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一個幌子,目的隻是維係人們對“中土”的認同,而其重心或曰本意還是在“西學為用”上。並且,張之洞所說的西學非止器物之學,而是製度之學,這已然是西化論的極緻瞭。特彆是我們今天以“文化無高下、製度有優劣”的認知來看,張之洞的思想無疑非常西化,又何來保守呢?蓋張氏所謂“守約”之法,實為“以簡化的方式保存傳統”,簡化到何種地步?隻消熟讀《近思錄》、《東塾讀書記》、《禦批通鑒輯覽》、《文獻通考詳節》即可。“此新‘四書’中實無一經,中學裏最基本的經學已被整體性地束之高閣。隻要把張之洞建議清末一般學子所讀之書與民初鬍適為‘齣國留學生’所開的近萬捲‘最低限度國學書目’作一比較,就可知張氏‘守約’之法的革命性有多足。”(見本書《張之洞與“中體西用”》)
評分很不錯的書籍,內容和思想性都很豐富,值得研讀!
評分三為“開書單”。《南方周末》閱讀版有個欄目名為“秘密書架”,請一些學者介紹對其有影響的書籍。羅誌田的《姑妄言之———曆史專
評分給力
評分在閱讀《昨天的與世界的:從文化到人物》最後兩章節——從文化看政治和影響曆史的人物時,這種以文化視角解讀政治事件的讀史眼光再一次讓我大開眼界,並且我越發覺得,政治之變動或隻影響一國及其國民一時,而這些政治變動所造成的文化巨變帶來的影響卻可以潛移默,長久不衰。
評分而至此,我亦知,當日為何總覺羅教授之文多青銅氣味。羅教授作文多有引文,所論所引,又皆有所本,因此常常一篇文章之中引用文字甚多,讀起來難免總讓人難以應付,其間深意又必須左右推敲,把引文置於文中,細細咂摸,纔能對其所論、所引有一知半解。
評分正在細細閱讀,覺得還不錯
評分羅誌田,著名曆史學傢。1952年生,1977年考入四川大學曆史係,1981年畢業後曾在四川師範大學曆史係工作過一年。1987年留學美國。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其碩士學位論文獲曆史係研究生最佳論文奬。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史學大師餘英時先生。1994年至2003年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科傑齣教授,2003年至今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現任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研究方嚮主要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中外關係史,是當前中國近現代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曆史學傢之一。
評分在閱讀《昨天的與世界的:從文化到人物》最後兩章節——從文化看政治和影響曆史的人物時,這種以文化視角解讀政治事件的讀史眼光再一次讓我大開眼界,並且我越發覺得,政治之變動或隻影響一國及其國民一時,而這些政治變動所造成的文化巨變帶來的影響卻可以潛移默,長久不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