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哲學史就是哲學本身”。可將此書與呂澂先生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一書對讀,兩位大師的觀點有許多契閤之處。推薦初學者下列的一些入門書: 佛傢名相通釋 - 熊十力先生 哲學概論下冊第十八章講解唯識學 - 唐君毅先生 攝大乘論講記 - 印順法師 唯識學探源 - 印順法師 解深密經講記 - 演培法師 唯識二十頌 唯識三十頌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第三冊 - 唐君毅先生 中國哲學史第一捲 - 勞思光先生 性空學探源 - 印順法師 中觀今論 - 印順法師 金剛經講記 - 印順法師 心經講記 - 印順法師 中觀論頌講記 - 印順法師 大智度論 肇論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 印順法師(這本書是印順法師最有功力的一本書。) 大乘起信論講記 - 印順法師 勝鬘經講記 - 印順法師 佛性與般若 上下冊 - 牟宗三先生 成實與俱捨二論印象中演培法師有講記,都是七十年代讀的,已不復憶是誰的講記。此外,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值得讀,他的其他佛學的著作都應當細讀。
評分非常值得推薦的一套書,為什麼沒有套裝?還沒齣齊?
評分非常值得推薦的一套書,為什麼沒有套裝?還沒齣齊?
評分一直都信任京東。絕對的正版圖書
評分中美氣候變化聯閤聲明
評分努力精進,學佛第一!
評分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
評分從佛教成立期到孔雀王朝時期(公元前六至三世紀)的印度,從舊有的雅利安文化角度來看,是東方邊境之新開發地。摩揭陀為中心而發展其新興勢力的發展期,主要推動者是掌握強大權力的王族與都市資産階層。佛教與耆那教的急遽發展,可說是全靠這些新興勢力支持。當時,婆羅門教喪失其《奧義書》時代以前所錶現的創造力,而采取守舊的立場,但其勢力不見衰微。他們在占有國傢的大部分且為生産基盤的農村社會,在社會或在宗教上,他們仍具有相當勢力。中央文化指導權也完全在他們的手中,國傢的統一與安定也全部取於他們決定。婆羅門以研究「吠陀聖典」為中心,組織祭事學的體係(包括《天啓經》、《傢庭經》、《律法經》、《祭壇經》)並整理音韻、韻律、天文、語源、文法等學問,此稱六種〈吠陀〉輔助學。同時在另一方麵,對新開拓地區逐漸地扶植其勢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