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北民居》介紹瞭西北(陝、甘、寜、青)地區的自然條件與民居類型,論述瞭西北嚴峻的生存背景下,各地民居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對環境的適應。總結瞭西北民居以生土材料為主體的共性特徵,以及以不同民族文化為底蘊的裝飾形態特徵。全書展示瞭窯洞民居、迴族民居、撒拉族民居、青海莊廓民居、以及以農耕文明為背景的關中、陝南、天水民居的風貌特色。對西北經典民居案例也作瞭較詳盡的介紹。《西北民居》以生態文明的視角,對西北民居的營建智慧進行瞭剖析,並提齣瞭如何使西北鄉土民居、生土建築走嚮現代化的途徑,以及為此而作的一些探索。
本套叢書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民居建築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元鼎總主編,各分捲主編為長期從事民居研究的國內專傢。全套叢書精心編撰,集數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可供建築工作者、建築院校師生、民族學工作者、曆史學者、美術工作者和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王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級重點學科“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生土建築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建設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與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傢委員會委員。
曾於l998年赴意大利羅馬大學作為訪問學者交流講學,2001年赴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講學,2006年赴颱灣朝陽科技大學交流講學,2008年赴日本東京首都大學交流講學。
長期以來從事地域文化與鄉土建築、窯洞與生土建築、西北綠洲聚落、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等方麵的科研與教學。近十年來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三項:“土地零支齣型窯居村落可持續發展研究”(1998年);“下沉式窯洞改善天然采光與太陽能利用一體化研究”(2005年);“生態安全視野下的西北綠洲聚落營造體係研究”(2007年)。2008年豐持“十一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子課題:“陝南災後綠色鄉村社區建設技術集成與示範”;2009年主持“十一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西北旱作農業區新農村建設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結閤科研課題項目,研製的“手動生土磚機”獲國傢專利一項;齣版專著《中國窯洞》一書。發錶相關學術論文:《黃土高原溝壑區傳統山地聚落“生態基因探索”》,《甘肅隴東地區生土民居迴歸與新型聚落營建研究》,《關於中國西部地區民居建築的研究與思考》,《生態安全視野下的綠洲民居聚落研究》,《綠洲建築學若乾關鍵問題研究——西北綠洲地區生土聚落變遷研究與生態技術優化對策》,《地域建築與鄉土建築研究的三種基本路徑及其評述》,《天水傳統民居聚落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陝南古鎮青木川》,《機遇與挑戰一陝南災後綠色鄉村社區營建策略》,《任震英先生鄉土建築研究思想解讀與啓示》等。
多年來結閤研究課題,指導的畢業設計曾獲颱灣洪四川財團法人基金優秀設計一等奬,六次獲陝西省優秀畢業設計一、二、三等奬項。指導的研究生在全國生態住區設計大賽、太陽能建築設計大賽及全國經濟適用房大賽中多次獲奬,並在2004年國際生態住宅設計大賽中獲二等奬,2008年“中國美麗鄉村綠色建築設計大賽”獲優秀奬。並多次獲校教學改革成果奬、優秀研究生導師奬勵;榮獲校師德標兵、教學名師稱號;2009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環境概述
第一節 自然環境概況
一、陝西
二、甘肅
三、寜夏
四、青海
第二節 民族文化概況
一、文化曆史
二、少數民族與宗教文化
三、民俗風情
第二章 西北鄉村聚落與民居建築
第一節 西北鄉村聚落的整體格局
第二節 西北鄉村聚落的基本空間形態
一、旱作農業區聚落類型
二、灌溉農業區聚落類型
三、特殊類型聚落
第三節 鄉村聚落營建的影響因素
一、水源
二、近地原則
三、土質選擇
四、風水文化與漢族聚落
五、少數民族聚落文化
第四節 聚落與民居建築
一、窯洞
二、土坯(夯土)式建築
三、碉房
四、莊廓
五、帳房
第三章 窯洞民居
第一節 窯洞民居的形成環境
一、黃土高原與窯洞民居
二、窯洞民居的分布
第二節 窯洞民居的基本類型
一、靠山式窯洞
二、獨立式窯洞
三、下沉式窯洞
第三節 窯洞民居的選址
第四節 中國風水的起源與窯洞選址
第五節 窯居村落形態
一、沿溝底溪岸發展的綫形村落
二、溝岔交匯處聚集的村落
三、黃土高坡村落
四、下沉式窯居村落
五、拱窯四閤院村落
第六節 窯洞空間與形態特徵
一、窯洞院落布局
二、窯洞立麵
第七節 窯洞民居的構造與營造技術
一、結構特徵
二、營造技術
三、窯洞裝修
第八節 窯居村落的民俗文化
第九節 經典窯洞民居
一、陝西省米脂縣劉傢峁村薑耀祖宅院
二、陝西省米脂縣楊傢溝扶風古寨
三、下沉式窯居村落——三原柏社村
第十節 結語
第四章 關中民居
第一節 關中自然與人文環境
一、自然地理
二、社會文化
第二節 民居要素與布局特徵
一、院落
二、屋頂
三、門窗
四.空間布局
第三節 結構體係與營造風俗
一、結構體係
二、特色技術
三、營造風俗
四、裝飾藝術
第四節 典型民居實例
一、韓城黨傢村
二、句邑縣唐傢村唐傢大院
三、西安民居——高傢大院
第五節 結語
第五章 陝南民居建築
第一節 陝南地理區位
第二節 陝南民居建築形態特徵
一、城鎮聚落形態
二、民居建築平麵形製及空間特徵
三、陝南民居建築的營造技術
四、建築裝飾風格
第三節 陝南古鎮青木川
一、老街
二、民居建築實例
第四節 陝南古鎮蜀河
一、蜀河古鎮街巷建築空間特徵
二、建築實例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寜夏迴族自治區民居
第一節 鄉村聚落類型
一、聚落基本類型
二、迴族聚落分布特徵
第二節 民居基本類型
一、中部銀川平原民居
二、南部西海固地區民居
第三節 民居空間和形態特徵
一、院落
二、屋頂
三、牆體
四、門窗
五、結構形式
六、其他生活輔助設施
七、裝飾特徵
第四節 寜夏民居的營造特徵
一、製坯
二、夯築牆
三、土坯牆_
第五節 寜夏典型民居實例
一、吳忠市董府
二、吳忠市馬月坡故居
三、普通民居實例
第六節 結語
第七章 甘肅民居
第一節 天水民居
一、院落空間類型__
二、民居建築形態特點
三、民居建築組成部分
四、天水民居實例
第二節 臨夏迴族民居
一、民居院落布局特點
二、建築類型及特點
三、磚雕裝飾藝術
四、臨夏民居實例
第三節 甘南藏族民居
一、傳統甘南藏族聚落
二、傳統民居空間與營造特點
第四節 其他地區民居
一、河西走廊民居
二、隴東地區民居
三、蘭州地區民居——馬宅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青海民居
第一節 青海民居特徵概述
一、三江源文化圈:青南高原區
二、絲綢南路文化綫:西北部地區
三、河湟文化圈:東部地區
第二節 河湟地區莊廓民居
第三節 撒拉族民居
一、撒拉族民族特點和居住習俗
二、撤拉族莊廓
三、籬笆樓民居
第四節 結語
第九章 西北民居的營造智慧及其當代發展
第一節 西北傳統民居的營造智慧
一、氣溫
二、降水
三、采光及太陽輻射
四、風
第二節 西北傳統民居的當代睏境與發展策略
一、西北傳統生土民居麵臨的發展睏境
二、西北傳統民居的當代發展策略
第三節 陝縣官寨頭生態窯居示範村案例
一、村落概況
二、村落布局
三、窯居生態改造與更新示範
第四節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隴東地貌復雜,是關中文化、陝北文化、塞外文化的結閤部,因此在建築風格、特徵的形成過程中也受到其雙重影響。首先,由於地處典型的黃土高原區域,建築受陝北文化圈影響較為深刻,保留瞭完整的傳統黃土窯洞的居住形式,因此在建築外形和內部形態上都與甘肅其他地區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麵,隴東北部與寜夏南部固原迴族聚居區相鄰,又受到瞭迴族建築的一定影響,使得其又産生瞭新的補充與變化。
(一)窯洞
隴東窯洞在北部溝壑區以靠山窯為主,南部颱塬區有下沉式窯洞,在颱塬的邊緣處也建有靠山窯與土坯房結閤的院落。近年來還有村民在建新窯洞,崖麵以磚護砌,窯臉拋開傳統的圓拱形砌成方形窯臉,構成隴東特有的地域風貌(圖7-71)。
(二)土坯房
隴東土坯房大多是土木結構,硬山擱檁,雙坡瓦屋麵,牆體以夯土或土坯砌築,近年來多以紅磚砌牆體。也有的土坯房不用木料,僅以土坯砌拱,在圓拱上覆土鋪瓦外觀與木屋架房不相上下(參見本書第三章)(圖7-72)。
前言/序言
秦以前,相傳中華大地上主要生存著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文化集團,經過連年不斷的戰爭,最終華夏集團取得瞭勝利,上古三大文化集團基本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強大的部族,曆史上稱為夏族或華夏族。
春鞦戰國時期,在東南地區還有一個古老的部族稱為“越”或“於越”,以後,越族逐漸為夏族兼並而融入華夏族之中。
秦統一各國後,到漢代,我國都用漢人、漢民的稱呼,當時,它還不是作為一個民族的稱呼。直到隋唐,漢族這個名稱纔基本固定下來。
曆史上的漢族與我國現代的漢族的含義不盡相同。曆史上的漢族,實際上從大部族來說它是綜閤瞭華夏、東夷、苗蠻、百越各部族而以中原地區華夏文化為主的一個民族。其後,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地帶又齣現烏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南方又有山越、蠻、俚、僚、爨等族,各民族之間經過不斷的戰爭和遷徙、交往達到瞭大融閤,成為統一的漢民族。 漢族地區的發展與分布 漢族祖先長時間來一直居住在以長安京都為中心的中原地帶,即今陝、甘、晉、豫地區。東漢一兩晉時期,黃河流域地區長期戰亂和自然災害,使人民生活睏苦不堪。永嘉之亂後,大批漢人紛紛南遷,這是曆史上第一次規模較大的人口遷徙。當時大量人口從黃河流域遷移到長江流域,他們以宗族、部落、賓客和鄉裏等關係結隊遷移。大部分東移到江準地區,因為當時秦嶺以南、淮河和漢水流域的一片土地還是相對比較穩定。也有部分人民南遷到太湖以南的吳、吳興、會稽三郡,也有一些遷入金衢盆地和撫河流域。再有部分則沿漢水流域西遷到四川盆地。
隋唐統一中原,人民生活漸趨穩定和改善,但周邊民族之間的戰爭和交往仍較頻繁。周邊民族人民不斷遷入中原,與中原漢人雜居、融閤,如北方的一些民族遷入長安、洛陽和開封、太原等地。也有少部分遷入陝北、甘肅、晉北、冀北等地。在西域的民族則東遷到長安、洛陽,東北的民族則嚮南入遷關內。通過移民、雜居、通婚,漢族和周邊民族之間加強瞭經濟、文化,包括農業、手工業、生活習俗、語言、服飾的交往,可以說已經融閤在漢民族文化之內而沒有什麼區彆。到北宋時期,中原文獻中已沒有突厥、鬍人、吐蕃、沙陀等周邊民族成員的記載瞭。
北方漢族人民,以農為本,大多安定本土,不願輕易離開傢鄉。但是到瞭唐中葉,北方戰亂頻繁,土地荒蕪,民不聊生。安史之亂後,北方齣現瞭比西晉末年更大規模的漢民南遷。當時,在遷移的人群中,不但有大量的老百姓,還有官員和士大夫,而且大多是舉傢舉族南遷。他們的遷移路綫,根據史籍記載,當時南遷大緻有東中西三條路綫。
西北民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作者很用心,
評分
☆☆☆☆☆
西北民居是中國民居建築係列中的一本,這本書凝聚瞭建築專傢的心血,反映瞭民居研究的成果,文字深淺適中,介紹清楚,圖文並茂,非常適閤瞭解中國民居的情況。
評分
☆☆☆☆☆
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購買和閱讀!作者一如既往的用他的理論來講述,隻不過這次講的比較長,從頭到尾瞭。大眾讀物,可能沒什麼深度,但思想性一點也不缺乏。
評分
☆☆☆☆☆
不錯的書。值得購買和閱讀!作者一如既往的用他的理論來講述,隻不過這次講的比較長,從頭到尾瞭。大眾讀物,可能沒什麼深度,但思想性一點也不缺乏。
評分
☆☆☆☆☆
半價買的,同事很滿意
評分
☆☆☆☆☆
很好,看起來不錯的,內容詳實
評分
☆☆☆☆☆
送來的書都不是太新瞭……換貨還是一樣,倉存得不好還是什麼問題啊?失望……
評分
☆☆☆☆☆
作者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