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

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沙占友,王彦朋,杜之涛 著
图书标签:
  • 万用表
  • 数字万用表
  • 便携式万用表
  • 电子测量
  • 电路维修
  • 电子技术
  • 仪器仪表
  • DIY电子
  • 维修指南
  • 原理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803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70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2-01
页数:37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全面系统、深入精辟地阐述了便携式(即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与维修、调试技术。《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共7章。第1章介绍数字万用表概述。第2章介绍数字万用表使用与维修指南。第3、4章分别介绍单片A/D转换器、单片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应用。第5章详细阐述22种数字万用表功能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第6、7章深入剖析了21种便携式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与故障检修方法。

目录

第1章 数字万用表概述
1.1 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1.2 数字万用表的产品分类
1.2.1 按量程转换方式分类
1.2.2 按用途及功能分类
1.3 数字万用表的发展趋势
1.4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构成
1.4.1 普通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构成
1.4.2 单片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构成
1.4.3 智能数字万用表的基本构成
1.5 单片A/D转换器简介
1.5.1 单片A/D转换器的分类
1.5.2 单片A/D转换器综述
1.5.3 单片A/D转换器基准电压与量程的对应关系
1.6 单片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简介
1.7 中外数字万用表典型产品与技术指标
1.7.1 中外数字万用表的典型产品
1.7.2 数字万用表的典型产品的技术指标

第2章 数字万用表使用与维修指南
2.1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2.1.1 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项
2.1.2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2.1.3 其他使用注意事项
2.2 数字万用表保护电路的设计
2.2.1 电流挡的保护电路
2.2.2 电压挡的保护电路
2.2.3 电阻挡的保护电路
2.2.4 其他测量挡的保护电路
2.3 改善数字万用表频率特性的方法
2.3.1 利用高频探头改善数字万用表的频率特性
2.3.2 注意事项
2.4 数字万用表的检修方法
2.4.1 检修数字万用表的步骤
2.4.2 检修数字万用表的12种方法
2.5 数字万用表的调试方法
2.5.1 数字万用表的调试程序
2.5.2 数字万用表的调试方法
2.6 数字万用表校准仪
2.6.1 DG30系列数字万用表校准仪性能简介
2.6.2 DG30-3a型数字万用表校准仪原理简介

第3章 单片A/D转换器的原理与应用
3.1 ICL7106型3?位单片A/D转换器
3.1.1 ICL7106的性能特点
3.1.2 ICL7106的工作原理
3.1.3 ICL7106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3.2 MAX138/139/140型3?位单片A/D转换器
3.2.1 MAX138/139/140的性能特点
3.2.2 MAX138/139/140的工作原理
3.2.3 MAX138/139/140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3.3 MC14433型3?位单片A/D转换器
3.3.1 MC14433的性能特点
3.3.2 MC14433的工作原理
3.3.3 MC14433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3.4 ICL7135型4?位单片A/D转换器
3.4.1 ICL7135的性能特点
3.4.2 ICL7135的工作原理
3.4.3 ICL7135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3.5 ICL7129型4?位单片A/D转换器
3.5.1 ICL7129的性能特点
3.5.2 ICL7129的工作原理
3.5.3 ICL7129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3.6 MAX1492/1494型带串行接口的单片3?位、4?位A/D转换器
3.6.1 MAX1492/1494的性能特点
3.6.2 MAX1494的工作原理
3.6.3 MAX1494的典型应用
3.7 MAX1497/1499型带串行接口的单片3?位、4?位A/D转换器
3.7.1 MAX1497/1499的性能特点
3.7.2 MAX1499的工作原理
3.7.3 MAX1499的典型应用
3.8 HI-7159A型带微处理器的单片5?位A/D转换器
3.8.1 HI-7159A的性能特点
3.8.2 HI-7159A的工作原理
3.8.3 HI-7159A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第4章 单片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4.1 AME7106型多功能低功耗单片3?位A/D转换器
4.1.1 AME7106的性能特点
4.1.2 AME7106的工作原理
4.1.3 AME7106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2 UM7108F型具有串行接口及频率测量功能的单片3?位A/D转换器
4.2.1 UM7108F的性能特点
4.2.2 UM7108F的工作原理
4.2.3 UM7108F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3 ICL7139/7149型单片3?位自动量程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
4.3.1 ICL7139/7149的性能特点
4.3.2 ICL7139的工作原理
4.3.3 ICL7139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4 TC820型单片3?位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
4.4.1 TC820的性能特点
4.4.2 TC820的工作原理
4.4.3 TC820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5 NJU9214型单片4?位数字/42段液晶条图双显示智能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
4.5.1 NJU9214的性能特点
4.5.2 NJU9214的工作原理
4.5.3 NJU9214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6 FS9922-DMM4型36/7位数字/61段液晶条图双显示智能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
4.6.1 FS9922-DMM4的性能特点
4.6.2 FS9922-DMM4的工作原理
4.6.3 FS9922-DMM4的典型应用及设计要点
4.7 ES51966/51999型单片4?位/5?位智能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
4.7.1 ES51966/51999的性能特点
4.7.2 ES51999的工作原理
4.7.3 ES51999的典型应用

第5章 数字万用表功能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 DCV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1 DCV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2 DCV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2 线性A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2.1 线性A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2.2 线性AC/DC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3 简易平均值A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3.1 简易平均值A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3.2 简易平均值AC/DC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4 TRMS/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4.1 TRMS/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4.2 TRMS/DC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5 AC/DC测量功能自动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5.1 AC/DC测量功能自动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5.2 AC/DC测量功能自动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6 I/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6.1 I/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6.2 I/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7 在线测量I/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7.1 在线测量I/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7.2 在线测量I/U转换器的测量数据及常见故障分析
5.8 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8.1 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8.2 R/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9 在线测量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9.1 在线测量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9.2 在线测量R/U转换器的测量数据及常见故障分析
5.10 HI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0.1 HIR/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0.2 HIR/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11 G/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1.1 G/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1.2 G/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12 C/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2.1 脉宽调制法C/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2.2 容抗法C/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3 L/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3.1 采用感抗法的L/U转换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3.2 采用容抗法的L/U转换器工作原理与误差修正
5.14 f/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4.1 f/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4.2 f/U转换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分析
5.15 D/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5.1 D/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5.2 D/U转换器的测量数据及常见故障分析
5.16 UF/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6.1 UF/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6.2 UF/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17 hFE/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7.1 hFE/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7.2 hFE/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18 在线测量hFE/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8.1 在线测量hFE/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8.2 在线测量hFE/U转换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5.19 T/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19.1 T/U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5.19.2 T/U转换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分析
5.20 检查线路通/断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20.1 检查线路通/断的电路的工作原理
5.20.2 检查线路通/断的电路的常见故障分析
5.21 电池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21.1 电池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
5.21.2 电池检测电路的常见故障分析
5.22 自动关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5.22.1 自动关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5.22.2 自动关机电路的测量数据及常见故障分析

第6章 3?位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维修及调试
6.1 DT830A型3?位数字万用表
6.1.1 DT830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1.2 DT830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1.3 DT830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2 DT830B/DT830B改进型3?位数字万用表
6.2.1 DT830B/ DT830B改进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2.2 DT830B/DT830B改进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2.3 DT830B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3 DT840D型3?位数字万用表
6.3.1 DT840D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3.2 DT840D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3.3 DT840D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4 VC890D型3?位数字万用表
6.4.1 VC890D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4.2 VC890D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4.3 VC890D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5 VC9801A+型3?位数字万用表
6.5.1 VC9801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5.2 VC9801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5.3 VC9801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6 VC9802A+型3?位数字万用表
6.6.1 VC9802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6.2 VC9802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6.3 VC9802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7 VC9804/VC9804A+型3?位数字万用表
6.7.1 VC9804/VC9804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7.2 VC9804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7.3 VC9804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8 VC9805/VC9805A+型3?位数字万用表
6.8.1 VC9805/VC9805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8.2 VC9805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8.3 VC9805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6.9 VC9808+型3?位数字万用表
6.9.1 VC9808+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6.9.2 VC9808+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剖析
6.9.3 VC9808+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第7章 3?位和4?位数字万用表的原理、维修及调试
7.1 3211B型3?位笔式数字万用表
7.1.1 3211B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1.2 3211B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1.3 3211B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7.2 VC970型3?位数字万用表
7.2.1 VC970型3?位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2.2 VC970型3?位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2.3 VC970型3?位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7.3 DT930F+/VC930F+型4?位数字万用表
7.3.1 DT930F+/VC930F+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3.2 DT930F+/VC930F+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3.3 DT930F+/VC930F+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7.4 VC980/VC980+型4?位数字万用表
7.4.1 VC980/VC980+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4.2 VC980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4.3 VC980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7.5 DT1000型4?位数字万用表
7.5.1 DT1000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5.2 DT1000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5.3 DT1000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7.6 VC9806+/VC9807A+型4?位数字万用表
7.6.1 VC9806+/VC9807A+型数字万用表的性能特点
7.6.2 VC9806+/VC9807A+型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剖析
7.6.3 VC9807A+型数字万用表的故障检修及调试方法
附录A 数字万用表的常用符号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数字万用表概述
  1.3 数字万用表的发展趋势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构成的新型数字万用表的问世,标志着电子仪器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开创了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先河。下面从5个方面阐述新型数字万用表的发展趋向。
  1.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
  电子技术的进步,往往预示着数字万用表研制水平的新突破。近年来各项新技术愈来愈被广泛采用,使之迅速转化为牛产力。例如,美国福禄克(Fluke)公司的“余数再循环”专利技术、“自动脱离接触测量保持功能”专利技术;吉时利(Kelthley)公司的直流在线电流测量专利技术;哈里斯(Harris)公司的低噪声Bi.MOS工艺制造专利技术;模拟器件公司(ADI)的四斜率A/D转换技术、“闭壳(closed.case)”校准技术、“依次加法积分”专利技术;英国迪持朗(Datron)公司的“自动校准(AUTO-CAL)”技术、固态真有效值转换技术、真欧姆测量技术(采用4线制测量电阻的同时检测并扣除电阻上的各种电动势);等精度测量频率等,都为提高数字万用表的技术性能做出了贡献。例如,美国惠普(HP)公司研制的HP3458A型8%位数字多用表(DMM)中,采用多斜率A/D转换原理,并用超导领域的约瑟夫森(Josephson)结阵列标准来校准10V挡的线性度,使之优于5×10-8。

前言/序言

  数字万用表亦称数字多用表(DMM),是广大电子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从事电子测量及维修工作的必备仪表。便携式(亦称手持式)数字万用表以其功能完善、通用性强、价格低、耗电省、便于携带等显著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数字万用表是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我国的数字万用表工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先后经历了引进、发展、技术创新这3个阶段。目前,我国数字万用表的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便携式数字万用表的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块(台),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或地区。
  对广大用户而言,学会正确使用数字万用表是工作的前提条件,熟悉其工作原理是工作的基础,而掌握维修技术是工作的可靠保证。为了推广数字万用表的应用与维修技术,作者曾撰写了国内第一部介绍数字万用表的专著——《数字万用表的原理、使用与维修》,198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曾9次重印,总印数达10万册。此后撰写的《新型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一书,1994年也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上述著作受到国内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出版社和作者不断收到各地读者的来电或来函,希望《新型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一书能够重印或再版。为适应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满足广大读者的急需,现以原著部分内容为基础,大量补充了作者近年来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新经验和部分科研成果后撰成此书,定名为《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融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便携式数字万用表所采用的新技术及新颖检测电路。
  第二,本书以新型便携式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与维修、调试作为重点,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检修的要点、难点、关键元器件选择及代换都做了详细论述。本书所介绍的内容,对于数字万用表的使用、维修人员和新产品开发人员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三,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由浅入深。先后介绍低、中、高档数字万用表,形成了“芯片→单元电路→整机电路原理→故障检修→调试方法”的完整体系。既便于读者阅读,又能给读者以科学、严密、系统的概念。
  第四,鉴于数字万用表是以单片A/D转换器为核心,以功能转换器为基本单元电路而扩展构成的,本书详细阐述了22种数字万用表功能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这对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原理与维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沙占友教授撰写了第2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并完成了全书的审阅和统稿工作。王彦朋教授撰写了第3章和第4章。杜之涛老师撰写了第1章和附录。在本书撰写工作中得到李学芝、沙江、韩振廷、沙莎、魏跃平、张文清、宋怀文、陈庆华、王志刚、刘立新、张启明、刘东明、赵伟刚、宋廉波、刘建民、李志清、郑国辉、王金和、赵仁明、李新华等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纰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深入理解现代电子测量: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 本册专著旨在为电子工程、仪器仪表制造、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套全面且深入的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知识体系。全书聚焦于那些不以“便携式数字万用表”为核心主题的电子测量设备及其原理,涵盖了从基础的信号采集到复杂的系统集成与误差分析等多个维度。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共计二十章,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用的工程视角,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电子测量学框架。 ---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信号调理 本部分是理解一切电子测量的基石,重点在于将物理量转化为可被电子电路处理的电信号,并进行初步的放大和滤波。 第一章:物理量传感器原理与选型 本章详细探讨了将温度、压力、位移、光照等非电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内容覆盖了热电偶、电阻应变片、电容式传感器、压电效应传感器等,重点分析了它们的非线性度、迟滞现象以及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适用性。特别阐述了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在现代仪器中的集成趋势与挑战。 第二章:精密信号采集与放大电路设计 本章深入研究了如何实现高精度、低噪声的信号调理。内容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仪表放大器的选型与配置,以及零点漂移的补偿技术。详细介绍了斩波稳定技术和自动归零技术在直流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并对比了不同类型运算放大器(如JFET输入型、BJT输入型)在速度与噪声之间的权衡。 第三章:模拟滤波与抗混叠技术 信号采集后的关键步骤是去除噪声和防止混叠。本章系统介绍了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椭圆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并侧重于有源模拟滤波器(如Sallen-Key、Multiple Feedback Topology)的实际电路实现。深入讨论了采样定理,并详细分析了用于防止混叠的抗混叠滤波器的阶数选择与截止频率设定标准。 第四章:高速数据传输与总线协议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高效地将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本章讲解了标准串行和并行通信接口,如SPI、I²C、RS-485以及工业以太网协议(如EtherCAT、Profinet)在仪器控制与数据回传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不同总线架构下的延迟、同步性和数据完整性问题。 --- 第二部分:数据转换技术与量化误差分析 这是决定测量精度的核心环节,涉及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 第五章:模数转换器(ADC)原理与架构 本章全面覆盖了主流ADC的结构。详细介绍了逐次比较型(SAR)、双积分型、流水线型和Sigma-Delta(Σ-Δ)转换器的内部工作机制。对于高精度测量,重点解析了Σ-Δ调制器中的噪声整形技术及其对有效位数(ENOB)的影响。 第六章:数模转换器(DAC)与信号重构 本章探讨了数字域信号向模拟域恢复的过程,这在函数发生器和波形发生器中至关重要。内容包括电阻梯形网络、电压输出型DAC的建立时间分析,以及电流输出型DAC的失配误差补偿。 第七章:量化噪声与有效位数(ENOB)的精确计算 本章超越了教科书上的理想化模型,引入了实用的误差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量化误差、系统噪声、时钟抖动(Jitter)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引入了直方图法、频谱分析法等实际测试方法来确定仪器的真实有效位数。 第八章:时基电路与频率合成 精确的时间基准是所有数字测量的基础。本章探讨了晶体振荡器、温补晶振(TCXO)和原子钟在精密频率测量和时间同步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锁相环(PLL)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在生成高纯净度、高稳定度测试信号中的实现细节。 --- 第三部分:专用测量仪器原理 本部分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工程实践,分析几种关键的、独立于通用万用表的专业测量设备。 第九章:数字示波器的采样与实时重建 深入分析了实时(Real-Time)和采样(Sampling)示波器的区别,重点研究了示波器前端衰减器、垂直系统带宽的限制因素以及时间基准的精度要求。探讨了深度存储器在捕获偶发事件中的作用。 第十章:逻辑分析仪与协议解码 本章聚焦于多通道数字信号的同时采集与分析。详细介绍了状态分析、定时分析模式,以及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设计实现对I²C、UART、高速串行总线(如PCIe)的实时协议解码功能。 第十一章:精密LCR表与阻抗测量技术 LCR表的测量本质是对复阻抗的求解。本章详细分析了电桥法、升余弦法等在电感、电容、电阻测量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测试频率的选择、寄生参数的消除(如夹具效应)以及高频下Q值测量的挑战。 第十二章:频谱分析仪基础与关键指标 本章讲解了射频(RF)测量的核心工具——频谱分析仪。内容包括扫频原理、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中频(IF)滤波器的设计与作用。着重分析了分辨带宽(RBW)、视频带宽(VBW)和相位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十三章:矢量网络分析仪(VNA)与S参数测量 本章是高频测量的进阶内容。详细介绍了VNA的校准过程(SOLT、OSL等),以及如何通过向后散射(Backscatter)和前向散射(Forward Scatter)测量建立完整的S参数矩阵。分析了校准件对准确度的决定性作用。 --- 第四部分:仪器校准、误差来源与不确定度评估 本部分关注如何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这是所有计量学工作的核心。 第十四章:计量学基础与不确定度评估 本章系统介绍了国际计量学(BIPM)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量化方法。详细讲解了A类和B类不确定度的合成、传播公式的应用,以及在最终报告中如何正确表述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 第十五章:仪器系统误差分析与校准流程 分析了仪器从出厂到在役期间可能引入的系统性误差,包括增益漂移、偏移误差、非线性误差等。详细介绍了基于国家计量标准传递的校准流程、标准件的选择标准以及校准间隔的确定依据。 第十六章:软件定义仪器(SDI)的架构与实现 软件定义仪器代表了现代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本章探讨了基于FPGA、高性能处理器和模块化硬件(如PXI/LXI)的系统架构。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灵活的信号处理链和动态范围扩展。 第十七章:大规模测试系统集成与管理 针对生产线或大型科研项目的需求,本章讲解了多台测试设备互联互通的管理策略。内容涵盖测试序列的编制(使用LabVIEW、Python或C)、并行测试的优化,以及测试结果的集中式数据库管理。 --- 第五部分: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展望了电子测量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技术变革。 第十八章: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与时钟抖动分析 本章专注于极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介绍了直方图法、毛刺检测技术在评估高速数字电路时序裕度中的应用,以及对抖动(Jitter)进行分解(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抖动)的方法。 第十九章:太赫兹(THz)与超宽带(UWB)测量挑战 探讨了频率超过毫米波的太赫兹频段测量所面临的材料损耗、波导耦合困难等工程挑战。分析了基于时间域反射测量(TDR/TDT)的超宽带脉冲生成与分析技术。 第二十章: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的新范式 本章探讨了基于原子干涉、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等前沿技术的下一代传感器。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现超高灵敏度磁场、重力加速度测量方面的潜力与当前技术瓶颈。 ---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面向中高级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力求通过详尽的数学推导、丰富的工程案例和对最新标准的紧密追踪,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技术视野,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电子系统测量需求。全书配有大量电路图、系统框图和实测数据分析图表,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目标是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现代仪表设计思路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简单的维修手册。我对那些教你如何更换保险丝或者调整电位器的内容提不起兴趣,我更关注的是,在面对微伏级别的信号测量时,如何通过软件算法和硬件设计来抑制热噪声和共模干扰。这本书的引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具体的电路图,但它对“精度”这个概念的哲学探讨,以及对量化误差的分类,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测量科学”体系。我特别留意了关于AD转换器线性化处理的章节,如果它能深入到Sigma-Delta调制器的应用细节,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便携式”这个范畴了。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的理论深度,让我能设计出比市面上标准品更精密的自制测量工具,尤其是在对温度漂移敏感的场合。这本书的排版很紧凑,页边距留得不大,看来信息量是实打实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专注于技术的深度探讨。我最近在捣鼓一个老旧的音频设备,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电路排查,市面上很多资料都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无法解决实际遇到的元件老化和参数漂移问题。这本书的目录结构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测量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的非线性失真测试,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特别是关于高频信号的捕获和分析部分,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校准和理解示波器读数中的误差来源,这比那些只教你怎么“按按钮”的指南要高明得多。我希望能从中学到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数字信号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能用”的层面。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自制测试夹具的思路,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原厂配件越来越难找了。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内容的详尽程度,期待能在调试我的老设备时找到救命稻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透露着一种老派的技术手册的严谨性,这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数字万用表”的定义是否涵盖了更现代的测量设备,比如集成了数据记录和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仪表。我的关注点在于数据接口协议的实现细节——比如如何高效地通过USB或蓝牙将大量测量数据可靠地传输出去,同时保证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关于软件层的设计,书中是否有涉及如何编写高效的固件来管理多路复用和快速切换测量模式的部分?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状态机设计和中断处理的范例,这些是确保实时响应能力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阐述从硬件采集到最终数据可视化的完整链条,并指出每个环节可能引入的精度损失点,那么它将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远超一本单纯的维修指南的范畴。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关于仪器仪表的书籍,大多要么是面向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要么就是特定品牌的操作指南,缺乏跨越不同技术代际的对比和分析。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原理”二字。我迫切想知道,在如今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工程师是如何在有限的PCB空间和功耗预算内,实现高精度数字测量的。例如,书中对内部参考电压源的布局和屏蔽技巧的描述,是否能提供一些在恶劣电磁环境下保证读数稳定的实战经验?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低功耗设计与高精度测量的矛盾如何调和的章节。很多便携设备为了省电,牺牲了部分精度,如果这本书能给出一些巧妙的折中方案或者特定的优化算法,那对我来说绝对是无价之宝。这本书的封面虽然低调,但从书名来看,它似乎瞄准了那些不满足于表象,追求底层实现逻辑的读者群体。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环境监测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项目,发现市面上很多现成的万用表在处理毫欧姆级别的电阻变化时,其自身引入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带来的误差巨大。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超越标准四线制测量的更高级技巧。我对书中是否包含关于如何设计补偿电路,以消除电缆长度和温度对低阻值测量的影响的讨论非常感兴趣。如果它能详述如何利用微控制器进行软件补偿,比如通过查找表或者复杂的线性回归模型来修正非线性误差,那就太棒了。另外,对于电池供电系统的优化,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电源纹波如何影响ADC采样的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滤波和隔离措施?毕竟,便携性意味着我们经常在没有理想电源的环境下工作。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这方面的深度指导,我将非常满意。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书目不错,还没仔细翻阅。是介绍如何维修万用表的。

评分

书籍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装帧精美,沙占友,王彦朋,杜之涛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外表到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渗透,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把握,并能赋予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开本大小很合适,充满活力的字体不仅根据书籍的体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而且还让读者感受受第一瞬间刺激,而更可以长时间地品味个中意韵。从秩序有臻的理性结构中引伸出更深层更广瀚的知识源,创游一番想像空间,排列也很准确,图像选择有规矩,构成格式、版面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张运用,毫厘不差的制作工艺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全面系统、深入精辟地阐述了便携式(即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与维修、调试技术。便携式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维修共7章。第1章介绍数字万用表概述。第2章介绍数字万用表使用与维修指南。第3、4章分别介绍单片转换器、单片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应用。第5章详细阐述22种数字万用表功能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第6、7章深入剖析了21种便携式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原理与故障检修方法。近似在演出一部静态的戏剧。插图也十分好,书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图形.包括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封面色设计虽然只是书刊装帧中的一部分但这个书设计彩鲜艳夺目、协调统一,设计出来的画面,显得比较丰富不会给人看一眼就产生没有看头的感觉,第1章数字万用表概述1.3数字万用表的发展趋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新型数字万用表的问世,标志着电子仪器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开创了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先河。下面从5个方面阐述新型数字万用表的发展趋向。1.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电子技术的进步,往往预示着数字万用表研制水平的新突破。近年来各项新技术愈来愈被广泛采用,使之迅速转化为牛产力。例如,美国福禄克()公司的余数再循环专利技术、自动脱离接触测量保持功能专利技术吉时利()公司的直流在线电流测量专利技术哈里斯()公司的低噪声.工艺制造专利技术模拟器件公司()的四斜率转换技术、闭壳(.)校准技术、依次加法积分专利技术英国迪持朗()公司的自动校准(-)技术、固态真有效值转换技术、真欧姆测量技术(采用4线制测量电阻的同时检测并扣除电阻上的各种电动势)等精度测量频率等,都为提高数字万用表的技术性能做出了贡献。例如,美国惠普()公司研制的3458型8%位数字多用

评分

书这东西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评分

一书网尽世间万用表,有了它你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表坏了而你找不到资料了!

评分

有个DT890B+的万用表,正按图索骥的修.

评分

内容不错,可以的~!!!

评分

???????????

评分

再便宜点就好了 书很好是正版的,包装一般,书角有点压坏,还好不影响什么,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两天就收到了,书的内容确实很实用,这些天忘记回老家拿书了,家里人帮忙收到这本书,很早就收到了。女性是天生的购物狂,对于购物总是有一些潜藏在体内的欲望,其实女性购物是心理的一定反映,尽管并非所有女性都承认,促使购物欲出现的原因也并非每个女性都一样。西方有句古话:把东西卖给有钱、有势、有需求的人。有趣的是,这里的“人”更适合于指代女人。现代女性普遍经济独立,在家庭购物中大权在握,堪称“有钱有势”。而说到有需求,最近英国一本时尚杂志的调查结果作了最好的注脚——女人每5秒就要想到一次购物,这种痴迷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的伴侣相处。当然拉,我这种女性,自然喜欢到网上京东来挑选东西拉。嘻嘻!好了废话不说。爱玲女士在文字上的天才,固然令人倾倒。但是她的两个男友,前者胡兰成,后者赖雅,对于爱玲,均算不得佳偶。有人分析说,爱玲欠缺良好父爱的童年阴影,使得她终生都在寻找坏男人的圈子里打转转。父母对人的影响之重大,往往出乎人自身的意料。很多人一生的目标,都在追求别人的认同或者羡慕,甚或是鬼魂——已经过世的父母或祖辈的鬼魂的表彰。在伴侣关系中,人们寻找另一半的类型,往往会是父亲或母亲的形象投射,然后加以理想的修饰。遗憾的是,这两种人格模型,爱玲都具有。就在我胡思乱想时,一页纸从书中掉落出来,竟然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公用信笺,上面居然有我用钢笔胡乱翻译的德莱顿的诗歌《爱之永诀》,改得稀里哗啦,还沾了一块墨水,还有几道看来是给钢笔试水的蓝印子,看来是用我那个旧办公桌上的蘸水笔写的。这令我立即感伤难耐起来。那张桌子,是文学室一个受排挤的主任怅然离开后传给我的,特别宽大的旧木头桌,上面遍布划痕,我曾经希望那是文学室当年著名的大作家萧也牧用过的桌子,从五十年代一直传到我这里。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