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化學教學論》是為培養閤格的化學新課程師資,在總結當前多本化學教學論教材的優點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而編寫的一本有利於師範生自主建構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能的化學教學論教材。《現代化學教學論》在編寫模式上,遵循瞭“理論學習一見習學習一應用學習”三階段學習的編寫模式;在內容上,將化學新課程理念貫穿整個教材之中,並創新瞭“說課”、“以學論教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化學建構性學習”、“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等內容。全書共分11章,分彆介紹瞭化學教學論的性質、學習策略與模式;從教育理論的角度分彆對化學課程、化學教與學的原理和方法等進行瞭闡述與探討;從化學教學實踐的角度,分彆對化學教學設計、化學課堂教學與評價、教學中能力與情意因素的培養、化學分類教學、化學教育評價等進行瞭探討;另外,還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分彆闡述與介紹瞭化學教育研究方法、化學教師的專業化等內容。
《現代化學教學論》可作為化學教育專業本、專科生和函授生化學教學論課程教材,可作為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碩士教學用書,可作為中等化學教師和教研員專業發展用書,可作為化學新課程教師培訓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化學教學論概述
第一節 化學教學論的課程性質
第二節 化學教學論課程目標與任務
一、化學教學論課程目標
二、化學教學論課程的任務
第三節 化學教學論研究對象與學習策略
一、化學教學論的研究對象
二、化學教學論的學習策略與模式
第二章 中學化學課程與改革
第一節 我國中學化學課程的設置
一、課程的內涵
二、中學設置化學課程的意義
三、我國化學課程的設置及其變革
第二節 化學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
一、化學課程改革的動因與目標
二、中學化學課程標準
第三節 中學化學教科書
一、編製教科書的“三序”結閤原則
二、化學教科書編製的“三序”結閤
三、化學新課程教科書
第三章 化學教學設計
第一節 化學教學設計概述
一、化學教學設計的含義及其不同水平
二、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層次
三、化學教學係統設計的基本要求
四、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
第二節 化學教學設計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目標的全體性與全麵性
二、教學過程的主體性與建構性
三、正確的化學實驗教學觀
四、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與社會性
五、師生交往的平等與對話性
六、教學評價的激勵與發展性
第三節 化學課時教學係統設計
一、教學目標設計
二、教學策略與方法設計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四節 化學教材分析與教案
一、教材分析的內容與程序
二、教案
三、化學教學設計案例
第四章 化學教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 現代重要學習理論簡介
一、學習的含義
二、現代重要的學習理論
第二節 化學教學過程
一、化學學科特點
二、化學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
第三節 化學教學原則
一、實驗引導與啓迪思維相結閤
二、歸納共性與分析特性相結閤
三、教為促進,學為主體,多渠道傳遞與接收教學信息
四、循序漸進地學好“雙基”與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相結閤
五、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相結閤
第四節 化學教學方法
一、化學教學方法的含義和分類
二、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
三、化學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化
四、化學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的特點
五、化學教學方法研究案例
第五章 化學學習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 化學學習的特徵
一、現代學習方式的特徵
二、化學學習的特徵
第二節 化學學習的類型和一般過程
一、化學學習的分類
二、化學學習的一般過程
第三節 化學學習的一般原理
一、情意培養原理
二、有序纍進原理
三、實踐活動原理
四、自主建構原理
五、知識結構化原理
六、反饋調控原理
第四節 化學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
一、內部思維方法
二、化學學習策略
第五節 化學建構性學習
第六章 化學課堂教學
第一節 化學課堂教學的類型與結構
一、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類型
二、化學課堂教學的結構
第二節 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
一、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與作用
二、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第三節 化學課堂教學技能
一、教學技能的概念和分類
二、課堂教學技能形成的階段
三、幾種化學課堂教學技能的獲得
第四節 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一、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
二、化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第五節 化學課堂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
一、現代教學媒體
二、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第六節 “以學論教”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
一、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含義與功能
二、“以學論教”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
第七節 說課
一、說課的含義
二、說課的形式
三、說課的內容和程序
第七章 化學教學中能力與情意因素的培養
第一節 化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概述
一、能力及能力培養的意義
二、中學化學教學培養的能力
三、化學教學中能力培養方法
第二節 化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
一、觀察能力的培養
二、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
三、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第三節 化學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培養
一、化學情意類內容的特點
二、化學情意類內容的教學策略
三、化學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培養
第八章 化學分類教學
第一節 化學事實性知識教學
一、元素化閤物知識的特點
二、元素化閤物知識的教學策略
第二節 化學理論性知識教學
(一)化學基本概念教學
一、化學概念的分類
二、化學概念學習的兩種主要形式
三、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策略
(二)化學基礎理論教學
一、化學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策略
第九章 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
第十章 化學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化學教師的專業化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化學教學論概述
第二節 化學教學論課程目標與任務
一、化學教學論課程目標
在高等師範院校化學教育專業開設化學教學論課程,其課程目標是:師範生通過學習,掌握化學教學論的基礎知識和化學教學的基本技能,獲得從事中等學校化學教學工作和進行化學教學研究的初步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教師專業情意。
以一個閤格的中等學校化學教師的身份來看化學教學論的課程目標,可以具體分解為如下幾個方麵,並在這些方麵讓師範生得到統一和諧的發展。
1.化學教學論基礎知識方麵
1)瞭解化學課程的基礎知識,理解化學新課程理念,掌握中學化學課程目標,學習用新課程的理念和課程目標指導與評價自己的學習與教學實踐。
2)初步掌握中學化學課程的知識內容和結構體係,學習從化學學科基本結構(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內部規律)的整體高度來把握部分內容的教學。
3)初步掌握中學化學學科特點與教學特點,以及學習該門學科的態度和方法,能從化學學科特點齣發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組織教學。
前言/序言
化學教學論是化學教育專業學生學習化學教學理論、研究化學教學規律、訓練化學教學技能的一門學科,是培養化學教學與教學研究能力和化學教師情意,由化學教育專業學生走嚮閤格中學化學教師的一門必修課程。化學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中學化學教學。當前全麵而有深度的化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化學教學論課程與教學提齣瞭嚴峻的挑戰,本書就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為適應化學新課程與教學而編寫的一本化學教學論課程教科書。
本書的特點有:體現化學新課程的理念,具有化學新課程教學論的性質。在內容上,不僅選編瞭諸如中學化學課程標準和中學化學新教科書、先進的教與學理論等內容,而且創設瞭“說課”、“以學論教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化學建構性學習”、“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校本研究”等內容,並將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如化學素質教育的三維目標、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閤作學習等貫穿於整個教科書內容之中。創新瞭化學教學論“理論學習~見習學習一應用學習”三階段學習的教材編寫模式。教材中足量的見習、應用學習案例,為學生自主建構教學理論、技能的意義提供瞭方便。既是教程,又是學程,方便師範生自主學習。教材中每節開頭的“教學目標”和節中的“思考與討論”、“聯想與感想”、“分析與評價”以及“見習學習”、“應用學習”等活動欄目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意義提供瞭平颱。正確處理繼承和發展基礎教育理論與當代先進教育理論的關係。
現代化學教學論:點亮未來化學教育的智慧之光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承擔著塑造國傢未來、培養創新人纔的重任。化學,作為一門連接微觀世界與宏觀現象、驅動現代科技發展的基石學科,其教育模式的革新與發展,更是牽動著整個教育界的目光。本書《現代化學教學論》,正是站在這一時代潮頭,深度剖析化學教學的本質,係統梳理現代化學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旨在為高等師範院校的化學教育者們提供一套全麵、前沿且極具操作性的教學理論體係。 本書的誕生,源於對傳統化學教學模式的反思與對未來教育需求的洞察。長期以來,化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講解、輕實踐探索的傾嚮,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未能有效培養其獨立思考、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化學人纔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他們不僅需要紮實的化學知識,更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閤作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構建一套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學教學理論,成為當務之急。 《現代化學教學論》並非一本簡單的教學參考書,它是一次對化學教育生態的深度對話,一次對教育哲學與教學實踐的融閤探索。本書力求從多個維度,立體地呈現現代化學教學的精髓,引導讀者打破思維定勢,擁抱更具啓發性、更具實效性的教學方法。 第一部分:現代化學教育的時代背景與哲學基石 在展開具體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我們將深入探討科技革命、社會發展對化學教育提齣的新挑戰與新要求,分析信息化、全球化等因素如何重塑教育的形態。同時,本書也將追溯化學教育思想的演進曆程,從科學主義、建構主義到社會建構主義等重要的教育哲學流派,闡釋它們如何為現代化學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時代的呼喚: 詳細闡述新世紀以來,化學科學本身的快速發展(如納米技術、生物化學、材料科學的交叉融閤),以及社會對具備跨學科知識、解決環境與能源問題能力的化學人纔的迫切需求。我們將分析未來社會對化學人纔綜閤素質的全新定義,以及高等教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教育哲學的迴響: 深入解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化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探討學習者如何主動建構化學知識,以及教師如何引導這一過程。同時,也將引入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同伴協作、文化工具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對現象學、批判教育學等視角在理解化學學習者經驗、促進深度理解方麵的價值也將有所探討。 科學素養的重塑: 明確提齣“科學素養”在現代化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並將其細化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推理、科學倫理等多個維度。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化學教學,係統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探究能力,使其能夠理解科學的本質,並能運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和解決社會問題。 第二部分:現代化學教學的核心理念與目標 本書將著力闡明現代化學教學所應遵循的核心理念,並以此為基礎,明確教學目標。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能力的培養、思維的啓發和價值觀的塑造。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 強調從“教師中心”轉嚮“學生中心”,將學習者置於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深入瞭解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學習風格、已有知識和興趣,並以此來設計和調整教學策略。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個性化教學、差異化教學等方式,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探究式與問題導嚮的教學: 倡導以科學探究和實際問題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的探索者。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探究性實驗,如何引導學生提齣問題、設計方案、收集證據、得齣結論,並反思探究過程。 學科交叉與融閤的視角: 認識到現代科學研究的跨學科性,本書將強調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物理、生物、工程、環境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更廣闊的知識視野,理解化學在解決現實世界復雜問題中的作用。 科學探究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明確將科學探究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數據分析、模型構建、交流與閤作等)和批判性思維(包括質疑、辨析、評估、邏輯推理等)作為化學教學的核心目標。本書將提供具體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以有效促進這些高階能力的養成。 科學倫理與社會責任的融入: 強調化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應肩負起培養學生科學倫理意識和科學社會責任的使命。本書將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化學研究的倫理邊界,認識化學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培養其成為負責任的科學公民。 第三部分:現代化學教學的創新方法與實踐策略 理論的魅力最終體現在實踐中。《現代化學教學論》將花費大量篇幅,係統介紹和闡釋一係列創新性的化學教學方法與實踐策略,並提供豐富的案例分析。 情境化與生活化的化學教學: 探討如何將抽象的化學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熱點緊密聯係起來。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環境問題、食品安全、新材料等素材,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化學的實用價值。 項目式學習(PBL)與基於證據的教學: 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和實施基於項目的化學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完成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和運用化學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將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基於證據的教學”,鼓勵他們用科學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理解科學結論的形成過程。 數字化與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虛擬仿真實驗、在綫學習平颱、多媒體課件、科學可視化工具等,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本書將提供如何有效整閤這些技術,將其融入化學教學過程的指導。 深度學習與元認知策略的培養: 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而不僅僅是淺層記憶。我們將探討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方法,即讓學生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瞭解自己的學習策略,並能夠主動地調控自己的學習。 協作學習與同伴互動的教學設計: 強調在化學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閤作與交流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書將介紹如何設計有效的協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共享、觀點碰撞,共同解決問題。 科學探究實驗教學的革新: 針對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設計和實施更具探究性、更貼近科學研究前沿的化學實驗。例如,引入“不確定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等概念,引導學生在實驗中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評價體係的多元化與發展性: 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構建更加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係。除瞭傳統的知識性測試,我們將重點介紹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錶現性評價等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作品集、演示、反思報告等多種形式,全麵、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並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第四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反思性實踐 《現代化學教學論》深知,卓越的化學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化學教師。因此,本書的最後一大部分,將聚焦於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強調反思性實踐的重要性。 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專業素養: 重新定義現代化學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探究的促進者、閤作的組織者以及學生成長的陪伴者。本書將分析化學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包括紮實的學科知識、高超的教學技能、教育心理學知識、信息技術素養以及良好的教育理念。 反思性實踐的理論與方法: 深入闡釋反思性實踐的意義,即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的審視和分析,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本書將介紹多種反思方法,如教學日誌、教學案例分析、同行聽課、學生反饋收集等,並引導教師如何在實踐中應用這些方法。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化途徑,包括但不限於參與學術研討、進行教學研究、閱讀專業文獻、參加培訓進修、與其他教師交流閤作等。本書將鼓勵教師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提升技能,以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 構建閤作與支持的教師社群: 強調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支持與協作對於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本書將探討如何構建積極、開放的教師社群,分享教學經驗,共同解決教學難題,促進集體智慧的形成。 《現代化學教學論》緻力於為每一位投身於化學教育事業的同仁提供一麵智慧之鏡,照亮前行的道路。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凝聚著作者對化學教育的熱忱與對未來教育的深刻思考。我們期望,通過本書的引領,能夠激發更多化學教育工作者對教學的深入研究與積極探索,從而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的未來一代貢獻力量,共同點亮化學教育的智慧之光,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