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9
潘雨廷為近代研究傳統文化為數不多的,真正有傳承、有體驗、有創新的人物之一,其學問力求貫通儒釋道、和會中西,至少當得上成一傢之言,特彆在易學領域,必將成為後來者繞不過去的人物。近年來,他的價值日益為學界所認識和重視。
對於想全麵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者,讀潘雨廷的著作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對於欲精研易學,會通中西者,潘雨廷先生是繞不過的人物。
叢書總目
《周易錶解》?
《易學史發微》?
《易學史叢論》?
《讀易提要》?
《周易虞氏易象釋》?
《過半刃言·黼爻·衍變通論》?
《易與佛教·易與老莊》?
《易老與養生》?
《道教史發微》?
《道教史叢論》?
《道藏書目提要》?
《易則·神形篇·〈內經〉七篇大論述義》?
《易學史入門·論吾國文化中包含的自然科學理論》
本書是叢書“潘雨廷著作集”中的一種。該叢書是潘雨廷著作的第1次集中齣版,曆經數年,對此前齣版過的內容作瞭全麵修訂,並增加瞭幾種新整理的內容。經重新組閤,共分十三種。
第十種,《道教史叢論》:《道教史叢論》收入瞭從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論文及一本小冊子《道教文化》,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道教史發微》閤觀,已然勾勒齣中華道教史的整體麵貌。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人,當代著名易學傢。生前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道教協會副會長。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係,畢業後師從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馬一浮、楊踐形、薛學潛等先生研究中西學術,專心緻誌於學問數十載,融會貫通,自成一傢,在國內外有相當的影響。潘雨廷先生畢生研究的重點是宇宙與古今事物的變化,並有誌於貫通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聯係,對中華學術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深入的體驗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豐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麵內容,具有極大的啓發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書由張文江根據潘雨廷夫人金德儀女士保存的遺稿整理而成。
道教史叢論目次
道教文化
引言 /1
凡例十則 /8
第一章由今推古,略述主要的道教教派 /12
第一節今日僅存的兩種教派 /12
第二節認識隋唐以前的道教 /17
第二章由古迄今,略論中國地區的原始宗教 /34
第一節概述客觀的時空條件 /34
第二節生命起源和人類起源 /36
第三節中國各地舊、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和
原始宗教 /40
第三章由原始宗教而來的道教中心內容 /46
第一節封禪之源與人類生存 /46
第二節仙境的憧憬和洞天福地 /49
第三節長生的追求和醫療養生 /52
第四章道教中心內容的發展與三教閤一【闕,存目】
第一節儒釋道三教的形成
第二節漢末至隋的佛道交流
第三節由三教鼎立到三教閤一
簡短的總結 /55
圖片說明 /58
一、 道法自然與洞天景色凡七十二幀 /58
二、 黃老學說與煉丹養生凡七十幀 /67
三、 三教縕與三教閤一凡七十一幀 /73
四、 仙趣傳說與文物藝術凡七十三幀 /79
五、 曆代高道與道派興衰凡六十三幀 /87
凡三四九幀
附: 《道教文化》任選若乾章節示例 /94
一、 道教之名實 /94
二、 老子與孔子——《史記·老子列傳》疏釋 /95
三、 孔望山之漢石刻 /95
四、 道教中心是否為龍虎山 /96
後記 /98
原始宗教和易學初創 /99
中國的時空背景 /107
《易經》與中醫的理論會通於象數 /112
詳論《漢書·藝文誌》,以見中國的“目錄學”猶今日的
“係統學” /116
經學今古文爭論的實質,本諸宗教的信仰 /126
論三茅公 /133
玄武與波粒 /135
道教的內外丹 /137
《周易參同契》源流版本考略 /143
《周易參同契》易象釋 /146
魏伯陽自序 /146
經文上篇 /148
《參同契》簡釋 /168
魏伯陽自序 /168
《參同契》經文 /170
《〈參同契〉箋注》徐從事景休序 /186
《參同契》傳文 /187
《參同契》箋注·《三相類》序 /197
三相類 /198
參同契·鼎器歌 /200
概述《參同契》兩孔穴法 /202
附: 提綱 /213
概述《參同契》重視箕鬥之鄉 /216
《列子》記要 /219
綜述三葛(葛玄、葛洪、葛巢甫)各有所承的仙道 /224
寇謙之簡要年譜 /229
陸修靜簡要年譜 /233
陶弘景簡要年譜 /237
陳摶的易學及其成就 /241
陳摶事跡考釋 /244
一、 名字號釋義 /244
二、 齣生地在四川 /245
三、 陳摶智慧的來源 /245
《悟真篇》注釋 /246
捲一七律十六首 /246
捲二 /255
捲三七絕三十二首 /264
《悟真篇》淺解 /266
《悟真篇》批語 /278
《關尹子》記要 /288
明初所認識的道教綱領 /290
附: 《道教宗源》錶解 /293
明代道教僅囿於正一、全真之辨 /295
記《道藏》中所收錄的易著 /297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道教 /299
一、 中國之原始宗教 /299
二、 殷周之際的宗教 /300
三、 春鞦戰國之宗教(前770—前221) /300
四、 秦、西漢之宗教(前221—前25) /301
五、 東漢之宗教(25—220) /301
六、 魏晉南北朝之道教(220—589) /302
唐代至今的道教 /303
氣功曆史講義 /317
第一講: 先秦氣功——老莊講義 /317
附: 孔孟 /319
第二講: 西漢氣功——《內經》講義 /320
第三講: 東漢氣功——《參同契》講義 /322
附: 《安般守意經》 /323
第四講: 魏晉氣功——《黃庭經》講義 /324
附: 達磨與《楞伽經》 /325
第五講: 隋唐氣功——《天隱子》等講義 /326
附: 禪與密 /327
第六講: 宋元氣功——《悟真篇》講義 /328
附: 理學 /330
第七講: 明代氣功——《性命圭旨》講義 /330
附: 王陽明與王船山 /332
氣功開發人體智能提綱 /334
今日研究《道藏》的現實意義 /336
附錄一擬寫《道教史》之目錄 /347
附錄二吳承仕《道藏》閱讀筆記跋 /355
附錄三略談宋元之南北宗下及明清之東西派 /358
後記張文江 /361
修訂本補記張文江 /364
修訂本補記
此書和《道教史發微》一起,於2012年由復旦大學齣版社齣版。本次修訂,校正瞭若乾錯字,將原來的繁體竪排改為簡體橫排。
張文江 2012年12月2日
後記
以整理者之愚鈍,尚不能知一本以殘篇為主編成的著作,是否有可能成為天下奇書。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本書可以作為試驗之一。潘雨廷先生的《易學史發微》,有《易學史叢論》相配閤;那麼他的《道教史發微》,也應該有《道教史叢論》相配閤。相對而言,本書在潘先生所有著作中使用的材料最不完整,除瞭少數篇章以外,絕大部分沒有完成,有的甚至隻是開瞭一個頭,但是不妨礙此書仍然極富啓發力。
全書以一本極其特殊的《道教文化》開場。這本小冊子原來是潘先生應友人之請,為香港一本大型畫冊所作的文字說明,然而寫作過程卻經過瞭多種磨難。首先,當時潘先生已在病中,體力漸衰,寫作時先後有多人參與,文字也不統一。其次,作者的構思和齣版社的要求不完全一緻,編輯通俗、再通俗的反饋,使稿件修改瞭好幾次,其間的協調並不整齊。根據整理者當年的筆記,此書初步完成於一九九年十一月,後來幾經波摺,還是沒有齣版。多年來整理者一直在處理作者的其他稿件,等到終於鬆口氣來考慮此書時,手邊所有的是二種不同的稿本,此外還有若乾零碎的篇章。盡管受到乾擾而有所變形,本書依然是潘先生總結性著作之一,其主要構思和大體輪廓還是不可遏製地錶現瞭齣來。在整理者看來,本書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大緻相近於另一本未完成的著作《易學史大綱》。《大綱》已散開編入《易學史叢論》,《道教文化》還相對獨立成篇,雖然闕一章沒有完成,仍然保留著原來的整體形象。此次整理所成的文本試圖復原潘先生的原來構思,其中引言和圖片說明由整理者綴閤成文,所闕一章仍然保留題目。本書篇幅短小,氣象闊大,代錶瞭作者對道教的最後結論。
除瞭置頂的《道教文化》,以下的其他諸篇收入瞭作者從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論文。如果和《道教史發微》閤觀,已然勾勒齣中華道教史的整體麵貌。而且全書來源和形式更為多樣,其中既有整篇的著作,如《參同契簡釋》;也有寫給自己參考的紙條,如《列子記要》、《關尹子記要》、《悟真篇批語》。既有作者本人手寫的講座提綱,也初次收入瞭學生聽課的記錄稿(整理時有所修訂)。經過整理者多次排列組閤,諸篇之間彼此聯係呼應,漸成整體之象。研究者和愛好者認真研讀,必然會有所得。
本書有附錄三。其一,作者擬寫《道教史》之目錄。《道教史》雖然沒有完成,但是從目錄中仍然可見全書的原來規模。其二,《吳承仕“道藏”閱讀筆記跋》。本篇為作者受友人黃壽祺(1911—1990)先生之托而作,原稿已不存,從保留下來的跋中,可以考見當時學者之間的交往,也可以看齣作者對前輩學者的尊敬和支持。其三,《略談宋元之南北宗下及明清之東西派》。此文寫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是作者臨終前還在力疾書寫的最後文章。作者生前關於南北宗的文章較多,論及東西派僅此一篇,隻是於具體內容未能留下相關論述。作者於西派傳承有極深的淵源,而所獲證量未能於此錶見一二,令人深為痛惜。以整理者所見,作者最後的文章共有三篇,一是《論硃熹以易學為核心的思想結構》(未完成,收入《易學史叢論》),一是《略論淨土宗及六字佛號》(已完成,收入《易與佛教易與老莊》),還有就是這篇《略談宋元之南北宗下及明清之東西派》(未完成,收入本書)。寫作的三篇文章,恰成儒釋道三教之象。
最後,試介紹《道教文化》閤作者金寶源。金寶源,上海人(1926—2002),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他從事齣版攝影工作近四十年,曆任少年兒童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科學畫報》攝影記者,擅長風光攝影,除瞭在《中國風光》、《江山如此多嬌》、《九寨溝》等大型畫冊上發錶作品外,還攝有《中國岩溶》、《中國礦物》、《中國五大連池火山》、《紹興石橋》等畫冊,深得國內外有關專傢學者的好評,並多次獲奬。
本書的編纂醞釀瞭較長時間,在黃德海先生協助下完成瞭整理,另外一位謙讓而不肯具名的朋友也參與瞭部分工作。
張文江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三日
道教史叢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道教史叢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肥腸好~~~~~~~~~~~~~~~~~~~~~~~~~~~~~~~·
評分有點深度的書,需要認真的看,不然真的會看不懂
評分好
評分有點深度的書,需要認真的看,不然真的會看不懂
評分不是繁體正字是上古的失誤。
評分換瞭一次,總算好一點瞭
評分肥腸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賣傢發貨速度很快。
評分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道教史叢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