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任溶溶系列。
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永驻的老头儿。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成长。
他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
他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
内容简介
“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任溶溶系列”属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本系列收入任溶溶迄今为止除童诗以外的绝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分为两本,即《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丁丁探案》。
收入本系列的作品,一部分为作者的新作,一部分为作者过去作品的全面修订或增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版《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丁丁探案》反映了任溶溶的创作思想。
你听说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吗?如果没听说过,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也没听说过,那也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一定知道这对宝贝的故事。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作少年宫,忘了设计电梯,到两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呢,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却总不高兴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煞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
作者简介
任溶溶,原名任以奇,祖籍广东鹤山,1923年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土土的故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主要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普希金童话诗》等,曾获国际安徒生翻译奖、亚洲儿童文学奖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看了还想看的故事(孙建江)
序二:任溶溶的意义(孙建江)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
奶奶的怪耳朵
小妖精的咒语
小妖精闯祸
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
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
第一回 谁是大大大,谁是小小小
第二回 小小小奋战大老鼠
第三回 小洞不补的结果
第四回 大大大躺在大海上航行
第五回 大大大翻身落水——不,翻身落
第六回 小小小从大大大的脚板里拔出了一棵大树
第七回 鱼还没捉,先捉回鞋子
第八回 小小小引鱼上门
第九回 火星可以燃成熊熊大火
第十回 小小小到大大大的喉咙里去探险
第十一回 小小小被狂风卷走
第十二回 大大大想起个东方故事
第十三回 这一回是大大大救了小小小
第十四回 最后一次遇险
第十五回 快乐的结尾
祝福儿童文学
精彩书摘
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叫做“没头脑”。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可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玩了半天,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敲门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子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气,看着乱七八糟的屋子直发呆。
正在这日寸候,妈妈回来了。“妈妈!”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欢天喜地地扑过去。妈妈进屋子一看:“唉,没头脑,又是这么回事!也不知哪天我回来能看到屋子里整整齐齐的!”妈妈一面收拾东西,一面直唠叨:“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怎么得了!”
这几句话没头脑听都听烦了。他撅起了嘴,嘟囔着说:“这是小事情,算得了什么,我才不在乎哪!大起来做大事情,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他一不高兴,功课也不做了,就上床去睡觉。
没头脑躺在床上,心里说:“这点小事,也犯得着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是我哪天才能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没头脑正在想心事,只听见窗外有人叫他:“没头脑,快出来,有好玩儿的!出来,快点!”
没头脑竖起耳朵一听,是他的要好同学“不高兴”。他连忙打开窗子,只见不高兴上气不接下气,说:“快走,碰上仙人了!”没头脑正在生妈妈的气,二话不说,跳出窗子,跟了不高兴就跑。
这个不高兴怎么叫不高兴呢?也有个道理。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这么个人,谁还高兴跟他玩哪!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真把人烦死了。
这天下了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大伙儿打由大道走,不高兴不高兴,要抄近道打泥地上走。大伙儿说泥地上都是水坑,劝他不要走。可是不高兴不高兴,走到泥地上去了。同学们看见他老毛病发作,自管自走了。
前言/序言
你听说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吗?如果没听说过,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也没听说过,那也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一定知道这对宝贝的故事。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就看过这个故事。不仅看过这个故事,还看过根据这个故事拍的动画片。看了之后,我笑得半死。真是太好笑了。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呢。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
《小兔子的神奇森林探险》 作者: 兔小圆 适合年龄: 7-10岁 页数: 180页 装帧: 精装,全彩插图 --- 简介: 在世界的尽头,藏着一片名为“微光”的森林。传说中,那里的每一棵树都拥有古老的记忆,每一条小溪都流淌着奇迹的歌谣。我们的主人公,一只名叫“绒球”的小兔子,住在这片森林边缘的一个温暖山洞里。绒球有着一双比夜空还要明亮的眼睛,以及一颗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 绒球并不是一只寻常的兔子。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超级记忆力”——他能记住他看到、听到、闻到的所有细节,哪怕是早上第一滴露水滑落的弧度,他都能清晰地描绘出来。然而,这份天赋也带来了一点小小的困扰:他总是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想得太多,分析得太透彻,以至于常常在行动前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即时的乐趣。 故事的开端,是微光森林里发生的一件大事:守护森林平衡的“月光石”突然失去了光芒,森林里的颜色开始褪去,连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都变得沙哑无力。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爱唱歌的夜莺、力气很大的熊大哥、还有总是迷路的狐狸先生——都束手无策。 年迈的猫头鹰智者告诉绒球,要恢复月光石的光芒,必须找到三件传说中的“勇气信物”: 1. 第一件信物: 一朵只在“绝对寂静”的午夜开放的“回声花”。 2. 第二件信物: 一滴能融化“冰封之河”的“温暖眼泪”。 3. 第三件信物: 一根能指引方向的“流星羽毛”。 绒球虽然拥有无与伦比的记忆力,但面对未知的危险,他内心的不安感也成倍放大。他害怕迷路,害怕做错决定,更害怕自己不够勇敢。 第一段旅程:寻觅回声花 绒球的第一站是“低语山谷”。山谷里终年回荡着各种细微的声音,要找到“绝对寂静”的时机几乎不可能。绒球带着他所有的知识和记忆,分析了过去一百年里所有关于山谷声音的记录,甚至精确计算了风速、气流和山谷的回声频率。 在山谷里,他遇到了一个固执的伙伴——一只名叫“跳跳”的松鼠。跳跳性格直爽,行动迅猛,他从不提前思考,总是“先跳了再说”。跳跳嘲笑绒球的“慢吞吞”,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 “绒球,你总是在记住过去!你为什么不相信你的脚能带你去对的地方?”跳跳一边快速收集坚果一边问道。 绒球试图解释他正在进行的复杂计算,但跳跳已经冲进了迷宫般的灌木丛。绒球只能在后面紧追不舍,他发现,他的知识虽然能预测危险,却无法帮助他穿过那些突然出现的复杂障碍。 在寻找回声花的最后时刻,绒球被困在一个声音复杂的回音陷阱中,任何细微的声响都会引发巨大的震动。他紧紧闭上眼睛,用他超强的记忆力,筛选出无数个“不可能”的声音组合,最终,他忽略了所有“大”声音的干扰,专注于寻找那“不该出现的声音的空缺”。 就在他完全摒弃外界的判断,完全依赖内心的“寂静感”时,他听到了,那朵只在绝对安静中绽放的“回声花”,它没有发出声音,却散发出一种只有记忆才能捕捉到的“存在感”。他明白了,有时候,最可靠的记忆不是你记住了什么,而是你没有记住什么。 第二段旅程:温暖的眼泪 第二件信物位于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霜冻之巅”,那里流淌着一条被称为“冰封之河”的河流。河水冻结是因为河神的心灵过于悲伤,释放出的寒气将一切都封印住了。 绒球和跳跳继续他们的旅程。跳跳的鲁莽在冰面上成了致命的威胁,他几次差点滑入裂缝。绒球开始运用他的“预判记忆”——他能根据冰面的细微裂纹和光线的折射,判断出哪里是薄弱点。 然而,当他们到达冰封之河边时,他们发现河神正在哭泣,但他的眼泪落在地上瞬间结成了更坚硬的冰晶。 “温暖的眼泪,怎么会是冰冷的呢?”绒球困惑了。 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神秘的流浪者——一只年老的狼。老狼告诉他们,河神的心伤是因为失去了他最珍贵的回忆。 绒球意识到,需要的不是物理上的热量,而是“记忆的温度”。他走到冰河边,开始回忆他所知道的,关于快乐、希望和友谊的所有美好记忆。他细致地描述着微光森林里第一次日出时的金光,描述着春天时泥土的芬芳,描述着他和跳跳吵架后又和好的那一刻。 他发现,当他用最清晰、最真挚的细节去“分享”这些温暖的记忆时,他记忆中的情感似乎真的传递了出去。他的描述是如此的生动,甚至连一旁的跳跳都热泪盈眶。 终于,河神被这股“记忆的温度”所感动,他流下了一滴真正温暖的眼泪。这滴眼泪滴落在冰河上,没有发出巨大的声响,而是悄无声息地融化了一小块冰,留下了一个完美的、闪耀着柔和光芒的水洼。绒球小心翼翼地用一片特殊的树叶收集了这滴“温暖的眼泪”。 第三段旅程:流星羽毛的指引 最后的目标是“迷失之丘”,那里终年被浓雾笼罩,任何地图和方向感都失效。老猫头鹰曾说,只有流星划过夜空时,才会掉落一根“流星羽毛”作为指引。 在迷失之丘,绒球的“超强记忆”反而成了负担。浓雾让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他记住了雾气弥漫的每一秒钟,这让他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了无数个重复的瞬间里,彻底失去了时间感。 跳跳在这种环境中却表现得异常镇定。他不再鲁莽,而是开始专注于“感觉”——他感受着脚下土地的倾斜度,感受着雾气中湿度微小的变化。 “绒球,你记住了雾的样子,但你没有记住‘移动’的感觉,”跳跳轻声说,“流星不会停下来让你计算它在哪,它只会告诉你‘它要去哪里’。” 绒球明白了,他的知识是“静态的”,而真正的指引是“动态的”。他必须放弃对过去所有雾景的精确记忆,转而相信一种“未来方向的直觉”。 在最绝望的时刻,绒球做了一个与他性格完全相反的决定——他闭上眼睛,不再试图“记住”雾是如何形成的,而是想象着月光石重新发光的样子。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对未来的期盼上,那份强烈的渴望,竟然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抗迷雾的“清晰之径”。 就在那一瞬间,一道微弱的流星划过,一根散发着银色光芒的羽毛轻柔地落在了绒球的面前。 尾声:真正的勇气 带着三件信物,绒球和跳跳回到了微光森林的中心。当他们将信物放置在黯淡的月光石上时,月光石不仅恢复了光芒,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 森林恢复了生机。但绒球也变了。他依然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但他学会了如何“放下记忆”,去拥抱当下的感受和未知的未来。他明白了,真正的勇敢,不是忘记恐惧,而是带着对所有可能性的清晰认知,依然选择向前迈出那一步。 而跳跳,也因为有了绒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学会了在关键时刻慢下来,思考一下自己跳跃的落点,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小兔子的神奇森林探险》是一个关于“记忆与行动”、“知识与直觉”如何和谐共存的故事。它告诉小读者,我们拥有的每一种特质,即便是看似“过剩”的特质,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式,都能成为通往奇迹的钥匙。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两位最好的朋友,一起探索了内心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