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针灸于2010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国人对针灸尤其对于针灸治病的神奇效应,知之甚少,或者说是一点也不知。 本书对针灸取穴配穴规律、持针操作练习、行针调气技巧、临证调神要领等,都做了独特而精要的介绍和论述,其中不乏有许多是秘而不宣的绝招。使学习者能明晰针刺“全神养针”、“修养和神”之旨,把握针灸“补神固根”、“神守天息”之道,追求针灸“守神”、“守机”之境界,掌握针灸“以意和之”之妙法。 尹真 著 尹真,独立学者。这本关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著作,从我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茶余饭后与你娓娓道来。书中对一些基本概念的阐释,比如“气”的流动、“经络”的循行,都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辨证论治”的那一章,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医思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不是西方医学那种线性的、对症下药的模式。举个例子,书中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为什么同样是头痛,在中医看来却可能是肝火上炎,也可能是气血不足,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把握中医的核心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扎针治病”的表面认知上。尤其是在讨论到一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时,作者的思考深度就显现出来了,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尊重传统理论的严谨性,又兼顾现代人对科学逻辑的理解需求。对于那些希望系统了解中医理论体系,但又畏惧晦涩古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入门向导,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读者的桥梁,让深奥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说实话,我起初对这种冠以“心法”二字的专业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总觉得容易落入虚无缥缈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解构”的方式,让我对针灸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没有直接给出“这样做就能治好病”的万能公式,而是着力于培养读者的“直觉”和“体悟力”。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述如何“静心”与“专注”,强调针刺的“神合”状态——即医者心神与患者气机之间的微妙沟通。这种对“非物质性”要素的强调,恰恰是现代技术所难以量化的部分。书中对“医德”与“技艺”的并重论述,也令人深思。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针灸的力量不仅在于金属的物理刺激,更在于施术者投入的专注、慈悲与对生命力的尊重。这种深入到精神层面的探讨,使得这本书的层次远高于一般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引导人们进入中医“道”的哲学著作,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操作,开始寻求突破和提升境界的实践者。
评分我是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针灸师,坦率地说,市面上关于“心法”的论述,大多流于表面或过于玄乎,真正能让人在临床上立竿见影、提升诊疗水平的书籍少之又少。而这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基于长期临床实践的“小窍门”和“顿悟时刻”。书中没有过多冗余的文献引用或学术争鸣,而是直击要害,聚焦于那些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面对疑难杂症时,医生内心深处需要的那个“定心丸”。比如,关于特定腧穴的微妙手感差异、不同体质患者对同一针法的反应曲线,这些都是教科书上难以细致描绘的经验。作者的文笔带着一种沉稳而坚定的力量,读起来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诊室,跟着经验者一起复盘那些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的治疗过程。特别是对于针刺深度与角度的把握,书中提供了许多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参照系,这对于年轻一代的从业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充满了对“意、气、形”统一运用的深刻理解,是那种需要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体会的“案头书”。
评分从文献学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它似乎在试图梳理和重建一套完整的知识谱系,将散落在不同古籍中的零散思想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方法论”。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他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将针灸视为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在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载体。书中对“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这些哲学概念在针灸取穴和施术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古代医家思想演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没有盲目崇古,而是审慎地辨析了哪些是历经时间检验的真知,哪些可能是历史局限性的产物。这种梳理工作,对于构建现代针灸学的理论自信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对严谨,逻辑链条清晰,每一论点的提出都有其历史或理论依据支撑,读起来有一种扎实的学术感,但又不失可读性,它为我们理解中医的文化根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让针灸不再仅仅是技术,而成为了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传统审美的尊重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内文的留白恰到好处,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着一种古朴的书卷气,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针灸的,但作为一个对传统养生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理论时,也无形中融入了许多自我调理和预防疾病的理念。比如,在讲解某个经络时,作者会自然地带出相应的导引、食疗的思路,使得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而是带着温度和关怀的,让人读起来心情舒畅,仿佛身心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净化。这种将专业知识与生活美学巧妙结合的处理方式,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编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无论是图示的精细度,还是术语的规范性,都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