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
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
历时四十载,是我国机械工业的编年史,它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超过手册本身。
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
1969年的第一版是新第一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五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
这是一部四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
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因为它是一生事业中亲密、忠诚的伙伴。
这更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从第一版开始,作者和编辑们就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全国热销书奖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热销1200000套
这本书的定价相对较高,这让我对它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坦率地说,在许多基础的润滑计算和轴承选型方面,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或者其他更侧重于机械元件通用性的手册也能提供相似的精度和广度。那么,这本厚重的《机械设计手册:润滑与密封(第5版)》的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它真正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对“老旧标准”与“新时代趋势”之间的历史脉络梳理。它不仅告诉你现在的行业最佳实践是什么,还会解释这些实践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包括一些已经被淘汰但仍然可能出现在老旧设备维护中的技术细节。例如,对早期工业润滑油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和失效机理的深入分析,这在很多新出版的、只关注最新环保标准的书籍中是看不到的。正是这种对历史沉淀的尊重和记录,使得它在进行设备“考古”和复杂系统兼容性分析时,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它更像是一份工程师的“历史记录档案”,而不是一本纯粹的“操作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厚厚的几百页沉甸甸地握在手里,就透着一股“干货”的气息。我当初买回来的时候,主要冲着它涵盖的范围广,毕竟“机械设计手册”这个名头摆在那里,总觉得它应该能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基础和进阶问题。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翻阅时,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知识点罗列得非常详尽,但对于一些我急需的、针对性极强的应用场景,比如针对特定极端温度下的特种材料摩擦副选型,这本书给出的指导就显得有些过于宏观和概括了。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润滑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基础,这些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急需解决现场故障的工程师来说,往往希望直接看到“如果遇到A情况,请选用B类润滑剂,并参考C标准”这样的实战建议。这本手册在理论深度上无可挑剔,能让你把“为什么”弄得明明白白,但在“怎么办”的实操层面上,总感觉需要再搭配几本更具体的应用指南才能真正落地。整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作为工具书查阅的典籍,但绝不能指望它能手把手教你搞定所有工程难题。
评分我尝试用这本书来解决一个关于动态密封件寿命预测的问题。我对静密封和低速动密封的经验相对丰富,但对于高速旋转轴的唇形密封,我希望能找到一个能结合振动分析和油膜厚度计算的综合模型。翻阅相关章节后,发现书中对密封的分类介绍非常全面,从填料密封到机械密封,再到各种非接触式密封,都有涉及。然而,对于“动态寿命预测”这一关键环节,书本更多地是介绍了影响寿命的几个主要因素——温度、压力、介质兼容性,以及常用的寿命评估标准(如ISO标准)。它详细解释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密封件的材料老化和磨损率,但真正将这些因素融入一个可计算的、易于软件模拟的预测模型构建方面,内容略显单薄。更多的是引用了其他文献的结论,而非提供一个可供读者自行推演的步骤或公式推导。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索引”,告诉我哪些理论是相关的,但要真正实现高精度的预测,我还需要去深入挖掘引用的那些核心文献。
评分从排版和易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虽然内容密度极高,知识量巨大,但作为一个工具书,它的索引系统做得不够友好。比如,我试图快速定位到某个特定材料(比如FKM氟橡胶)在不同介质下的推荐润滑油黏度等级,需要先找到“密封材料”章节,再跳转到“润滑剂选择”,最后还得对照着“介质兼容性表”进行交叉比对,信息分散在书本的各个角落,缺乏一个统一的、方便快速检索的决策树结构。如果能像某些设计手册那样,在每章的末尾设置一个“快速查询表”或者一个基于工况输入的“选择流程图”,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一部优秀的教科书,强调原理的系统性,而非工程师在现场需要的那种“一分钟决策”的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沉浸式学习的好机会,但对于需要快速验证或查找参数的资深人士来说,效率上有所欠缺。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交叉点的阐述,尤其是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方面,更新得比较及时。相较于市面上一些老旧的版本,第五版显然吸收了不少近些年来的新材料研究成果,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设计面向未来的、高可靠性装备的研发人员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坐标。比如,书中对新型固体润滑剂——如类石墨烯材料在真空或超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曲线分析,就非常到位,数据详实且图表制作精良。不过,在描述这些尖端技术时,作者的语言风格突然变得异常学术化和严谨,导致中间穿插的那些基础章节读起来会感觉有些跳跃。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作者在撰写,前一部分娓娓道来,后一部分则直接抛出复杂的微分方程和张量分析。这种风格上的不统一,偶尔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前面章节的定义,才能跟上思路,对于时间紧张的读者来说,稍显费力。
评分很不錯的書,特價書的
评分希望能对设计有所帮助
评分公司设计用书,实用、实惠!
评分挺好的 得要很多的基础再看
评分:..成大先1.成大先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机械设计手册润滑与密封(第5版)(单行本),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权威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四十载,是我国机械工业的编年史,它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超过手册本身。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第一版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五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这是一部四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因为它是一生事业中最亲密、最忠诚的伙伴。这更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从第一版开始,作者和编辑们就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畅销1200000套,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弹簧、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单行本)润滑与密封为润滑与密封。其中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主要介绍常用润滑系统(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油雾润滑、油气润滑等)及装置设计第2章为润滑剂,主要介绍常用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牌号、性能及应用第3章为密封,主要介绍各种动、静密封(垫片密封、填料密封、油封密封、涨圈密封、迷宫密封、机械密封、螺旋密封等)的结构型式、特点、设计计算、应用等第4章为密封件,主要介绍常用密封标准件的结构型式、尺寸等,以供选用。,内容也很丰富。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02年,连续被评
评分挺好的书籍,不过,润滑部分对我没太大作用!
评分:..成大先1.成大先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机械设计手册润滑与密封(第5版)(单行本),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权威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四十载,是我国机械工业的编年史,它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超过手册本身。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第一版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五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这是一部四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因为它是一生事业中最亲密、最忠诚的伙伴。这更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从第一版开始,作者和编辑们就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畅销1200000套,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精度设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弹簧、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单行本)润滑与密封为润滑与密封。其中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主要介绍常用润滑系统(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油雾润滑、油气润滑等)及装置设计第2章为润滑剂,主要介绍常用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牌号、性能及应用第3章为密封,主要介绍各种动、静密封(垫片密封、填料密封、油封密封、涨圈密封、迷宫密封、机械密封、螺旋密封等)的结构型式、特点、设计计算、应用等第4章为密封件,主要介绍常用密封标准件的结构型式、尺寸等,以供选用。,内容也很丰富。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02年,连续被评
评分书很实用,很新颖,查询很方便。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用的很不错,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