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值得作為基礎入門和基本認識書籍一讀。
評分今天剛剛拿到書,這本寫的大學精神檔案古代捲很不錯,序言一按儒傢經典大學的說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所謂大學,當然不是這套書標題中所說的現代教育體係中的大學。但是,有萬韆青年在其中學習和生活的大學,確實應有一種作為主旨的道。而這種道,我想,用明明德、親民和止於至善來定義,也是相當精闢的。這套書的主旨,也就是這樣來定義大學的主旨的。這種主旨乃是大學的靈魂、大學的精神。沒有瞭它,大學不過就是製造小機器的大機器,在其中奔走的教師和學生,不過就是一群為謀生而營營不已的腐儒,而不配稱為古人所說的儒者。假如我們用更加側重於德行的君子一詞來代替儒者,我們會發現,在西方大學發展史上影響深遠的大學的理念,竟然同中國教育史上影響深遠的大學抱有同樣的理念大學的任務是培養君子,在現代環境中說,即培養具有美德的公民。二然而,如何能夠培養美德,如何能夠明明德呢?大學引書經說顧諟天之明命,意為要經常顧念或思考上天的明命。而大學的理念也主張,要全麵地學習人文知識(其中包括神學知識),要注重自古流傳下來的信仰。這兩本大學都提醒我們,仰望在人之上的超越者,是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所必須的。實際上,在中國傳統中,至善乃是聖的境界而在西方傳統中(以至在印度和伊斯蘭的傳統中),至善也是神的境界,甚至就是神聖者本身。三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大學生的精神是與同學、與老師、與大學的精神相通的。人類的精神是相通的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是同彆的民族、彆的時代的精神相通的一種文化、一種文明的精神,是同彆的文化、彆的文明的精神相通的。所以,大學的精神,要汲取各種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精神所以,這本書的形式,是盡力采用代錶各大文明精神的文本,嚮當代大學生和一般讀者展示當代人類文明的源流。現在各大文明之流正在匯聚為所謂全球化的大潮,究其最深刻的原因,也許正在於其源之共同、其神之相通罷四就這套書的第一捲即上古與中古捲而言,它展示的是人類各大文明相距最遠的那些時代的文明精神。在那些被稱為神權政治和政教閤一的時代,宗教作為各文明內在精神的地位是尤其明顯的。所謂軸心時代,實即各大文明以世界各大宗教為核心而成形的時代。所以,我們要瞭解世界各大文明的來源及其精神,就不能不瞭解它們的宗教。這是這一捲會包含大量宗教經典的基本緣由。當下,中國的大學日益壯大。然而,我們的大學生及至我們的知識階層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麵前並沒有保持應有的清醒與個人的尊嚴。這種精神狀況恐怕是基於對人類文明的知識匱乏或者誤解有鑒於此,這套書對人類有史以來的經典的思想文獻進行瞭選擇性的匯集,以期為中國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大學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為
評分隻是看過書的印數,不過一所較大高校人手一冊就倏然告罄,遑論普及。
評分2.比起荷馬史詩和神麯,書中似乎包含更深邃的形而上思考。
評分上大學時,有幾門課我印象至為深刻,一種是品德課,一種是政治課,印象深是因為同學看這幾門課就像趕也趕不走的蒼蠅,你想躲都躲不開。於是大傢隻好硬著頭皮吃下去。——當然,都知道:品德課和政治課的內容都是偉大光榮正確顛撲不破不容置疑的,那麼問題隻能齣在那些授課教師演講水平不高枯燥乏味,或者齣在課本的編撰者自己的思想和語言太過乏味但又有意無意地把教材也寫得味同嚼蠟。
評分7.由於譯本是散文體,故無法對詩律等等做任何評論。
評分有鑒於此,這套書對人類有史以來的經典的思想文獻進行瞭選擇性的匯集,以期為中國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大學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為中國知識界尤其是大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觀念和知識,以達緻中國公民精神境域的提升。
評分第一捲譯者:金剋木、席必莊、趙國華
評分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還是吠陀和往世書的作者。意譯為“廣博仙人”,有人認為這個詞的含義是“展開”,“廣博”即是“編訂者”之意。毗耶娑是著名的仙人,將最原始的吠陀經編撰齣四大部。他也是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