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传》初版于2005年12月,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业界的关注。虽然讲述的是一位天主教修女,但因其所呈现的普遍的人性,也是我们的主流社会所需要的。许多读者说,这本书使其内在生命开始改变。本书文笔细腻,资料丰富,章节匀称,富于情节的叙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议论,情感思想深刻纯真,在思想、知识、文学性方面都很有价值,适合多种年龄和知识层次的读者。此次是第三次再版,在设计、版式、文字修订等方面都有*臻精美的调整,在文字内容,增加了作者再版后记等辅文。并对初版少数错别字和不准确的标点进行了*正,作者自己也做了修订。 德兰修女响应上帝的召唤,背井离乡,奔赴加尔各答,以基督与爱的名义献身殉道。她历尽艰辛,成立修会,建立临终之家、麻风病人之家、艾滋病人之家等,成立兄弟会、同工组织,把仁爱传教修女会发展成一个国际性修会,为全世界的穷人带去了爱、关怀、价值和尊严。德兰修女的奋斗举世瞩目,成就誉满天下,她本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关于爱、励志、奉献、信仰的故事,足以弥合人类分歧,把人类引向光明和正途。
本书是记述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1997,又 译为特蕾莎嬷嬷、德肋撒修女等)生平的传记。德兰修女出生于奥斯曼帝 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 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德兰修女在少 女时期因内心的召唤加入天主教修会成为一名修女,后来又立志为穷苦的 人服务而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仁爱修女会,收留、照顾流浪的儿童、 无家可归者,提供看护和治疗。德兰修女为心愿与召唤全部奉献人生,苦 修自励,她的隐忍宽容与坚韧,她深刻的智慧对于人生和人性的观察,可 为世范,也使人感动、醒觉,体会到理性文化不能给予的情感影响:献身 于救赎和宽恕,无条件的、全然付出、全然包容的爱,不可征服的善行和 善意。
华姿,女,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著有诗集和散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和随笔集《自洁的洗濯》、《两代人的热爱》,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田野》,长篇散文体传记《上帝的礼物》等。《两代人的热爱》曾被**机构和***为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并被第五届“沪、港、粤、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曾获冰心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和其他散文奖,并被《青春》杂志评为“*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Chapter 1
**章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3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4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7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 9
这本书给她一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 12
在她丰美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15
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18
Chapter 2
第二章
我就叫德兰吧 23
小德兰:“我的天职就是爱” 26
加尔各答,穷人的地狱 34
她的不安与日俱增 38
渴望走出高墙 40
大爱无疆 42
Chapter 3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49
我必须住在穷人中间 52
我的责任是服务于全世界的穷人 55
不,他们只是太穷了 56
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61
走出修道院的大门 64
Chapter 4
第四章
在圣家医院“速成” 69
伟大的穷人 70
回到加尔各答 76
Chapter 5
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81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 83
我要给大家发奖 86
误解发生了 87
他们**的错误是贫穷 91
Chapter 6
第六章
我决不后退 97
*早的追随者 100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 105
Chapter 7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113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 116
Chapter 8
第八章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 127
从一个开始 131
微笑的天使 133
活生生的女神 140
为*微小的那一个而做 147
我只是他手上的一支铅笔 150
Chapter 9
第九章
即使是弃婴也能感受到爱 161
在小孩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主 164
爱是没有界限的 166
请看,生命就在这里 171
Chapter 10
第十章
治疗可怕的人类的痼疾 179
善谛纳家,亦即“和平之城” 183
*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 188
Chapter 11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 193
仁爱传教兄弟会成立了 195
来自耶稣会的胡子神父 197
谁都没有权利挥霍浪费 201
Chapter 12
第十二章
爱和忠诚是人类*重要*神圣的 209
你们要帮助修女们恪守贫穷 211
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214
点亮生命的灯 220
艾滋病人之家 224
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227
Chapter 13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235
义工在彼此相爱中自我完善 241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 247
Chapter 14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种***的爱 253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259
Chapter 15
第十五章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多的人 265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271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 275
Chapter 16
第十六章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281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284
世界的响应 287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 289
初版后记 293
使爱不可须臾或缺(第二版后记) 295
我们做的,仍然不够(修订版后记) 298
检窗前书(马荣升) 301
注释 303
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一个关于爱与奉献的传奇故事。起初,我只是被“德兰修女”这个名字所吸引,好奇这位被誉为“小菲律宾”的女性,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一生。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书中层层递进的情感所打动。作者并没有回避德兰修女生命中的挑战与磨难,反而将她如何在一个充满疾病、贫困和绝望的环境中,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变得更加真实和可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她早期在印度传教的经历,那些简陋的教室,匮乏的资源,以及面对的种种困难,都让她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毅力。她不是天生就拥有超凡的能力,而是通过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克服,才逐渐成长为那个闻名世界的德兰修女。书中对她与追随者之间的互动也有着细致的描绘,那些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人们,因为共同的信仰和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种凝聚力和归属感,是她能够持续下去的重要动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成就并非源于一蹴而就,而是始于一个微小的善念,并由无数的努力和坚持所浇灌而成。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传记,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命韧性”的教科书。在阅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新修订版)》之前,我总觉得,一个人要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必须拥有过人的天赋和超凡的机遇。然而,德兰修女的故事,却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她出身平凡,并非生而显贵,甚至在早期也经历过迷茫和困惑。但正是她在面对生活中的一次次打击时,所展现出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她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女性。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学校教师,逐渐意识到社会上被遗忘和被抛弃的群体,并决心为他们付出一切。她并不畏惧脏污,不回避痛苦,而是勇敢地拥抱那些最艰难的挑战。这种“迎难而上”的态度,让我觉得无比鼓舞。她用行动证明了,即使身处最泥泞的境地,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明。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处,不在于顺境中的安逸,而在于逆境中的成长与绽放。
评分我必须说,《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新修订版)》是一次令人肃然起敬的阅读体验。我以前总是觉得,那些伟大的灵魂,仿佛与我们普通人有着云泥之别,遥不可及。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德兰修女的人性光辉。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她也会有疲惫,也会有困惑,也会有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书中一些章节,甚至深入探讨了她长期的信仰危机,以及她在面对死亡和痛苦时内心的挣扎。这让我感到,她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她能够在如此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下,依然选择坚持她的使命。这种“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的精神,才是最触动我的地方。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力量。每一次读到她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予最需要帮助的人以尊严和关怀时,我都会被深深地震撼。那种“我为谁服务”的纯粹动机,以及“我能为他们做什么”的行动力,都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的生活态度。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同情,更是如何去行动,如何去实践爱。
评分这本《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新修订版)》就像一阵清风,吹拂过我干涸的心灵。在我阅读之前,我对德兰修女的认识仅限于课本上那些简短的介绍,认为她不过是位行善的圣人,遥不可及。然而,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窥见了她不凡生命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无比动人的细节。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笔触,描绘了德兰修女从平凡女子蜕变为“贫病者之母”的艰难历程。其中,她面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来自外界的质疑、误解,以及内心深处信仰的挣扎。那些描绘她如何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用一双沾满污秽的手,为垂死的生命擦拭身体,为绝望的灵魂带来慰藉的段落,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潸然泪下。我尤其被书中她那种“从苦难中寻见上帝”的坚定信念所震撼。她并非不感受痛苦,而是选择将痛苦升华,将其转化为服务他人的力量。她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爱”的真谛,那种不带任何功利、不求回报的纯粹的爱,如同灯塔,照亮了无数被遗忘的角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堂关于生命意义和无私奉献的深刻课程。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是否活得足够有价值,是否也能够像德兰修女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评分读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新修订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我一直认为,施予和接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德兰修女用她的生命告诉我,有时候,接受者的感激和爱,反而会成为施予者最大的力量。书中描绘了她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用有限的资源,建立起一系列的服务机构,比如收容所、麻风病疗养院、儿童之家等等。每一个机构的建立,都凝聚了她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了无数人的善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她如何说服和影响各界人士,为她的事业提供支持的描写所吸引。她并非依靠权威或强迫,而是用她的真诚和榜样力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她的一生,是对“奉献”二字的最好诠释。她用微小的力量,点亮了无数生命的微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评分还行
评分送货速度太慢,书还不错。
评分正版书,外观无损,快递服务也好
评分不错!
评分商品有残缺
评分不错
评分大爱,我和女儿都喜欢!
评分商品有残缺
评分老师推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