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其亚洲艺术部建立100周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在整个2015年度举办多场次展览活动以展示其丰富的亚洲艺术馆藏精品。过去四十年中,大都会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世上*重要的中国书画收藏机构之一。馆藏囊括唐朝(618-907)到当今的历代笔墨精华,从祥和的佛经,到浮夸的宫廷肖像,再到遣兴的文人画。 何慕文编著的《如何读中国画》原色精印此次展览的众多难得一见的中国书画。
中国赏鉴书画的方式被称为“读画”。那么我们 如何去读一幅画作呢?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仅 靠文字不足以充分传达出画作所呈现的意境。何慕文 编著的《如何读中国画》一书,力图通过对36幅美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的视觉解析 ,以揭示其成为杰作的缘由。
何慕文先生以博雅而通俗的文字,深入探讨每幅 作品的丰富意蕴。在他的叙述中,风格、技法、象征 、传统、史实和画家的个人背景,都对作品的解读有 重要作用。作品选择上,时间跨越千年:从8世纪到 17世纪;题材涵盖广泛: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到宗教绘画和书法作品。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书画 家有着同一个创作主旨:不仅要传“真”,捕捉物的 外貌,*要传“神”,表达其内涵。作者以大量的彩 色局部详图伴以详实的解说,带领读者深入到每幅作 品*重要的层面来赏析。
作者以图文相结合,逐步展示中国画的多种主题 和特征。“读”一幅中国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细 细阅读一幅画卷或一本图册,人们共享了一种重复了 几百年的私密体验。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 ,作品的内涵得以逐渐被揭示出来。
何慕文 (Maxwell K. Hearn)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道格拉斯·狄龙研究员,著有:《中华瑰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1996),《溪岸漫步:王季迁家藏中国绘画》(1999,与方闻合著),《文人山水:玛丽-海伦和盖·维尔夫妇的中国画收藏》(2002)。
致谢
中国朝代纪年
1龙马
2描摹才俊
3法度精谨
4造化宏深
5山水寄情
6神妙写真
7变法暗蕴
8贬逐游心
9内观自省
10笔简意长
11私密空间
12幻境
13画中禅
14妙合自然
15画抒心意
16法古新声
17以书入画
18收放自如
19铁线描
20**工细
21诗书画一体
22图绘日志一:艰辛岁月
23图绘日志二:知足终老
24概念山水
25山峦幻象
26避世玄想
27理想世界
28勇武之美
29桀骜不驯
30塑造典范
31相术入绘
32神怪异相
33信仰宣言
34神乎其技
35山水自况
36大道至简
注释
延伸阅读
图片出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宣纸和墨水的淡淡香气。我一直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那些意境深远的画面,总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看不透其精髓。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名字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几个字,就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那是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其收藏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尤其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引导我这个门外汉,去领略那些大师级的作品?是会从历史背景入手,还是侧重于绘画技法?抑或是解读画面中的象征意义?书中会不会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增添一些谈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够真正地“读”懂中国画,感受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和人文情怀。购买这本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能够启迪心灵的指南,让我能够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何读中国画》就如同为我这样的艺术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指南,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画怀有深深的敬意和好奇,但常常在欣赏时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去深入理解那些意境深远的画面。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从入门到进阶,真正掌握欣赏中国画的钥匙。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所谓“笔墨”,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和墨色,它更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哲学思考。我希望能了解不同画家的用笔特点,例如,他们的笔触是刚劲有力还是柔美婉约,他们是如何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出事物的质感和空间感。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中国画的“意境”。那些留白之处,那些虚实相生的构图,是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传达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读”懂中国画,让它成为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评分拿到这本《如何读中国画》后,我首先被它的内容所吸引。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画。我一直认为,中国画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它更是一种东方哲学、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画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那些山水画中,是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花鸟画中,又蕴含着哪些吉祥的寓意和象征?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来阐释这些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让我能够不仅仅看到画面,更能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民族智慧和审美情趣。此外,对于“笔墨”这一中国画的灵魂,我也渴望得到更详尽的解释。如何才能区分不同画家的用笔风格?如何理解“写意”与“工笔”的区别?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能够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真正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如何读中国画》的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能够引导我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指南。我一直对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意蕴深远的笔墨,以及画面中巧妙的留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讲解中国画的构成元素,比如不同画家的用笔特点,他们如何运用“皴法”来表现山石的肌理,如何通过“点染”来赋予花鸟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教会我如何去“读”懂画作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中国画中,山水往往被赋予了哲学意义,花鸟则常常承载着吉祥的寓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剖析,来揭示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和哲理,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审美情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如何读中国画”。这对于我这样的艺术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一直对中国画的笔墨晕染、水墨的层次感以及其独特的构图方式感到好奇,但缺乏系统性的指导。翻开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找到关于中国画基本技法的入门讲解,比如不同笔触的运用(如“皴法”、“点染”等),以及墨的浓淡干湿如何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空间感。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引导我去理解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那些看似空无一物的空间,往往蕴含着无限的想象和深远的意境,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又该如何去欣赏和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老师,为我一一解答这些疑问,让我能够逐渐掌握欣赏中国画的“钥匙”,从而真正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何读中国画”直击痛点,对我而言,中国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存在。我曾多次在美术馆或画展中驻足,被那些古朴典雅的画作所吸引,但往往只能欣赏其表面的美感,而对其深层含义却知之甚少。我尤其好奇,那些看似简单的水墨晕染,是如何能够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层次和意境?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中国画的“皴法”、“点染”等技法,并用实例来分析其应用?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教会我如何去“读”懂画中的“意”。比如,一幅山水画,如何在留白中感受山川的辽阔,如何在人物的眼神中体会情感的流转,如何在花鸟的姿态中领略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中国画的层层帷幕,去发现隐藏在笔墨之间的故事和哲学,让我能够真正地欣赏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评分拿到这本《如何读中国画》,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它直接点明了核心目标,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画充满向往却又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而深入的讲解,帮助我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我非常关注书中对“笔墨”的阐释。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绘画的工具,更是承载着画家情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辨别不同画家的用笔风格,如何理解墨色的干湿浓淡所营造出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以及如何欣赏那些看似简单却充满力量的线条。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中国画的“意境”。那些留白之处,那些虚实相生的构图,是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越具象的艺术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能够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真正地领略到中国画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其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中国画有着浓厚兴趣但又感到知之甚少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有一本专业的书籍来指导我如何欣赏和理解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品。这本书的书名“如何读中国画”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中国画的创作技法,例如,如何理解“笔墨”的精髓,如何欣赏不同画家独特的用笔方式,以及如何把握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出的丰富层次。此外,我也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解读中国画的“意境”。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如何能够组合成具有深远意境的山水、人物或花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逐渐培养出自己鉴赏中国画的能力,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深入其境,体会到中国画所传达的独特美学和文化精神,从而真正地“读”懂它们。
评分拿到这本《如何读中国画》,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比我想象的要厚重许多,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意味着里面一定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值得我深入探究。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对中国画“意境”的解读。一直以来,中国画最让我着迷也最让我困惑的,就是它不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直观,而是更加注重“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这本书能否告诉我,如何在那些留白的处理、笔墨的浓淡干湿中,体会到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和哲学?例如,一幅山水画,看似只是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千山万壑的壮丽,或者一幅花鸟画,一鸟一花,却能蕴含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分析的范例,详细拆解一幅画,比如某位名家的某幅代表作,一步步地剖析其构图、用笔、色彩,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如果书中还能补充一些关于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画作的风格差异,那就更完美了。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欣赏到中国画的“神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对中国传统艺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对这本《如何读中国画》的期待值相当高。书名中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几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它所收录的作品必定是世界级的珍品,能够有机会近距离“读”懂这些馆藏精品,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中国画“意境”的解读。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国画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达,而这种“意境”的营造,往往是通过笔墨、构图、色彩乃至留白等多种元素共同完成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帮助我理解画家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例如,一幅描绘山水的画作,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体的巍峨与云雾的缭绕?一幅描绘人物的画作,又如何在人物的姿态和眼神中传递出复杂的情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画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能够从“看热闹”升级为“看门道”,真正领略到中国画的深邃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