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禅解儒道丛书)

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禅解儒道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憨山大师 蕅益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德经
  • 庄子
  • 四书
  • 周易
  • 儒道
  • 禅学
  • 经典
  • 注译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鸿图博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237656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9206986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善自他宗”;学老者破除己见,“得离言之旨”。

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最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择乳》失传。

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大师自言: “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

 作者简介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华寺中兴祖师。大师多才多艺,通于史 书,工于书法,长于诗文。一生著述颇丰,门人辑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中庸直指》《大学纲目决疑》《春秋左氏心法》等。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少崇儒学,谤释老,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一生著述宏富,经其门人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两大类,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

目录 

《老子道德经解》

注道德经序

老子传

发 题

上 篇

下 篇

附 录:观老庄影响论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卷之一

逍遥游第1

庄子内篇注卷之二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庄子内篇注卷之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庄子内篇注卷之四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附 录:憨山绪言


《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序 (蕅益)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论语点睛补注序 (江谦)

论语点睛补注上

论语点睛补注下

中庸直指补注序 (江谦)

中庸直指补注

大学直指补注序 (江谦)

大学直指补注

孟子择乳(存目)


《周易禅解》

自 序
卷 一(上经之一)
卷 二(上经之二)
卷 三(上经之三)
卷 四(上经之四)
卷 五(下经之一)
卷 六(下经之二)

卷 七(下经之三)

卷 八

卷 九

卷 十



《悟彻古今:禅宗智慧贯通儒道经典》 缘起与旨归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思想精髓,往往深藏于古圣先贤的文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智者致力于解读、传承,期望能从中汲取养分,指引人生。其中,《道德经》、《庄子内篇》、《四书》以及《周易》,更是儒道两家思想的代表作,也是无数修心养性之人的案头之书。然而,古文的晦涩、义理的精深,常使后人望而却步,或虽读之,却难悟其真谛。 本书《悟彻古今:禅宗智慧贯通儒道经典》,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诞生。我们并非要重复已有的解读,更非要推翻前人的功绩。我们的目标,是以禅宗的独特视角,为这几部不朽的经典注入新的生命,揭示其深藏的智慧,让古老的教诲以一种更加鲜活、易懂、且贴近当下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深信,禅宗作为一种高度精神化的实践哲学,其核心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直观、体悟式的智慧,恰恰能够穿透语言的藩篱,触及经典文字背后最本质的生命真理。因此,本书的旨归,便是要以禅的明镜,映照儒道经典,令其深邃的哲思与超脱的境界,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我们当下生活可以触及、可以践行的力量。 体例与特色 本书的结构,紧密围绕四部核心经典:《道德经》、《庄子内篇》、《四书》与《周易》。每一部分都将以独立的篇章呈现,但彼此之间又互相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贯通儒道禅的宏大思想图景。 《道德经》禅解: 老子《道德经》,以其“道”为核心,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本源、运行规律以及圣人的治世之道。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知足不辱”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的禅解,将着重从“空性”与“慈悲”的角度去理解“道”的不可言说性与无所不包性。我们将探讨“道”的“虚”、“无”如何恰恰是万物之母,以及“无为”的真正内涵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顺应自然、不强求为。老子所言的“不争”,在禅宗看来,正是放下执念,回归自性清净的真实写照。本书将引导读者通过禅的静观,去体会“水”的柔韧与包容,领悟“上善若水”的深刻智慧,并将这些体悟融入日常的待人处事之中,减少烦恼,增长慈悲。 《庄子内篇》禅解: 庄子《内篇》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瑰丽奇绝的文笔,描绘了一个逍遥自在的精神世界。其“齐物论”、“逍遥游”等篇章,挑战着世俗的价值观念,倡导精神的解脱与自由。《庄子》的“无我”、“顺应自然”的思想,与禅宗的“破除我执”、“随缘自在”有着天然的契合。本书的禅解,将深入挖掘庄子笔下“混沌”、“梦蝶”等意象所蕴含的“不二法门”的智慧。我们将分析庄子如何通过“坐忘”、“心斋”,达到超越二元对立的境界,以及他如何以“道”的视角,看待生与死、得与失。庄子的“以智论”与“以德论”,在禅宗看来,都是对实相的某种近似描绘。本书将引导读者放下心识的束缚,体验那种“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理解“与道同游”的真正含义,从而获得内在的宁静与豁达。 《四书》禅解(侧重《大学》《中庸》): 《四书》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石,《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展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宏大理想。然而,其“内圣外王”的实践路径,若仅从字面理解,易流于形式。本书将以禅宗的“明心见性”为切入点,解读《大学》的“格物”,并非仅指探究事物表象,更在于明辨心念,破除迷惑;“诚意正心”,则是直指内心的觉照与净化。而《中庸》的“中和”,在禅宗看来,是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觉知状态,是超越对立、泯灭是非的究竟之道。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禅定的实践,来体悟“诚意”、“正心”的真实功夫,如何才能真正达到“内圣”,并进而实现“外王”的社会关怀。我们也将审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层层递进,看到其与禅宗修习过程的相通之处。 《周易》禅解: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其卦爻辞蕴含着宇宙变易的规律与人生的智慧。然而,《周易》的象数义理,常使人难以把握。本书的禅解,将尝试以禅宗的“缘起性空”与“无常”的观念来解读《周易》的卦象与变易。我们将探讨“易”的“变”与“不变”,如何恰恰指向禅宗所说的“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诸如“乾”卦的刚健有力,可以理解为生命力的勃发,但背后仍需“坤”的包容与承载;“屯”卦的起始艰难,可以理解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要破除“险”的阻碍,需要智慧的引导。本书将尝试从“因缘”的角度,解读六十四卦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理解“吉凶悔吝”皆是因缘和合所致,并非宿命。通过禅的观照,我们更能体会到《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非单纯的勉励,而是对生命体悟的真实写照。 价值与意义 《悟彻古今:禅宗智慧贯通儒道经典》的出版,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和理解经典的方式。它并非要取代任何一种原有的解读,而是力图拓展我们的视野,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精神性的维度。 深化经典理解: 通过禅宗的视角,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儒道经典的内在精神,超越文字表面的训诂,触及其中最根本的智慧。 提升生活品质: 经典中的智慧,最终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本书将引导读者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挑战与困境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力量与方向。 促进文化融合: 儒、道、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尝试,希望能为这些思想体系的融会贯通提供一种有益的范例,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博大。 指引修行道路: 对于有志于精神探索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的禅解,将是一种宝贵的参考。它将经典中的理论,与禅宗的实践方法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可行的修行路径。 结语 “悟彻古今”,并非要我们成为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要我们成为历史智慧的践行者。本书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先贤与当下的你我。愿读者在翻阅此书的过程中,能开启智慧的心门,体悟经典之美,并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自在。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在儒道禅的交汇处,点亮生命的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禅解儒道丛书)》的汇编,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我原本就对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相关的解读往往是零散的,要么侧重于某一家,要么角度过于学术化,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脉络。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以“禅解”的视角,将《道德经》、《庄子内篇》、《四书》以及《周易》这几部核心经典熔于一炉。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精心布置的哲学迷宫,每条路径都能引向思想的深处。特别是蕅益大师对《四书》的阐释,那种融会贯通、直指人心的力度,让我这个老书虫都感到震撼。它不是简单地注解文字,而是揭示了这些古老智慧在当下依然具有的生命力。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们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心法”的传递是如此清晰而有力,让人不禁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种种执念。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开始阅读这套丛书的。毕竟,将儒家的入世规范与道家的出世超脱,再与佛家的空性觉悟并置,稍有不慎就会显得牵强附会。然而,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没有强行拉扯,而是巧妙地找到了那条贯穿始终的“禅意”——即“明心见性”。比如,在解读《道德经》时,那种对“无为”的阐释,并非虚无主义的逃避,而是回归到一种更本真、更顺应自然的状态,这与庄子笔下逍遥物外的境界形成了绝佳的呼应。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并没有丢弃儒家对伦理和实践的关注,而是将之提升到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去理解,让那些看似繁琐的规矩,都变成了通往内心自由的阶梯。这种宏大的格局,使得全书的论述不仅具有深度,更有广度,读后心胸为之开阔。

评分

对于那些试图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寻求内心安宁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良药。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周易》部分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智慧。易学本身就包罗万象,若无一个清晰的指引,很容易陷入卦象的迷雾之中。这里的“禅解”,则像一把锋利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层层叠叠的象征符号,直达其背后关于变化、进退、得失的宇宙规律。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变动,无论看似吉凶如何,其本质都是“中正”的体现,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调校自己的心性去迎接和应对。这种将深奥的术数理论转化为日常心法指导的功力,是其他许多易学读物难以企及的。每次解读一个卦象,都仿佛完成了一次小型的精神洗礼,让人对“时”与“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强烈推荐那些已经在传统经典阅读上有所涉猎,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的读者来品读这套丛书。它不是入门读物,更像是中高级读者的“通关秘籍”。它要求你已经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有所体会,对道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旷达有所感悟,对佛家“万法归宗”的境界有所向往。只有带着这样的基础去接触这套“禅解”的综合体,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一通百通”的境界。它成功地将“出世”的智慧有效地“入世”地运用起来,不再是教人如何逃离世界,而是教人如何在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读完后,你会发现,那些原本让你心烦意乱的世俗琐事,似乎都在某种更宏大、更永恒的规律面前,找到了它们应有的位置,心中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多样,这或许得益于其中汇集了多位高僧大德的注疏。阅读体验上,它就像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不同大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但绝非杂乱无章。蕅益大师的文字是极其凝练和犀利的,他的笔触往往直击要害,不容许丝毫的含糊其辞,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领会,便是醍醐灌顶。相比之下,对庄子内篇的注解则显得更为洒脱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让人闻到那股混杂着酒香与山野气息的哲学味道。这种文风的差异,恰恰服务于内容的需要——儒家需要严谨,道家需要飘逸,佛家需要空灵。这种精心打磨的编排,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耐读性,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地往下探寻。

评分

天冷了 有男朋友的抱男朋友 有女朋友的搂女朋友 而我就比较牛逼了 我不冷

评分

天冷了 有男朋友的抱男朋友 有女朋友的搂女朋友 而我就比较牛逼了 我不冷

评分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书是好书,不晓得能否参透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商品和包装都不错,物流也挺快,非常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