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国志
:12.80元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7989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享誉极高。《三国志》全书共计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依照纪传体的体例,为同时并立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各自修史,然后合为一本书。因陈寿是晋代朝臣,而晋承魏乃得天下,所以《三国志》的编纂是以魏为正统。魏国的君主均称帝,编写本纪;而蜀国、吴国的君主则称为主,分别立传,这与人们所熟悉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立场是不同的。陈寿在编写时做到了谨慎地选取史料,中肯得当地进行评价,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史料的选取上,陈寿再三斟酌,摒弃了那些不实的记载,求真务实,不妄加评论,客观公正,做到了“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蔽缺点”。
内容提要
《三国志》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明清和近代学者更是对宋元以来的各种版本进行了不懈的校勘考订工作。1959年,中华书局根据当时通行的四种刻本——南宋绍兴、绍熙年间的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和江南书局刻本,进行了全面整理,刊印出版了新型的点校本。本书即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为底本,参考了卢弼1936年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目集结成册,并配以译文,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注重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得全书既具有历史文献的可靠性,又具有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当然,书中难免有失误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魏书
武帝纪
文帝纪
董卓传
曹仁传
蜀书
先主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吴书
孙策传
吴主传
周瑜传
鲁肃传
作者介绍
文摘
武帝纪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的后人。东汉桓帝年间,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被封爵费亭侯。曹腾的养子曹嵩,官至太尉,谁也不清楚他的出生由来。曹嵩是太祖的生父。
太祖从小就很机警,有权变心计,任侠放荡,不注重修养操行,不喜欢研习学问,所以当时的人并不把他看做不平常的人;只有梁国人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是普通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具备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才能拯救,能安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您了!”二十岁时,太祖被举荐为孝廉并任郎官,不久又做了洛阳北部都尉,升为顿丘县令,后又被征召担任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太祖被授任为骑都尉,征讨颍川的叛军黄巾军。后来被升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几个县,各县长官大多依附权贵,贪赃受贿、声名狼藉,于是太祖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八个人;并且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使得作奸犯科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局势平定下来。过了很久,太祖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去上任,而是称病回到家乡。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各路豪杰,密谋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皇帝,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太祖,太祖拒绝了。王芬等人果然终失败了。
金城郡人边章、韩遂杀了刺史和郡守起兵叛乱,聚集了十多万人,以致天下骚动。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这时恰逢灵帝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召董卓进京,想以此来要挟太后,但是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宦官杀死了。董卓进京以后,废少帝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和他共议大事。太祖便改换姓名,抄小路向东逃回家乡。等到出了旋门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太祖被亭长所怀疑,抓到了县里,县里有人私底下认出了他,为他求情才被释放。终董卓杀害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回到陈留,散了家财,聚集义军,准备讨伐董卓。冬季十二月,太祖开始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灵帝中平六年。
……
序言
阅读《三国志》的过程,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入口时可能有些辛辣,但回味无穷,越品越有滋味。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个时代的宏大叙事和复杂人性。它不回避残酷的战争和阴谋诡计,但也同样歌颂着忠诚、义气和理想。我曾对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智慧倾倒,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更加关注书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曹操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奸雄”,他也有着诗人的一面,有着对人才的渴求,甚至在某些时刻,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远见。而刘备,他的“仁德”也并非总是有效的策略,有时反而成为了他政治上的负担。孙权的政治智慧,则体现在他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利用地理优势,以及如何在他兄长和兄弟们的阴影下,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这些 nuanced 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也让我认识到,历史评价并非非黑即白。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合纵连横,尔虞我诈,各种权谋策略层出不穷,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读完之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历史的走向,思考人性的复杂,也思考我自身在历史大潮中的位置。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史情有独钟,而《三国志》无疑是我心中一座巍峨的高山,一座让我反复攀登、每次都收获新风景的宝藏。初读时,我如同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仿佛亲眼目睹了群雄逐鹿的壮烈场面。那些熟悉的名字,如刘备、曹操、孙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无奈悲凉。我会被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折服,也会为关羽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的气魄所感动,更会为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勇猛而热血沸腾。然而,《三国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政治史、人物史。书中对政治斗争的描写,权谋策略的运用,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我能感受到不同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君臣之间的信任与猜忌,以及政治格局的瞬息万变。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博弈,都可能牵动整个局势的走向。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员,我会如何选择?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这种代入感,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它让我明白,历史的洪流并非由简单的善恶对错来定义,而是由无数个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基于自身立场、利益和情感所做出的选择共同推动的。
评分《三国志》在我心中,是一部关于“时代印记”的百科全书。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政治的记录,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文化习俗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著作。书中所描绘的官场规则、民间生活、甚至士人的风骨,都让我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欣赏书中对军事策略的详尽描述,那些行军布阵、战术运用,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但我也同样着迷于书中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无论是君主与臣子之间的情谊,还是兄弟之间的忠诚,亦或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袍泽之情,都让人动容。它让我看到,在那个充满战乱的年代,依然有许多美好的情感和值得坚守的道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边缘人物的描写,他们虽然没有叱咤风云的功绩,但他们的存在,也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通过他们,我能看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读《三国志》,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是与那些古老而鲜活的灵魂进行对话,感受他们的人生,理解他们的选择。它让我明白,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进程,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理解。
评分《三国志》对我来说,是一部关于“选择”与“命运”的史书。它生动地展现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数人物如何做出影响自己乃至整个时代命运的选择。我常常会被那些关键性的决策所吸引,比如曹操是否应该挥师南下,刘备是否应该接受诸葛亮出山,以及孙权是否应该与刘备联合抗曹。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极其细腻。我能看到刘备的仁爱之心,曹操的雄心勃勃,孙权的隐忍果断。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刘备的固执,曹操的猜忌,孙权的保守,都曾在关键时刻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而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谋略,如空城计、火烧赤壁,在书中被描述得更加真实可信,充满了智慧的较量和胆识的比拼。我常常会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叹,为他们的奋斗和牺牲而动容。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书写出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一次翻开,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对历史,对人生,都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三国志》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扇通往古老灵魂的窗户。当我翻开它,我仿佛听到了战鼓擂动的声音,闻到了硝烟弥漫的气息,触摸到了刀剑相击的冰冷。它刻画的英雄群像,各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为曹操的雄才大略、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惊叹,也为他的奸雄之名而感到惋惜。我欣赏刘备的仁德宽厚,但也看到了他性格中固执和优柔寡断的一面。孙权则是一位更加内敛的君主,他的隐忍和决断,让他能够守住江东基业,并最终与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除了这些帝王将相,书中对那些默默无闻却贡献卓著的人物,如鲁肃、诸葛瑾等,也给予了足够的笔墨,展现了他们作为谋臣、将士的智慧与担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那些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被作者写得惊心动魄,充满策略与变数。我能感受到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也能体会到指挥官们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如何调兵遣将,以少胜多。这种阅读体验,让我对古代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载,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忠诚和背叛的史诗。
评分客服态度很好,但物流时间太长。
评分客服态度很好,但物流时间太长。
评分物流挺快,价格便宜,质量也好,好评!!!!!
评分618促销购入大量图书,但少了这本,卖家退了款,态度好,很负责,好评
评分书挺好的,店家非常负责!还会来
评分产品不错,外观好看,内容丰富,一次买了这么多……
评分印刷精美,字体清晰,装帧漂亮,价格便宜。这样的好书现在少了。
评分书挺好的,店家非常负责!还会来
评分物流挺快,价格便宜,质量也好,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