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淞滨琐话

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淞滨琐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韬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小说
  • 笔记小说
  • 地方文献
  • 上海文学
  • 淞滨地区
  • 文史类
  • 旧上海
  • 民俗文化
  • 历史小说
  • 文学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00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311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1
字数: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历代笔记小说丛书。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为此,我们特编辑出版《历代笔记小说丛书》,以供研究者参考,并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本丛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
  本丛书将分辑出版,力求以较好的版本为底本,加以整理、校点。工作中如不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书评

  自序
  天下之事,纷纭万变,而总不外乎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生堕地即哭,盖知所人非快活世界,而有生亦非乐趣也。人生于世,不过数十寒暑耳,有生则必有死。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此即由佛经所谓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诸境而出。夫人一心在无挂碍,故富贵而忧戚,不如贫贱而快意肆志焉。今使问于人日:“处逆境而心安,与处顺境而心劳,二者孰胜?”则必以心不困于境者为优。然人能知之,而不能行之,则已入于苦海中也。世间富贵荣华贫贱屈辱皆境也,境也者,不过暂焉而已。优游恬适,舒畅怡悦,所以养乎心者也。心能人乎境之中,而超乎境之外,且能凭虚造为奇境幻遇,以自娱其心。人于世间有父母妻子兄弟友朋,而忧喜哀乐会合别离以是而生焉。备历乎诸境,胶扰于一心,宜乎发之玄者白,齿之坚者危,魂魄一去,同于草亡木卒,顾此言乎处顺境而未及乎逆境也。其有极人伦之变,而涉夫人世之险峨,其境为至难,其心为独苦。然则人自有生以来,浮湛阎浮提中,一苦恼众生耳。故曰:我之所患在乎有身,身自有生得来,而为诸苦丛射之鹄。人自乐有生,我自求无生,有生在世,其亦赘疣而已。
  余今年六十矣,虽齿发未衰,而躯壳已坏,祁寒盛暑,不复可耐,偶尔劳顿,体中便觉不快,略致思索,辄通夕不能成寐,见客问姓名,转顾即忘,把卷静坐,即尔昏然欲睡,思有所作,握管三四行后,意即不相缀属。以此而犹欲著书立说,其可得哉!倦游归来,却扫杜门,谢绝人事,酬应简寂,生平于品竹弹丝,棋枰曲谱,一无所好。日长多暇,所以把玩昕夕,消遣岁月者,不过驱使烟墨,供我诙谐而已。以此《淞滨琐话》又复积如束笋,裒然成集也。
  《淞隐漫录》所纪,涉于人事为多,至于灵狐黠鬼,花妖木魅,以逮鸟兽虫鱼,篇牍寥寥,未能遍及。今将于诸虫豸中,别辟一世界,构为奇境幻遇,俾传于世,非笔足以达之,实从吾一心之所生。自来说鬼之东坡,谈狐之南董,搜神之令升,述仙之曼倩,非必有是地有是事,悉幻焉而已矣。幻由心造,则人心为最奇也。余于生老疾病,悲欢离合,已遍尝其境,所不可知者,死耳。向居香海,入秋咳作,气上逆不能着枕,终宵危坐达旦,日在药火炉边作生活,去死几希。长夜辗转,一灯荧碧,几于与鬼为邻。然昏厥瞥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追思前后所历,显显在目,感恩未报,有怨胥泯。痛知己之云亡,念知音之未寡,则又蹶然以兴,涕泗滂集。故兹之所作,亦聊寄我兴焉而已,非真有命意之所在也。岂敢谓异类有情,幽途可乐,鸟兽同群,鹿豕与游,而竟掉首人世而不顾也。
  夫荒唐之词,发端于漆园,怪诞之说,滥觞乎《洞冥》。《虞初》九百,早以是鸣。降及后世,抑复工已。余向作《遁窟谰言》,见者谬加许可,江西书贾至易名翻板,借以射利。《淞隐漫录》重刻行世,至再至三,或题曰《后聊斋图说》,售者颇众。前后三书,凡数十卷,使蒲君留仙见之,必欣然把臂人林曰:“子突过我矣,《聊斋》之后有替人哉!”虽然,余之笔墨何足及留仙万一,即作病余呻吟之语、将死游戏之言观可也。
  光绪丁亥中元后三日天南遁叟王韬序于沪北淞隐庐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
卷 一
徐麟士
药娘
李延庚
田荔裳
画船纪艳
倪幼蓉
卷 二
魏月波
白琼仙
卢双月
金玉蟾
煨芋梦
卷 三
刘淑芬
柳青
仙井
严寿珠
真吾炼师
邱小娟
卷 四
辛四娘
沈兰芬
皇甫更生
徐希淑
反黄粱
卷 五
龚蒋两君轶事
乐国纪游
梅无瑕
袁野宾
刘大复
纪四大和尚
卷 六
剑气珠光传
花妖
箫仙
画妖
孙伯篪
水仙子
卷 七
谈艳上
谈艳中
谈艳下
粉笋公主
邹生
记沪上在籍脱籍
诸校书
卷 八
顾慧仙
杨莲史
罗浮幻迹
梅鹤缘
柳夫人
卷 九
红豆蔻轩薄幸诗上
红豆蔻轩薄幸诗中
红豆蔻轩薄幸诗下
朱素芳
东瀛艳谱上
东瀛艳谱下
卷 十
徐太史
玉香
因循岛
梦中梦
卷十一
燕台评春录上
燕台评春录下
珠江花舫记
记双烈
瑶池仙梦记上
瑶池仙梦记下
卷十二
瑶台小咏上
瑶台小咏中
瑶台小咏下
沪上词场竹枝词
蕊玉
李贞姑下坛自述
始末记
陈仲蘧
校点后记

精彩书摘

  一日,为生前室三周年。延高僧作佛事,铙钹钟磬,喧聒一堂。又于别寺诵梁皇忏四十九日。生回忆前尘,泫然流涕,因谓女曰:“前日托卿所探事,何以至今无一言?岂尔时故作谰语耶?”女曰:“所以不言者,恐伤君心耳。当日君夫人为九王子所见爱。已遣鸩媒通雁币,方使入门,径前致词。君夫人怒掷聘物于地曰:‘宫中教读之任,所不敢辞;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且凡间燕雀,岂能匹天上鸾凰?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九王子闻言怒甚,令裸体置之寒冰狱中。曰:‘适足炼我玉骨耳。’复令投之洪炉。曰:‘铁心石肠,历劫难熔。’九王子见其不屈,气为之夺,然犹未肯遽止也。旋为阎摩主者所知,嘉君夫人守节弗渝,戒九王子弗仇,令往生金阊为富室女,来生与君仍结夫妇缘。今人世已三年。君今可转悲为喜矣。”生问:“在金阊何处?”曰:“缘至当启知。记取十三年后,有五羊使者来此,其时矣。”生因谨志于册。
  正言际,阍人人禀:“有自南海至者。舆从烦赫,状似显宦,言必欲面见主人。”生视其名刺,初不相识,姑出与谈。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自言:“新卸增城县任,兹将人都引见。余戚孙笠舫鹾尹,现亦需次粤垣,与君有葭莩亲,有书达其女韵史,余为作寄书邮。”袖中出一函致生,匆促遽别。生持函人内,与女观之。内言:“阿秋年已长成,当为择配。如意中无可选之人,即归田生,效娥英故事,亦无不可。青鸟使来,即汝从姊之婿,不妨出见也。”女商之生。生初佯为不可,笑日:“恐醋娘子想吃杨梅,将从何处觅仓庚羹耶?”女曰:“檀奴抑何狡狯哉!欲取姑舍,欲擒姑纵,已如见其肺肝。侬无妒意,何烦疗哉?”
  越一年,蓉仙年已十七,元宵赏灯后,即令诹吉完婚。一时礼仪之盛,器物之华,服饰之丽,远近来观者,无不啧啧叹美。宾客济跄,冠裳毕集,向时纳女,远不能及。人皆称女之贤。
  生拟赴春闱,公车北上,二女群劝止之曰:“君今日左对尹邢,右拥施旦,室藏佳酝,园有名花,每值良辰美景,月夕花朝,置酒并酌,怡然共乐。君倡于前,妾和于后,讵非天壤间一大快事哉!恐阆苑神仙,亦无此乐趣也;何必于役道途,再作春明之梦。即使人词林,登玉堂,亦不过世上浮荣耳,何足为重轻。如君必欲行,真身有俗骨哉。况依姊妹侍君衽席,要亦短缘撮合耳。他时恐悔之晚矣。”生乃止。
  一日,庭中牡丹大放,花朵皆巨如盆盎,活色娇香,绚烂夺目。生方与二女举觞酬劝,忽报前时增城县令复来。生即出见。自言已为广州太守,兹已超擢道员,因普都门,迂道过此耳。翌日,生设盛筵招之,同赏牡丹。客赞誉不绝口,而盛称一黄一紫为群花之冠,屡乞异种,将携之归。生难固拒,不得已分植于盆赠焉。白以为拱璧之贻,不是过也。不意客去后,人视二女,同时抱病,月惨花蔫,容光憔悴,呻吟之声,不绝于耳。栏前花萎,阃内人亡,生哀痛欲绝,尽以金玉珠宝为殉。及葬;举;其槽,轻若无物。生自此不欲居家,出游江浙,聊解愁怀。偶经金闾城畔,小住寓斋,同人邀往留园,泛舟偕去。画船栉比,士女如云,生特赏识沈金兰,以为可独步苏台。于园中见一女子,举止态度,仿佛似织云,不禁注目视之。女回顾见生,恍若似曾相识,讶其久瞩,转眸一笑,姗姗行远。托人访之,知系巨室。浼媒聘焉。卜宅于吴门,偶与话织云旧事,女不能对。
  画船纪艳
  钱江画舫,夙著艳名。自杭州之江干,溯流而上,若义桥,若富阳,若严州,若兰溪,若金华,若龙游,若衢州,至常山而止,计程六百里之遥。每处多则数十艘,少或数艘。舟中女校书,或三四人,或一二人。画船之增减,视地方之盛衰。停泊处,如鱼贯,如雁序,粉白黛绿,列舟而居。每当水面风来,天心月朗,杯盘狼藉,丝竹骈罗,洵足结山水之胜缘,消旅居之客感。个中翘楚,首推观风校书。碧玉年华,绿珠声价,丰容盛鬋,光彩照人,颀立亭亭,有玉树临风之概。工度曲,尤精琵琶,每一发声,四座倾听。性娴雅,无章台习气,喜与一二素心人,煮茗清谈,娓娓不倦。西江二仰山人,随宦来盈川,平章花月,眼界颇高,独屡绳观风之美于倚玉生。生素不喜作狭邪游,姑妄听之,似来深信。
  中秋之夕,仰山招诸名流,宴集江船,强拉生往。时则秋水澄鲜,月明如昼。姬素妆淡服,秀媚天然。生一见倾心,两情弥洽。华筵既启,群花纷来。燕瘦环肥,并皆佳妙。饭颗山樵,时亦在座,择其尤艳者,各赠一联以奖之。赠观风云:“观山玩水风双桨,凤管鸾笙月一觞。”赠莲棣云:“莲子团栾征吉兆,棣花翩反寄相思。”莲棣生长桐庐,住桐君山下,貌秀丽独冠一村,邻家姊妹俱以西施相目。家贫亲没,遂堕风尘,非其素志也。赠檀香云:“檀板金尊,得少佳趣。香温茶熟,别有会心。”檀香居富阳之小隐山下,亦小家女子,婀娜娉婷,别饶媚态。年止十六,梳栊才一月耳。赠翠风云:“翠袖天寒商倚竹,凤钗春暖替簪花。”翠凤本钱塘人,住莲花峰下,小名阿凤,幼时肤白如雪,人戏以白凤凰呼之。及长,好着绿衣,因名翠凤。赠沈香云:“沈鱼落雁倾城貌,香雾清辉忆旧词。”沈香乃富春江畔渔家女子,少长,态度苗条,眉目如画,秀曼风流,迥超俦类。乃使之弹筝掐笛,品竹调丝,一学便成,妙合音节,曲师自叹弗如。山樵于时倚醉微吟,擘笺题句,挥毫染写,墨渖淋漓,无不各当其意以去。一时画舫中传为佳话。咏花生与观凤交尤昵,曾作本事诗上下平三十绝赠之。兹录二首,以见一斑:
  重重香雾护云鬟,杨柳腰支拟小蛮。
  记得秋江明月夜,一樽同赏六朝山。
  一溪新涨绿于油,檀板金樽破客愁。
  记得日高春睡起,泥人并坐看梳头。
  兰陵痴梦生,翩翩浊世佳公子也。慕桐江严陵之胜,买棹来游。遍历花丛,殊少许可。偶遇姬于栏柯山下,奇赏之,谓其秀色可餐,宝光外溢,真得山川灵淑之气者。流连匝月,缠头锦费六百缗。生虽豪侈,而姬之美丽亦从可知矣。岭梅香里,新船落成,开筵宴客,热闹异常,几于灯火连宵,笙歌彻夜。曾经沧海客赠以一联云:“倘遇咏花人,不妨载酒;剧怜浣纱女,终须泛湖。”盖中遇惋惜之意,情亦深矣。同时有莲棣者,与观凤年相若,名相埒,素面生娇,白饶馨逸,性静穆,寡言笑,如幽闺处女,不求人,冷,而人自怜之。客或人一游语,面发赖,不能答。蓬窗多暇,刺绣自娱,咏花生眷爱尤深。芳情密缔,绮语遂多。所作《莲溪行》一篇,为时传诵,其诗云:
  玉宇净如洗,星影销搀枪。
  涉江揽秋色,花阴藏画膛。
  青溪有小姝,泛宅波中央。
  一笑生百媚,俗虑消吟肠。
  相对各无语,罗襦闻幽香。
  羊灯明绮夕,鸾钗艳新妆。
  觞政不嫌虐,殷勤催酒忙。
  银筝断复续,珠喉清且长。
  夜静霜柝急,绿波生微凉。
  曲终月堕水,汀雁飞成行。
  莲棣得诗甚喜,置之粉盝镜奁之侧,时时吟诵,亦可深于情者矣。他如官妹之俊爽不群,风流自喜;凤玉之丰神旖旎,意态温柔;兰仙之娇小玲珑,动人怜惜;喜欢之面面圆到,落落大方;竹英则十五盈盈,聪明绝世;云栖则华妆绰缧,婉娩宜人;高凤则秀丽天成,不假妆饰;香媚则宛转周旋,曲如人意:皆画船后起之秀也。丁亥四月初旬,天南遁叟作西泠之游,泛舟于六桥三竺间,蓼红荇碧,点缀生新。诸同人邀饮于三潭印月,刚值浴佛日,士女麇至,几于袂云而汗雨。俞楼外一酒家,买醉者无隙座。遁叟厌其嚣,乃往灵隐。舆中见四山环合,葱茜扑人,不禁叫绝。既至,饭于方丈,蔬笋绝佳。方偕同人,散步寺前,瞥见鱼轩络绎而来。中有二女,装束艳冶,殆不类良家,姗姗诣大殿礼佛。遁叟视其一丰神淡远,态度娉婷,秀靥承颧,长眉人鬓;其一秀丽天生,自饶柔媚,双瞳点水,两颊泛霞。斗媚争妍,堪称双绝。同人中有相识者,曰: “一为倩珠,一为漱玉——画船中姊妹花也。君既赞赏,今日何不即往钱塘城外一游?”遁叟以明晨返棹辞之。二女游戏既毕,遂出登舆,见遁叟襟边系一红花,搴帘时不禁向遁叟嫣然一笑。同人谓遁叟曰:“君艳福几生修到哉!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亦足以消魂矣。”
  
  有袁太守光伯者,素有豪名。见女,特加赏识。遂令开宴传花击鼓,坐月飞觞,备极其乐。既夕留宿,缠绵臻至。袁新丧偶,其友玉无玷,。劝其纳之后房,作小星之替月。袁密谓之曰:“彼姝者子,绮年二九,正属妙龄。惟是摩弄酥胸,已宽豆蔻,支离瘦骨,略似麻秸。问洞口之桃花,易进渔郎之宝筏。窃谓此非汉武温柔乡也。但可作一度之春风,何必结同心之仙缕哉。”其议遂罢。女既为曲里之尤,一时之评论群芳者,特以之魁花榜。由是寻花问柳者,争欲一识蕖仙以为荣。
  有张瑞仙者,贵公子也,新自南昌来,眼界特高,妙选众姝,少所许可。见女艳之,问其名,笑曰:“两美合,二仙并,好事可成矣。”遂设席于红芙芳榭。肴核既陈,丝竹竞奏,猜枚行令,兴会颇剧。女坐于旁,相依肘下,有如飞鸟之依人。张拇战辄负,时令女代酒。女本不善饮,为之强尽数觥,两颊微红,浑如海棠春睡初足,益增其媚。张拥之置膝,曰:“此我家丽华也。有如此好姿首,恐北里风月,南部烟花,当推独步矣。”竟出三千金为之脱籍,迎归家中,擅专房宠。连产三女,皆不育。张曰:“此真瓦窑也。”由此渐失欢于大妇。张亦待之日薄,无复前时之眷恋矣。女亦自悔叹曰:“昔也惜不及春风而嫁杏,今徒摇落于秋江,其命也夫!夫复何言?”女自是有矢志参禅之想。
  白云庵尼净因,女母之旧识也。女母死后,曾延彼为作佛事。一夕偶至女家,稽首问讯,谛视女,惊曰: “玉容抑何消瘦至是也!”女缕诉苦况,并示欲祝发空门,皈依佛座,修三生之慧业,证前世之夙因,永结净缘,诞登道岸。净因曰:“汝年未逾二十,何遂便作此想?一人此中,身难自主,长宵寒柝,午夜孤灯,枕冷衾单,如何可耐?”女曰:“儿计已决,请勿复言。我母生我时,梦为一朵红菡萏,植于池中,为异兽所食,花片片堕水上。赋命之薄,定于生初。儿莲性已胎,荷丝易杀。师何不收入禅门,修成菩提正果,使灵山会上,度一苦命人也。”遂除手中金钏,畀之曰:“聊以供养十方。儿来时自有奁中资,足赡一生,但费香积厨中一杯清水耳。”立将青丝剪下,扑镜于地。尼逡巡自去。
  翌日,女辞大妇,竟至庵中。张亦不能止之也。始桐仙闻其从戚,心憾焉,每造蜚语以污蔑之。后闻其堕平康,拟托故往当湖访之,店主人约束严,跬步不能远出。未几,又属于张。张巨族也,知已绝望。今悉其人庵,饰貌修容而往,指名求见。女不出,以玉块一贻之。内有字数行云:“妾已成清净身,菩提树老,明镜台高,不能使东风再为动摇。君其休矣,勿生妄念。”桐仙丧气而返。五无玷闻之,合掌赞叹曰:“此女菩萨能结如是果,善哉!善哉!”
  ……
《淞滨琐话》 卷一 (例:此处应有卷首语,或作者序言,交代创作缘由、体例,例如:书中内容多摘自民间传闻,或亲历见闻,虽不乏奇异之事,却皆有所本,旨在搜罗零星轶事,以备览者不时之需。文字风格力求简练,不事雕琢,以显其真。) 关于本书的杂说 笔之所至,往往牵出一段旧事,或一人之言。吾居淞滨,虽非显赫之地,然人烟稠密,市井百态,亦不乏奇闻异事。近来闲居,偶拾旧稿,思量再三,何不将这些零零散碎的见闻,汇集一处,名之曰《淞滨琐话》?此书非为追求文辞之藻丽,亦非为了博君一笑,实乃聊以自娱,亦冀能为后世留存些许当日风情。 此中记载,或为街头巷尾之谈,或为邻里亲友之述,亦有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者。故其中内容,或真,或假,或存夸张之辞,或有传讹之误,皆在所难免。然吾力求真实,不妄加臆测,但凭所得信息,据实录之。凡事有其因,事出必有其理,即便是稀奇古怪之事,亦或有其端倪可循。只是吾辈学识浅薄,未能一一究其究竟。 书中所载,包罗万象,有关于人事之变迁,有关于世情之冷暖,有关于鬼神之说,有关于灵异之谈。凡是能够引起吾一时好奇,或稍有可取之处者,皆收录其中。或是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或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教训,或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或是一处风光宜人的景致,又或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习俗。凡此种种,皆非空穴来风,而是当日确曾发生,或确有其事。 此书之体例,亦无一定章法。或按时序,或按地点,或按人物,或全然无序,随笔而至。读者若欲览之,可随意翻阅,不必拘泥于先后。书中每条记载,多者不过千言,少者仅数十字,旨在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若能令读者在阅读之时,略有所思,有所悟,不失为一件幸事。 吾之本意,非以斯书流传于世,更不敢奢望其能与名家之作并驾齐驱。仅是将这些散落的珠玑,搜集整理,宛如孩童拾贝,不问其贵贱,但求其完整。日后或有学识渊博之人,能从中发掘出更深层的意义,或从中考证出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亦未可知。 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或谬误之处,皆在于吾一人之见识浅陋,学养不足,还望诸君海涵。亦不吝赐教,指正一二,实乃吾之幸也。 第一章 乡野奇闻 (例:本章主要收录发生在淞滨及周边乡村地区的各类奇闻异事,包含民间传说、风俗习惯中的奇异现象、以及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或人事变故。) 一、 灵犬报恩 (例:话说同治年间,吴门某处有张姓农户,家中贫寒,仅有一犬,名曰“小白”。小白通人性,与张家主老幼皆亲。一日,张老汉入山采药,不慎跌落山涧,昏迷不醒。小白闻讯,急奔山林,搜寻数日,终于找到张老汉,并将其腹部咬破,以血渍地,引得樵夫注意,终得救。张家感小白之恩,视若亲人。) 二、 狐女下凡 (例:距淞滨十里许,有村名曰“狸猫庄”,相传此地曾有狐狸精修炼成人形,与一书生相恋。然好景不长,书生家道中落,狐女不离不弃,助其重振家业。后书生科举高中,却欲抛弃狐女,另娶大家闺秀。狐女伤心欲绝,化作一阵青烟而去,留下书生终日悔恨。) 三、 鬼敲门 (例:某夜,周家老二在家中独宿,夜深人静之时,忽闻门外有人叩门,声声急切。周老二起身开门,却不见一人,仅见门前一双红鞋,鲜红欲滴。心中惊骇,关门再锁。然叩门声复起,更甚于前。周老二鼓起勇气,再次开门,却见门前多了几盆冥币。至此,周老二病卧数日,后听闻邻里言,其祖母生前最爱一双红鞋,且临终前曾言,若死后孤苦无依,定要来找儿子。) 四、 稻田怪影 (例:某年夏收,某农户发现其稻田之中,出现一道道诡异的圆形或螺旋状图案,仿佛人为所刻,然田间并无足迹。次日,图案消失,稻谷亦无损伤。此事在乡间传为奇谈,有人说是鬼神所为,有人说是天意示警。) 五、 榕树下的鬼魂 (例:村口有一棵古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据传,每逢月圆之夜,树下常有鬼火闪烁,偶有孩童哭声自树上传来。村民皆不敢近,唯恐招惹鬼魅。) 第二章 市井奇闻 (例:本章侧重于记录上海(此处假定淞滨即为上海地区)作为繁华都市中的各种奇异见闻,包括人物故事、社会现象、以及一些都市传说。) 一、 钱庄的离奇失窃 (例:光绪年间,某钱庄夜间离奇失窃,账房中银两尽数不翼而飞,然门窗皆完好无损,锁亦未见撬动痕迹。巡捕调查数日,毫无头绪。后钱庄老板无意中从一算命先生处得知,其失窃之日,正值家中老母冥诞,疑是祖灵显灵,索取香火。) 二、 戏班的血色姻缘 (例:某年,一京剧戏班来到淞滨,其中旦角名角,名曰“月影”。月影貌美,演技精湛,引得无数捧场客。然其却与一位年轻的文士暗生情愫。一日,文士赴约,却见月影身披血红嫁衣,自缢于戏台之上。后人传言,月影原是为报复薄情郎而投胎戏班,此番血色结局,乃是其宿命。) 三、 算命先生的预言 (例:某位江湖算命先生,声名远播,凡经其手者,无不惊叹其言之精准。某日,一富商前来算命,先生言其将遇大祸,除非散尽家财,广结善缘,方可化解。富商不以为意,数月后,果然家破人亡。此后,人们对这位算命先生愈发敬畏。) 四、 异乡人的谜团 (例:某日,有一位来自远方的异乡人,衣衫褴褛,行止怪异,在码头徘徊。无人知其来历,亦无人知其去向。仅留下一个用古怪符号写成的纸条,上面写着“寻觅故人,天涯海角”。此后,此人便消失在人海之中。) 五、 醉汉的托梦 (例:老王是一位嗜酒如命的醉汉,平日里游手好闲。一日,他酩酊大醉,睡在街边。夜里,他梦见一位女子向他哭诉,言其夫被人谋害,尸骨埋于某处。老王醒后,半信半疑,却鬼使神差地找到了女子所说的地点,果真发现一具白骨。此事一出,老王声名鹊起,却也因此事吓得戒酒。) 第三章 灵异怪谈 (例:本章收录各类与鬼魂、神仙、妖精、精怪等超自然现象相关的记录,力求呈现当时的民间信仰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一、 夜半猫叫 (例:夜深人静之时,某户人家屡屡听到窗外传来猫叫之声,此猫叫声并非寻常,似有哀怨之意。一日,家中老猫离奇死亡,次日,猫叫声复起。家主惊骇,请来道士驱邪,方才平息。) 二、 镜中人影 (例:某女子新嫁,家中有一面古镜,传说是前朝遗物。一日,女子梳妆之时,镜中赫然出现另一人影,与女子相貌酷似,却面带诡笑,眼神阴鸷。女子惊恐万分,砸碎古镜,然从此之后,总感觉有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她。) 三、 坟地的低语 (例:城郊有一片荒芜的坟地,相传是乱葬岗。夜间常有鬼火跳跃,更有若有若无的低语声自地下传出。有人曾好奇上前探听,却闻到一股死气,当即昏厥。) 四、 狐仙显灵 (例:某处山林,有一狐仙庙,香火鼎盛。一日,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山中迷路,危难之际,口中默念狐仙名号,忽见一道白光闪过,眼前出现一条小路,引其安全走出山林。后信徒逢人便说狐仙显灵,有求必应。) 五、 鬼打墙 (例:某位旅人,夜行至一陌生之地,忽觉周围景物似曾相识,无论如何行走,总回到原地,如同被鬼打墙所困。饥寒交迫之下,忽闻远处传来犬吠,循声而去,方才脱困。) 第四章 人情百味 (例:本章不侧重奇异,而是记录人在社会中的各种情感、遭遇和人生百态,展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 一、 寒门书生 (例:某书生,出身贫寒,却志向高远。为了求学,历尽艰辛,卖文为生,甚至曾以乞讨为计。然其勤奋刻苦,终得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此段故事,旨在歌颂寒门学子的不易与坚持。) 二、 弃妇的悲歌 (例:某女子,嫁入富贵之家,却因不育被夫家休弃。流落街头,无依无靠。幸得一老妇收留,方才勉强度日。然其一生,仍饱受欺凌,凄苦不堪。此篇,旨在揭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残酷。) 三、 义子的报恩 (例:某位善人,膝下无子,收养一孤儿,视如己出,悉心教导。孤儿长大成人,感恩戴德,不仅孝顺老人,更是在老人遭遇困境时,挺身而出,倾尽所有相助。此篇,赞扬人性中的真挚与回报。) 四、 邻里的纠葛 (例:某小巷之中,两位邻居,因一墙之隔,争执不休,积怨甚深。本以为小事一桩,却日积月累,发展成两家数十年之久的敌对。后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双方才幡然醒悟,化干戈为玉帛。此篇,警示人们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五、 街头的卖艺人 (例:在繁华的街头,有一位老艺人,技艺精湛,却无人问津。他每日辛勤表演,只为糊口。一日,一位富家公子,被其表演所打动,慷慨解囊,并将其引荐至官府,老艺人终得安稳度日。此篇,展现了世态炎凉与人情温暖的对比。) 第五章 见闻杂录 (例:本章为零散的见闻记录,可能包含对当时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物价、交通、甚至一些不起眼的物品的观察和描述,旨在勾勒出更细致的时代图景。) 一、 街头小吃 (例:详细描述当日街头流行的各类小吃,如生煎、馄饨、臭豆腐等,以及其制作过程和价格,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二、 民间习俗 (例:记录一些当时流传的民间习俗,如祭祀、婚丧嫁娶的礼仪,节日庆典的活动等,并可能对这些习俗的由来略作考证。) 三、 商贾之事 (例:记录一些商贾的经营之道,或是一桩成功的买卖,或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从中可窥见当时的商业活动和经济状况。) 四、 旅途所见 (例:作者或他人旅途中所见的奇异景象,如奇特的建筑、风土人情,或是在旅途中遇到的有趣的人物。) 五、 物价考 (例:记录当时的一些常用物品的价格,如米、布、油等,以供后人了解当时的物价水平,推算生活成本。) (结尾处,可能再次有作者感言,例如:书中内容,虽力求翔实,然毕竟是个人所见所闻,难免挂一漏万。但愿此《淞滨琐话》,能如同一面小小的镜子,映照出当日的淞滨,当日的人们,当日之事。纵然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亦能让后来者,窥见一丝昔日的痕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收录的民间故事集,简直是茶余饭后的绝佳伴侣,轻松活泼,充满了烟火气。它的叙事风格非常口语化,一点也不故作高深,很多篇章读起来就像是邻里间闲聊家常一样亲切自然。我特别喜欢那些描写市井百态和家长里短的小故事,那些啼笑皆非的误会,那些基于朴素道德观的抉择,都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虽然故事的主题不一定宏大深刻,但胜在趣味性和地方色彩浓郁。我甚至能想象出,讲述这些故事的老者,在摇着蒲扇,慢悠悠地向听众描绘场景时的神态。对于想要了解古代底层生活片段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第一视角材料。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皮革封面,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策划的收藏级版本。里面的纸张选择也挺讲究,略带米黄色调,厚实又不失韧性,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内文的排版,字距和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古籍原貌与现代印刷的舒适性达到了很好的平衡。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那种触摸到历史的实体感的体验,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每一篇文字,但光是这份实体呈现的质感,就足以让我对这套丛书充满了敬意和期待。希望后续的阅读体验能和它的外观一样精美。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明清小说研究的文集,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作者的切入点非常新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文本细读上,而是将笔触深入到当时的社会风俗、士人阶层的文化心态以及地域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比如,其中一篇论述徽州文人的“雅集”现象,通过对若干私人书信和日记的引用,勾勒出了一个圈子内部复杂的交际网络和权力游戏,那种细节的真实感令人拍案叫绝。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论证逻辑链条非常严密,引证的文献资料之广博,让人叹服。读完后,我对以往粗浅理解的那些经典作品,都有了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切片。

评分

我近期迷上了一种非常注重“意境”描写的古典散文选本,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选材非常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多是文人的游记、感怀之作,文字雕琢极细,辞藻华美而不失清雅。阅读时,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描绘山水、光影、季节更替的段落。比如,一篇关于江南雨季的记录,作者仅仅用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那种湿润、迷蒙、带着淡淡愁绪的氛围,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泥土和青苔的味道。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文字,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漫游,它唤醒了我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度,极大地舒缓了现代生活带来的紧绷感,让人心灵得以片刻安宁。

评分

我对这本古代哲学思想的汇编感到非常震撼。它并非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学派的代表观点进行了并置和比较,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尤其欣赏的是编者在注释部分所做的努力,对于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古语和关键概念,都有非常精准的解释,使得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人,也能较少地感到阅读上的阻碍。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琢磨其中关于“心性论”的不同阐释路径,不同大师之间微妙的语义差异,揭示了他们对“人”这一核心命题的根本看法。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人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人类理性思维的演变轨迹,读起来让人感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被不断拓展。

评分

可以很好学习古文又不会太佶屈聱牙,很不错~

评分

自序

评分

这一套书共十册,以前在书店买过《新齐谐》,感觉内容很好,所以,又在京东买了现有的几本。书的质量很好。还没来得及读,《新齐谐》内容有一些神神怪怪的故事,作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些故事惩恶劝善,让人们多做好事和善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报不报,人们信不信 ,我个人认为还是多多行善为好。这套书的内容互异,但都是一些小故事,文体是文言文。

评分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为此,我们特编辑出版《历代笔记小说丛书》,以供研究者参考,并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评分

之秀。你可以在萨特和波伏娃一同研究哲学的巴黎咖啡馆里品尝咖啡和可颂,也可以在莫奈笔下种满百合的花园中闲逛,还能欣赏曾经辉煌的历史余韵,想象一下国王在奢华的凡尔赛宫中的生活。没错,法国文化可以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充实你的法兰西之旅。”

评分

此书系张洎于庚午岁(开宝三年,970)为南唐出使宋时,对宋左补阙贾黄中言谈所作的记录,故名《贾氏谭录》。其原序谓“公馆多暇,偶成编缀,凡六条”,然所记不止六条,疑有误。而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录其家贾黄中所谈三十余事”,今各本收录均远不足此数。惟《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搜辑,参以《说郛》、《类说》,共得二十六条,录存较多,并据《说郛》所录补人原序;钱熙祚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刻入《守山阁丛书》,条目全同而稍加校订。贾黄中出身官宦世家,熟知台阁故事,以张洎实录,得存唐代轶闻,间有足补史书之阙者,如牛李党争启衅于口角之类。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这天女友打电话问我借本书,说她写作需要参考,我说我家没有,但我可以帮你找。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就上网搜索,很快找到,立马告诉她网上京东有。她说我不会在网上买书啊。我嘲笑她一番,然后表示帮她买。很快就写好订单写好她的地址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书就送到她那儿了。她很高兴,我很得意。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我正奇怪呢,刘静打电话来笑嘻嘻地说,哎,也不知道是谁,心眼儿那么好,又帮我订了好几本书,全是我想要的,太好了。我一听,连忙问她是哪几本?她一一说出书名,晕,那是我买的书啊。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书不错 还送光碟 就是快递不给力 太慢了 但还行 好期待的书 可来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 《爱情急救手册》是陆琪在研究上千个真实情感案例,分析情感问题数年后,首次集结成的最实用的爱情工具书。书中没有任何拖沓的心理和情绪教程,而是直接了当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爱情中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单身的会遇到被称为剩男(剩女)的压力、会被家人安排相亲、也可能暗恋无终,恋爱的可能会遇到被种种问题,而已婚的可能会遇到吵架、等问题,所有问题一一给出解决方案。陆琪以闺蜜和奶爸的语重心长告诉你各种情感秘籍,让你一看就懂,一做就成。是中国首部最接底气的爱情急救手册。《谢谢你离开我》是张小娴在《想念》后时隔两年推出的新散文集。从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几个月的时间,欣喜与不舍交杂。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话语。美在张小娴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美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从装祯到设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个精致跳动的文字,不再只是黑白配,而是有了鲜艳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国著名唯美派插画大师,亲绘插图。两年的等待加最美的文字,《谢谢你离开我》,就是你面前这本最值得期待的新作。

评分

封底比较旧,不像新书

评分

喜欢这个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