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篆书:吴让之<吴均帖>》由丁万里著,主要内容包括:篆书与吴让之《吴均帖》、名家品评吴让之、喜欢吴让之的名家、《吴均帖》临摹技巧、《吴均帖》临摹与创作示范、《吴均帖》集字、《吴均帖》原帖。
作者简介
丁万里,1982年6月生。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并获学士学位。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并获硕士学位,导师韩天雍、陈大中、白砥教授。现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祝遂之教授。
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刊登于《书法导报》《美术报》《西泠艺丛》《书法》等专业报刊。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篆书与吴让之《吴均帖》
第二章 名家品评吴让之
第三章 喜欢吴让之的名家
第四章 《吴均帖》临摹技巧
第五章 《吴均帖》临摹与创作示范
第六章 《吴均帖》集字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篆书与吴让之《吴均帖》
“篆”,《说文解字》日:“引书也。”引者,牵引也。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日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显著特点;而小篆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的一种书体,其实就是秦国文字。因此“小篆”早在统一之前就已经长期存在于秦国,只是后来加以称谓而已。汉代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上仍旧承袭秦代,但是篆书的地位逐渐被书写起来更加方便简易的隶书所取代,篆书只是偶尔出现在较为庄重的场合。虽然两汉的主要书体是隶书,但汉碑的碑额多用篆书书写;也有一些篆书作品存世,如《袁安碑》和《袁敞碑》。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及唐、宋、元、明几代,由于篆书实用性的下降,以及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成熟,能够正确识读篆书文字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这段时期的篆书艺术也随之跌人低谷。虽然也有个别的篆书书家,如唐代李阳冰、元代赵孟烦等,但篆书创作还是被埋没在当时的主流书风之中。时至清初,碑学兴起,篆、隶书也重新受到书家们的重视,出现了一大批篆、隶书家,如王澍、邓石如、徐三庚、杨沂孙、吴让之、赵之谦等。其中尤以邓石如成就最为突出。邓氏一改前人对“玉箸”篆书的理解,打破对线条粗细均匀的束缚,加以隶意写篆,提按使转变化丰富,书写自然流畅,更富有节奏感。之后的吴让之、赵之谦等书家均能得其神髓,并在此基础上各有所发展。
吴让之(1799~1870),清末著名书画、篆刻家,江苏仪征人,原名廷飚,字熙载。后因避清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亦作攘之,自称让翁,号晚学居士、晚学生、方竹丈人等。吴让之为邓石如得意弟子包世臣的学生,善四体书与写意花卉,篆刻师法邓石如而能自成面目,为后世所宗法。《清史稿》评曰:“博学多能,从包世臣学书。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其笔法兼采同时黄乙生、王良士、吴育、朱昂之、邓石如诸人之说……熙载篆、分功力尤深。”吴让之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的是篆书。其生存时代正值清代碑学兴盛之际,他的篆书精研娴熟,在汲取邓石如端庄、浑厚的基础之上,又加以自己的理解,结体稳健工整、婀娜多姿,行笔更加流畅,线条更加舒展,柔中带刚,使其韵味与变化同存,表现出了极强的书写性。代表作有《宋武帝与臧焘敕帖》《吴均与朱元思书帖》等。
前言/序言
实用篆书-吴让之《吴均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正版书,还便宜
评分
☆☆☆☆☆
书法不错,一下子买了几本。但是还没有时间去学习。
评分
☆☆☆☆☆
不错哦,没有推荐错!
评分
☆☆☆☆☆
正版 字不错 纸晦暗不好
评分
☆☆☆☆☆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特别突出了“师” 的地位和作用。自古教师与“天”“地”“君”“亲”是同一地位的,可享受任何特权的。对学生,教师可以有等同于父母的权利。而如今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后,结果怎样呢?学生是越来越自由了,对教师也越来越不尊敬了!以前,我们在老师面前唯恐做错事的心态,恐怕现在的学生心中再也没有了。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老师,还算什么“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职业了,还能用心教学吗?不用心教学,这不是教师本质的腐败吗?
评分
☆☆☆☆☆
快递速度还行,研究中了
评分
☆☆☆☆☆
很不错的~~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实用篆书-吴让之《吴均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