手指印,非常不满意!
评分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的拍卖会上,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异军突起,表现抢眼。这其中颇具收藏价值、前景看好的当数玄妙丹青——徽墨。 徽墨不仅是传统的书写用具,更集诗、书、画、印刻、造型艺术、制墨工艺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成为实用性、观赏性俱佳的高雅艺术品。藏墨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把玩收藏徽墨将成为今后收藏拍卖市场上下一个“风向标”。 墨,是文明的产物,它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功效。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自宋以降,佳墨就成为文人书案的陈设、观赏品。古墨收藏颇为不易。一是墨为书画消耗品,极易损坏;二是保存难、存世量小。寒来暑往、冷热交替、霉潮侵袭对墨品都有直接致命的影响。因此,古墨流传下来十分不易,精品更属凤毛麟角。 当前,收藏拍卖市场上拍的大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墨品,其中珍玩观赏墨、集锦墨(套墨)、文人自制(用)墨、御制墨成交落槌率最高。也就是说此类墨品最受藏家和市场的认可。 本书为“收藏起步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墨的基本知识。
评分,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尹润生是二十世纪我国古墨收藏、鉴赏、研究名家第一人。古墨,通常归类于文房四宝。但古墨绝非为单纯的消耗品,古墨将雕刻、绘画、书画艺术及精斟的制造技术结合于一身,墨上呈现、记载着文学、宗教、天文、地理、历史、建筑、耕织等等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斑斓的一角。古墨有百年如石,一奌如漆的品质,墨迹不怕日晒雨淋。1956年尹润生先生与知名学者及收藏大家叶恭绰、张子高、张絅伯先生一起,选明墨精品,四家藏墨图录,四位还都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尹润生的前一部遗作墨林史活于1986年在其夫人协助下,由紫禁城社。墨林史话侧重于古墨知识的介绍,本书则纯为古墨文物的考辨,是作者以毕生的精力收藏、保护、鉴赏研究古墨的笔记。尹润生墨苑鉴藏录由其作者长女整理、编篡。为了方便读者,特将书中墨铭出现的人物、作者,引用的墨论书目,汇总于后。亦将墨林史话中有关古墨知识的篇章作为附录收入。,,明墨万历及前朝一万花谷墨正圆形,通体漆衣。面中界以双边,中间隶书阳识「万花谷」三字北,镌绘正龙蟠绕,鳞瓜之罅错以万花侧,楷书阳识「吴乾初制」四字款。重五两。【案】吴乾初,安幑歙县人,明隆庆、万历间墨工。乾初造墨负盛誉,传品绝鲜,墨林重之。考宣城麻三衡墨志,载乾初墨两品,一曰「瑞应图」,一曰「清溪墨」。新安方瑞生墨海,载古玉斋王朝卿藏乾初墨亦两品,一为「赤水玄珠」,一即「瑞应图」。。
评分这套书不错,专家的经典著作,装帧精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