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毛翰著的《歌词创作学》力图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写歌词,作者力求在书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创作缘于发现,或者发现一份诗意(情怀、理趣、美感),或者发现一种表达方式(意象、语言);艺术不仅源于生活,还源于别的艺术;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今人作词,即便采用格律体, 也不必恪守古人的平仄规范,平仄不协,正是古人预留给我们的创作空间;人性乃神性和原性的二元组合,上品的情歌以纯情为上,下品的情歌津津乐道于人的本能。 毛翰 著 著作 毛翰,(1955~),湖北广水人。曾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主编《中国诗歌年鉴》。现为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与歌词的理论与创作”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出版《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诗美创造学》《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辛亥革命踏歌行》《毛翰诗论选》等专著,以及《诗蝶》《陪你走过这个季节》《天籁如斯》等多部诗歌集。有歌词创作论44篇连载于《词刊》。拿起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创作宝库。作者以一种充满热情和感染力的方式,分享了他对歌词创作的理解和感悟。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情绪的提炼”的论述,他教会我如何将模糊的情绪,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文字。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情绪比作色彩,将文字比作画笔,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用文字去渲染歌曲的情感基调。书中对“韵律”和“节奏”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押韵,而是深入探讨了词语之间的音韵美感,以及如何让歌词在演唱时更加流畅自然。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修改我之前的一些作品,发现歌词的流畅度和音乐性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还鼓励我去“打破常规”,去尝试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让我不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它让我明白,歌词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而这本书,就是我探索过程中最可靠的伙伴,它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方向,让我能够在这条创作之路上,越走越远。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歌词怀有深深的敬意,总觉得创作出这样的作品,需要一种超凡脱俗的天赋。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创作并非遥不可及。作者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将那些看似复杂的创作原理,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我尤其欣赏他关于“共鸣”的探讨,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要写出能引起共鸣的歌词”,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情感触发点,以及如何通过故事性、画面感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来建立与听众的情感连接。书中穿插的许多采访片段和创作故事,也让我看到了许多伟大词作者的成长之路,他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这让我觉得,创作是一条需要坚持的道路,而这本书,就是这条路上一个温暖的指引。我曾以为歌词创作是“随心所欲”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好的歌词背后,是严谨的结构、精准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创作,意识到那些疏漏和不足,也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别致的艺术感,简约而不失品味,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与众不同。翻开书页,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文字风格,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人围坐在一起,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旋律与文字碰撞的火花。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创作公式”或“速成秘籍”,而是更侧重于引导读者去感受音乐的情绪,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然后用文字去捕捉和升华。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意象”的解读,他不仅仅是列举了几个例子,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意象在歌曲中的情感承载和联想空间,这让我对歌词的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书中提到“雨”这个意象,可以象征悲伤、思念,也可以是洗涤、新生,作者通过不同歌曲的分析,将这些微妙的差别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他对歌词与旋律的结合的论述也相当精彩,他强调了歌词并非独立于音乐而存在,而是需要与旋律相互衬托,相互成就,这一点对于很多只关注文字的写作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的启示。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出旋律,仿佛书中的文字已经自带了音乐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歌词创作”的刻板印象。我曾以为这是一门需要天赋和灵感的神秘学问,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艺”。作者并没有回避创作中的困难,反而坦诚地分享了自己曾经的瓶颈和突破过程,这种真诚让我倍感亲切。书中的很多章节,都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训练营”。比如,关于“视角转换”的练习,要求我们尝试从不同人物的口吻去讲述同一个故事,这极大地拓展了我表达的可能性。我尝试着用一个拾荒者的视角去写一首关于城市夜晚的歌,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去描绘成人的世界,这其中的趣味和挑战,是在以往的创作中从未体验过的。作者还非常注重“细节的打磨”,他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如何运用动词、形容词,如何避免陈词滥调,如何让每一个词语都充满画面感和冲击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一首好歌之所以打动人,往往在于那些精准到位的词语,能够瞬间抓住听众的心。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老师,指导我如何精雕细琢,如何让我的文字在音乐的画布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教程”,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洞察,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写”,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他提出的很多问题,都让我陷入沉思,比如“你想要通过这首歌表达什么?”“你想让听众听到这首歌后产生怎样的感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瞬间点醒我创作的初衷和方向。书中对于“意境”的营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堆砌词藻,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文字的组合,去构建一个属于歌曲的独特世界,让听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绪和氛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留白”的讲解,他指出,有时候,不够直接的表达反而更能激发听众的想象,让他们在自己的心中填补空白,从而产生更深刻的共鸣。这一点,让我意识到歌词创作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恰到好处的收放。这本书让我明白,歌词创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哲学,它关乎情感,关乎表达,更关乎对人生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