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中国早期由学校编纂的训蒙教材,由首任校长刘树屏先生主持编撰而成。胡适、茅盾、梁漱溟、丰子恺、竺可桢等民国学界巨擘都以此书发蒙。全书共收录3291个汉字,广涉天文地理、人事万象,先解释汉字的字根意义,再适当讲解引申义及假借义等,并引经据典,列举相关用法。该书既是一部小学常用字字典,又是一部正本清源、释义解字的“说文解字”。我个人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图文结合上的匠心独运。那些配图不仅仅是简单的“配菜”,它们是理解文字内涵的钥匙。每当遇到一个抽象的字形,作者总能通过一幅生动、贴合生活场景的图画来加以说明,使得原本枯燥的笔画组合立刻鲜活起来。这些图画的艺术水准之高,令人赞叹,它们精确地捕捉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并将其转化为简洁有力的视觉符号。这种“看图识字”的教学法,证明了视觉教育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视觉表达是如此的质朴而有力,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这些图说,我仿佛能看到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片段,体会到汉字是如何与他们的生存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对于现代人来说,需要一个重新审视和转换的过程。它毕竟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所侧重的知识体系和侧重点,和我们今天接受的教育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我尝试用它来教导身边的晚辈,发现某些篇章的讲解方式,可能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去做一些必要的“转译”和补充。但这并非是缺点,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对比和反思不同时代教育理念的演变。它迫使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探究那些被现代教育流程所“简化”掉的文化根基。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挑战我们去挖掘文字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和哲学意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精美,拿到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那种老式印刷特有的墨香,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个文字启蒙的年代。每一页的纸张质量都非常好,触感温润,拿在手里翻阅,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那些精细的插图,线条清晰,细节丰富,虽然是复刻的古版印刷,但观感上却一点也不输给现代的高清印刷品。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内敛而又不失庄重的设计风格,无论是版式布局还是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于一个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它,心里就觉得踏实,那种文化传承的感觉是电子书完全无法比拟的。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对话,感受着那个时代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评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识字课本,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晚清民初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国民启蒙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与实践。通过研读它,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对于“蒙学”的定义和目标,以及他们试图构建的完整的人文素养框架。那些看似简单的章节排列和内容选取,背后都隐藏着一套成熟的教育哲学。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或汉字文化史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它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转型期所经历的挣扎与努力,提供了鲜活的佐证。它让我们反思,在追求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遗失了某些扎根于传统深处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感。它不像现代的教材那样追求直白和高效,而是用一种非常典雅、富有韵味的方式来阐述最基础的汉字知识。初读时,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适应这种略显“古奥”的表达,但一旦沉浸进去,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魅力。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教导意味,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耳边细细讲解。这种叙述方式让学习汉字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充满仪式感,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措辞的巧妙之处,那种遣词造物的功力,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它让我明白,学习文字不仅仅是认识符号,更是领略中华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
评分不错哦很好啊哈哈
评分不错哦很好啊哈哈
评分不错哦很好啊哈哈
评分好看
评分书好,印刷好,包装好
评分好看
评分帮朋友买的书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好,印刷好,包装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